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高考:有类学生,成绩再好,学校都不收!

2017年06月13日 重庆侨外出国




高考结束一周了,考生们都在心神不定地等待分数,这个等待的过程比高三一年更难熬,高考真的能改变命运吗?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对于这个问题都众说纷纭。其实,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高考,而是性格;而教育,改变的是你的人生,它重新为你的生命开眼、开光,让你见一个你无法看见的世界。



说到申请大学这个话题,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一条漫漫奋斗路。前几天,我的师姐 – 豆沙小月饼告诉我,她有个邻居是中国人,女儿今年大学申请被哈佛和斯坦福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了。



哇,这个邻居是怎样把子女培养得如此优秀的?我立刻充满了好奇!师姐提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也是一脸的羡慕和崇拜。她说:首先是这个女孩子学习成绩很优秀。不过这也不稀奇,毕竟成绩好的亚裔学生多了去了;第二点是,女孩子性格开朗、兴趣广泛,钢琴、竖琴、画画、花样滑冰、跳舞、游泳样样精通,在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兴趣如此广泛,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最最关键的是第三点,女孩子有很强的Leadership(领导力),也非常热心做公益,经常参与组织社区的各种活动,帮助弱势群体,服务当地居民。在华人普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风格中,她是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也是她最后被名校录取的主因。

 

所以,培养孩子的学术成绩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孩子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于是我好奇地问前辈们,名校究竟青睐些什么?为什么名校录取如此艰难?

 

名校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做人的品质、做事的毅力,以及是否能够依靠出色的能力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1. 名校虽然看重成绩,但是成绩好坏只是衡量考生综合能力的一小部分。

 

名校录取的孩子成绩都很好,但是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都能迈入名校。原因就在于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其他很多衡量考生综合素质的因素。

 

在美国硅谷,工程师们的后代比例很高。于是在数理化方面是一定要龙生龙,凤生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很多亚裔家庭,虽然生活在美国,可是家庭的教育依然是东方模式,奉行成绩至上,而非兴趣至上。传统的东方教育,并没有注重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锻炼健壮的体魄,建立孩子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比赛成绩、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



于是乎,数学竞赛奖收了不少,科学竞赛奖,Intel奖也都纷纷囊括,还有各种乐器表演和演出经历,可以说才华横溢。可是这样才华横溢的孩子,为什么还是没有机会进入斯坦福等常春藤名校?这要是在中国,早就非清华北大莫属了。

 

原来在名校的眼中,成绩只代表过去,并不预示未来。各种补习班,竞赛班,刷题刷出的好成绩,并不能完全展现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才华横溢”的孩子和名校期待的“优秀”生源依然山高水远。

 

如今名校的录取率低,四年毕业率也很低。家长们以前觉得上了名校,孩子的未来就是康庄大道,毕业后直通GoogleApple Facebook等等好公司。其实不然,名校的四年本科毕业率在40%-76%之间。孩子上了大学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的“督促”,离开了各种补习班的刷题猜题,是否能够自愿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如期毕业,还是未知数。名校其实清楚地知道,考生们的好成绩,是有很多套路和捷径的。

 

2. 名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

凭心而论,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开办学校最怕什么?无论孩子年龄、种族、家庭背景等等,答案都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学校最注重的是安全第一!学校最怕的当然是学生在校期间非正常死亡,非正常受伤!名校也不例外。名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从他们录取就能看出端倪。申请名校要求的文章(essay),不仅有自我评述,还要阐述许多问题和观点。

 

而亚裔,在这一方面恰恰是最薄弱的。美国大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亚裔男孩的内心自我怀疑最为严重。东方家长式的权威,和西方随心所欲的自由格格不入。而亚裔男孩就在这种激烈地冲突下成长,内心的矛盾冲突和自我怀疑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里亚裔族群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最少的种族。东方人的面子,真是害人不浅。

 

亚裔家长们也觉得委屈,认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未来。毕竟,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可是不一样的,这里不是中国。东方家长式的权威在这个自由的国度并不被认可,更何况是推崇。

 

名校眼中的亚裔孩子,事实上已经默默地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数理好、聪明、有才、内向、矛盾,如何能够颠覆名校招生人员的心理定势,那就要从所有的申请材料文章中找出他们的“与众不同”,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他们强大的独立的内心。



斯坦福的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让自由之风永远吹拂。而报名斯坦福的亚裔少男少女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曾经拥有这样自由的心和思想,以及行动呢?

 

3. 名校甚是看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申请斯坦福大学必须完成的文章中,还有一部分问题是为了衡量申请者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请阐述你对于他人最有益的贡献是什么?期间所遇到的挑战和回报?”等等。由此看出,名校欣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一枝独秀,而是更加在乎学生是否应用出色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去推动一个团队群体的进步。名校真正想要招收和培养的,是具有领袖潜质的学生,在未来发挥领袖才能,造福社会和周围的人群。这样名校的教育理念才能继续发扬。

 

不得不说,亚裔族群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实在式微。亚裔族群在社区,学区乃至城市或者每个州的领袖人物相对于亚裔人群的比例都是最小的。这说明亚裔确实将“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贯彻得很彻底。

 

而名校给出的机会,则是倾向那些不仅仅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能用爱心和能力帮助和回馈了社会的青少年。前一段时间被多所常春藤名校录取的华裔女孩就是如此。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闲暇时帮助有语言需要的人群。

 

亚裔少年一枝独秀,未来可以惠及自己或全家;但是相对于其他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考生,虽然不及亚裔少年如此才华横溢,但是未来或许不仅惠及家人也会惠及社区,惠及社会…名校两相取舍,亚裔少年往往就败在“一枝独秀”上。

 

4.“先移民后留学”有利于孩子申请国外名校

整个暑期,“高考”一词仍然将吸引着举国千万人的目光。虽然在就业压力增大、学位含金量下降的大背景下,某些地区出现了局部性的弃考潮,其热度似乎比起早些年略有下降。

毋庸置疑,高考仍是社会层级流动的传统渠道。如果理性地抛开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老李家的孩子小学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现在已经家产千万了”之类的不具有统计学说服力的结果以外,从平均意义上来看,绝大多数社会精英依然普遍具有国内高等教育或者海外留学背景,正如从高考中受益,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的父辈们一样。

 

那么,如果高考考砸怎么办?高考真的就能彻底改变人的命运吗?当然不能!现在的孩子幸运多了,有太多选择,高考只是人生选择的路口之一,高考也不能对孩子进行终身审判,特别是对那些有某方面特长的孩子,完全可以申请国外适合他们的大学进行深造,如果想在申请学校、毕业规划上有更多考虑的话,全家先移民拿到身份再去申请国外大学更占优势,不仅可选学校多、可选专业多、学费低、可享受当地学生同等福利。


活动预告:


侨CLUB父亲节读书分享会

【活动概况】

时间:6月17日(周六)  10:30-17:00

地址:重庆渝中区解放碑大都会商厦20层侨外移民


【活动亮点】

1、感恩父亲节,为父亲朗诵感恩诗词
2、名师指导幼龄教育少儿咖啡拉花

3、成功客户联谊交流,分享各自移民历程


微信预约送好礼: 

发送“父亲节+姓名+手机号”至本微信即可!


【活动咨询:023-63711099】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