你真的懂《巴黎气候协定》的重要性吗?(谁能把这篇文章转给川普)

2017年06月07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巴黎气候协定》

   自上周起被频繁提及的原因就是,作为碳排放量的大国--美国--宣布退出了。美国总统在互联网上成了众矢之的,无论是国内国外,还是商界科学界,骂声一片,支持者寥寥。

   不过虽然川普宣布退出,但真的能彻底的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至少需要3年时间,其中只是办理退出手续就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概念仅仅是停留在:碳排放大国的退出,会烧更多的石油,煤炭,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然而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后果并非只是如此。

那么具体温室效应会如何影响到我们每个人?

全球气温变暖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

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巴黎气候协定》

那么

CO2

不加控制的碳排放到底会对地球本身造成哪些重大的影响?


首先大家都熟知的就是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让我们先来看几组图。


冰川

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这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Albedo

阳光反射率

地表的白色覆盖区域会反射很大一部分的阳光(Albedo),深色区域会吸收热量(比如海洋),当冰川减少,反射区域减少,深色区域增多,会加快地表吸收热量,加剧全球变暖。所以一旦冰川开始大面积消融,这个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除非冰河世纪突然到来,不然全部的冰川消融是终究会发生的。

那么

Sea Level

海平面上升到底是有多严重的后果呢?

图中红色区域分别为格陵兰岛冰川,以及南极冰川。

 如果格陵兰岛的冰盖全部消融,那么根据科学家的估计,海平面会至少上升6米(20英尺)。图中被浅红色标注的部分就是会消失的陆地区域。

北欧部分城市消失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沉入海中

纽约长岛南部以及新泽西东部消失

美国南部沿海地区消失

 如果南极冰盖全部消融,海平面会上升60米(200英尺)图中被浅红色标注的部分就是会消失的陆地区域。

美国东部沿海几乎所有城市消失

中国华北平原消失

北欧以及中东大部分地区消失

纽约市以及长岛几乎全部消失

那么

Ice Sheet Melting

你就会问了:这些可怕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

    虽然我们无法预计未来到底会什么时候发生大规模冰川消融,但是过去已经消融的冰川为科学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在过去25年中,北极海冰范围在夏末时已经显著退化,即使在冬季最高峰时,海冰也比以前更年轻、冰层更薄。去年冰川融化的时候,船甚至可以顺利的驶过连接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图中红线部分是1979年同期北极的冰盖覆盖情况,超过40%的冰川已经融化。据英国《卫报》报道,北极地区2017年预计将进入停止结冰状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统计,截止2016年12月14日南北两极的海冰覆盖率已达37年来历史最低。

图中是1988年和2013年格陵兰岛冰川的消融对比示意图。格陵兰岛有超乎想象的冰川厚度,如果把格陵兰岛的冰层覆盖在纽约曼哈顿的地面上,厚度可达3600米,相当于帝国大厦高度的8倍。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中,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贡献了约20%,即大约每年3.1毫米。

     除此以外,全球气温变暖也会导致风暴等恶劣天气增加,本该带来温暖降雨的和煦季风变成了破坏性极强的热带风暴,过去50多年以来,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应规律丰枯的河流突然洪峰不断,泛滥成灾……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加剧、农业减产、成千上万地人流离失所。


     海水酸性增加,导致部分不耐酸的海洋生物灭绝,甚至是改变海洋洋流循环,从而改变气候带。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减少生物多样性,很多对温度或者气候敏感的植物和动物,微生物等会灭绝。同时一些适应性较高的细菌病毒类会蔓延滋生。


     全球变暖也会导致平流层冷却,这有利极地平流层云的形成,从而破坏臭氧层。


温室气体

通常来说

就是二氧化碳

     这里小编又要科普一下下,其实温室气体有很多种。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氟利昂,水蒸气都属于温室气体。

     而在这些气体中,能保存温度能力最高的实际上是水蒸气,而并不是二氧化碳。不过有数据证明,在工业革命之后,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化工废气确实是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地球上的温室气体是一个双刃剑,从好的一面来说,他们不仅让地球保持相对温暖适宜居住的温度,从反面来说,过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度升高的后果也是人类所不能承受的。


     下面的两张图是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数据,可以看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以及各国所占有的比例。这也是一般人所看到的大数据,并不是那么直观。



说到底

测试一下吧!

