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诚恳的安利贴:NT50的DVD和新一批剧本都在架上哦
上新预览请拖到页尾(或者欢迎直接出门左拐微店)
50年里能发生多少事情?组建剧团、寻找场地、收获巨大的成功和同样巨大的财政赤字、一砖一瓦建造一座新剧院、在非议和有增无减的赤字中搬家、遭遇罢工和停业却仍旧几近满场;超过800部作品、每年1000多场的演出、数以百计的演员和60万以上的观众——这是英国国家剧院给出的答案。
50 years of the Royal National Theatre: 1963-2013
1963年10月22日,英国国家剧院在老维克的舞台上正式揭幕,首任艺术总监是当仁不让的劳伦斯·奥利弗。开幕大戏自然是祖师爷本人执导的《哈姆雷特》,由彼得·奥图担任主演。半个世纪后的2013年,NT50周年纪念演出正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开场:《哈姆雷特》的第一幕,夜班哨兵撞见了老国王的亡魂。观众听到的也是完全相同的声音:理查德·汉普顿1963年的录音,英国国家剧院历史上的第一句台词。
“Who’s there?”, Hamlet Act1, Scene 1
莎士比亚和丹麦王子都是永恒的,只不过这一次演出地点换到了泰晤士河南岸的国家剧院新址,以祖师爷名字命名的奥利弗厅。扮演鬼魂的是当年的雷欧提斯,德里克·雅各比爵爷。要把50年辉煌岁月在两个半小时内完美展现并非易事,但时任艺术总监的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成功打动了所有人——从经典到新作,NT半世纪以来最出色的剧目以片段方式闪回重现。屏幕上的昔日影像与老戏骨们对旧作的现场演绎交相辉映,自然是情怀二字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我们看到满头银发的奥利弗夫人走进空荡荡的老维克重新扮演圣女贞德,之后更像个小姑娘一样抬手捧住了脸;我们看到朱迪·丹奇唱起忧伤又动人的桑德海姆;80岁的玛吉·史密斯演起法昆的《完美计谋》;海伦·米伦再现尤金·奥尼尔的《素娥怨》。
Hay Fever by Noel Coward, 年轻俏皮的Maggie
曾为新剧院揭幕的女王在NT50周岁这天造访南岸,参观了道具部门,还看了一小段《红男绿女》。走回车上时,她对希特纳说:“这些旧戏码确实还挺管用,对吧?”
Guys and Dolls, 亮点有二请自寻
是真的挺管用。奥利弗厅里的观众们为所有这些往季剧目鼓掌喝彩,面对早就了然于心的老梗仍能哄堂大笑。大家为拉尔夫·费因斯和戏剧评论家的笑话欢呼,为打着滑稽领结的阿兰·班内特欢呼,也没人介意一帮蓄着胡碴的中年男人还在不自量力地演高中生(毕竟多米尼克·库珀的白内裤和怪里怪气的袜子、杰米·帕克的傻笑还有詹姆斯·柯登的身材还是和十年前差不多)。
The History Boys by Alan Bennett
Alan Bennett亲自上阵,代替去世的Richard Griffiths
有了最棒的开头,就不能没有最棒的结尾。弗朗西斯·德拉图瓦忧伤的声音、阿兰·班内特无比切题的《文艺趣向》、以及背景中的NT演员们共同组成了这个关于国家剧院的故事。
表演和害怕是一回事,我当年做演员的时候总在害怕,每次上场前都会吓得直吐……演员就像士兵,士兵惧怕敌人,演员惧怕观众。惧怕失败,惧怕忘记……惧怕艺术。奥利弗最后简直怕得要命,前排观众都能看出来他在发抖。
除此之外,还有对这剧院的恐惧。我曾和罗纳德·艾尔共事过一两次……开演那天是个彻头彻尾的灾难,他说大家应当立刻从这儿搬出去,回到老维克,把这鬼地方租出去。把Olivier厅改造成溜冰场,Cottesloe厅改成台球馆,Lyttelton厅改成拳击场。等到这些平凡、不装腔作势的娱乐活动进行个二十几年,这里变得破旧不堪、毫无内涵,一切浮华都不复存在之时,我们也许可以偷偷溜回来,悄不作声地演上几场戏。到那时谁都用不着害怕了——除了演员们。
但是罗纳德说错了……因为令这里黯然失色、毫无生机、威风不再的,正是戏剧本身。那些丰满的戏剧,微不足道的戏剧,荒唐的戏剧,救赎的戏剧,光辉耀眼的戏剧,腐朽不堪的戏剧——但是永不休止的戏剧。戏剧,戏剧,戏剧。
50年里能发生多少事情?没多少,戏剧而已。
彩蛋:入坑需谨慎,前方有剧透
除去发(tong)糖(dao)的效用,NT50更堪称史上最佳官方看戏指南——半个世纪最受欢迎的经典新作按年份排好序打包送上,不论保守派还是找乐子派,总有几款合你心意。而高人气剧目总是在不断复排,过期安利也难免变剧透。
《无人之境》,迈克尔·甘本 & 德里克·雅各比(Derek爷爷和Ian爷爷演的是同一个角色哦)
《理查三世》
《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死了》,这两位真眼熟,是从《哈姆雷特》里跑出来的吧?
(pun intended)
《一仆二主》
《弗兰肯斯坦》
《天使在美国》,加菲眼下正在演莫娘(x)
还有NT版的《樱桃园》
本文唯一的重点其实是各种上新:
NT50和DTT的碟!
RSC版本的各种莎翁剧本
仍然是剧本
Credit: 微信公众号“够得到的B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