一个人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呢?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有趣的网站The Nature Conservancy(大自然保护协会)可以通过简单的填写一个问卷来计算人均年碳排放量。

网站首页长这个样子。

首页写着:好消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全球变暖的消息!(潜台词是:“除了川普”)

https://www.nature.org/

大家可以复制这个网址进行测试。

中文网站长这样

      The Nature Conservancy(大自然保护协会) 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然保护组织。项目遍及全球69个国家及地区,拥有100多万会员、700余名科学家以及近4000名员工。所以这个数据是非常可以信赖的!大家不妨测试一下,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低碳生活的楷模!

      在这个网站中的“碳排放量计算项目

(Carbon Calculator)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在地,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来了解自己到底每年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其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你是否购买了有机食品,逛街购物,以及是否日常食用半成品的食物等等。

     小编就做了简单的测试,算出了每年我的碳排放量是54吨!小编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还是很环保的,比如更多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家里的供暖设施也是天然气。但依然被这个数据吓了一跳!

      而目前美国的总人口是三亿两千万人,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如果在美国的居民都和我有一样的生活方式,美国每年的碳排放量就是17604000000吨!这么看来真的很吓人。


科学家来了

Interview

为了得到更权威的答案,小编采访了The Nature Conservancy(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高级环保科学家Jon Fisher。

问题1

小编的54吨年碳排放量算不算多?到底多少碳排放算是环保的?


很遗憾,54吨的年排放量算是比较高的,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是16.2吨/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是7.5吨/年。而全世界的平均碳排放量是5吨/年。如果要达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那么到2030年,世界人均碳排放要减到2.5吨/年才行。不过人均碳排放的计算受限于地区,举例说就是美国的无家可归者的碳排放都高于世界碳排放水平。


问题2

美国的碳排放到底是多少?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0亿吨/年,占据全球15%的碳排放量。美国的退出,相当于15%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可控制。


问题3

影响美国的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个州碳排放最多?


 在美国,相比起燃料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增加,实际上,最大的影响来源于破坏自然资源。比如,农业开发,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导致砍伐森林所带来的温室效应更为严重。德州,加州,宾州,伊利诺伊州,以及俄亥俄州是美国碳排放最多的五个州。其中德州一年的碳排放高达约7亿吨,而纽约州全年碳排放只有约1亿6000万吨,排在全美第9。

科学家又来了

Interview

关于中美之间是否有环保方面的合作,小编采访了大自然保护协会东亚外事政策高级顾问Bob Tansey

问题

美国已经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那么美国的非营利性环保组织还会致力于与碳排放大国进行合作吗?中国作为碳排放量第一大国是否有相关的合作项目?


美国的很多科学家,包括我本人都与中国有很多环保方面的合作。中国的政府非常的重视环境修复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环保非营利性组织,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与中国有很多的合作项目。比如:从西藏高原逐渐融化的冰川到长江河口海岸带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明显。TNC着重利用生态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寻求缓解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在四川、云南、内蒙古利用森林碳汇交易机制,TNC将被破坏的栖息地进行植被恢复,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社区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赢局面;TNC还积极开发竹林碳汇方法学、可持续森林管理方法学,以指导更多的森林碳汇交易项目的落地。此外,TNC与中国国家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一起在四川进行林业碳计量试点系统,并向全国推广,为中国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以及林业项目进入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奠定了基础。

 

现在让我们看看《2016全球碳预算报告》公布了一些好的数据来平复一下大家担忧的心情。

 

可以从图表中看到,碳排放的脚步在这几个碳排放大国中是放慢了速度,但是要达到巴黎协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回顾100年以前,地球因为人类科技的发展已经模样大变。

100年以后,地球会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是否会有地平线消失在海平面以下,是否会有很多动物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是否有更多的自然灾害发生,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留言分享

请在文末处留言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们的碳排放量,并告诉大家你们的低碳生活经验!


1

END

1



本文采访:李越 翁雪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