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时说58岁,实际年龄都71了!”日籍华女(日文名:畠山百惠,Hatakeyama Momoe,英文名:Winnie)近日专程飞抵澳洲,前往今日澳洲办公室,实名举报一家悉尼婚介所向会员提供不实信息!
据她说,在缴纳$3300澳元购买“VIP会员”仅一个多月后,即被这间婚介所负责人在微信上拉黑,服务也随之停止。
“我从东京专程飞来悉尼,就是想曝光这家黑心婚介所”
Winnie想曝光的“黑心婚介所”,是悉尼一家名叫“Metro Personal”的婚姻介绍机构。
Winnie在日本生活了多年。因为日本各大媒体都在预报,不久的将来,日本会遭遇一场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为了孩子未来的安全,她希望移居到一个更安全的国家。
作为一名年过40的单身母亲,在她看来,除了“嫁过来”,她并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选择。
“悉尼的朋友给我推荐了澳洲,我了解研究后觉得澳洲是个不错的选择。”Winnie说。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看到了澳洲一份本地报纸上“Metro Personal”的大幅广告。
“在日本,报纸广告的审核非常严格,有任何虚假信息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民众都很信任报纸上的广告信息。”
Winnie称,在看到“没有蒙骗,不浪费时间”的承诺后,她决定尝试联系该婚介所的咨询专家Eva。
“一开始沟通很顺畅,她要了我的资料后,说可以先免费把我放进她们的数据库。”
据Winnie描述,几天后,Eva告诉她,VIP会员中有3个澳洲男士非常中意她,甚至愿意负担她从日本赴澳见面的往返机票。
“Eva在4月份的时候对我承诺,年底能结婚,然后移民。”她说,Eva曾信誓旦旦地告诉她,“3个中间保证成1个”。
有了足够信心后,2016年4月12日,Winnie按Eva要求支付了第一笔入会费用$3300澳元。
在缴费和签署服务合同后,Eva也开始按照Winnie要求,陆续向她推荐男会员。
本以为相亲之旅就此顺利开启,但Winnie在之后与男会员的交流中,却发现部分男会员的真实信息与宣传不符。
“有名叫Kevin的男会员,Eva介绍他条件不错,年纪也才59,我就和他联系了。”
Eva帮两人搭上线后,Winnie在视频聊天时留意到,“Kevin看起来应该不止59”。
“后来我们聊到日本和澳洲的开车习惯,他给我看驾照才发现他都71了,比宣传整整大了12岁。”
男会员Kevin的澳洲重型车辆驾照(图片来源:供图)
心生芥蒂的Winnie后来又发现,Eva提供的另一名58岁男士Igor,实际也已经61了。
基于这些疑似有出入的会员资料,Winnie对Metro Personal信息真实度的疑心越来越大,与Eva的沟通过程也因此变得不再顺畅,两人之间的摩擦逐渐增多,且日趋激烈。
Winnie告诉记者,付款签约1个月后,因为在网上争执,Eva在微信上拉黑了她,婚介服务也就此停止。
“在拉黑之前,我希望她能退款,否则我会来悉尼维权,她嘲笑说悉尼门朝哪边开我都不知道。”
远在东京的Winnie不甘$3300就这么打了水漂,更咽不下这口气,于是请假暂停东京的工作,只身飞来悉尼欲找Eva理论。
“入会前与入会后,我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后来了解到,上当受骗的人很多,大部分是身处中国大陆的女性,很多人只能忍耐。”
Winnie认为,Metro Personal篡改男会员个人信息,属于商业欺诈。
此外,她控诉Metro Personal“伪造条件好的男会员来吸引女会员”。Winnie称,无论看中哪位男会员,婚介所都以“对方没有看中你”为由拒绝女方。她及其他部分会员怀疑,“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些人”。
成立国际婚介维权群 相同经历者抱团声讨
Winnie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后,开始寻找与她有类似经历者,并成立了一个名为“国际婚介维权群”的微信群。
在该群中,记者了解到还有约20名华人,她们自称与Eva的婚介所有与Winnie类似的经济和服务上的纠纷。
她们中绝大多数是女性,且身处中国大陆。
一名华人母亲Tina(化名)告诉记者,身在悉尼的她帮国内的女儿交了会费后,Metro Personal并没有按照她的需求来介绍男会员。
“他们连续介绍了几个印度男士,但我们明确表示希望是白人或者华人。他们后来推荐的不仅还是印度人,数量还变得更少了。”
另一位在澳华人男士John(化名)也抱怨称,缴纳1400澳币成为年费会员后,婚介所拖延低效的服务态度让他极不满意。
“付钱之前给我看了一大堆很好看的照片,付钱一周后我想见其中几位,告诉我她们都不是会员了,那为什么当初又拿来当广告吸引我呢?”
John认为,婚介所在宣传时存在“虚假成分”,付费前后的承诺和服务有较大差异。
“交费前承诺的尺度放的很宽,我提的要求感觉都‘还可以’,交钱后就告诉我对方嫌我‘年纪大或其他什么问题’。虽然这个我认为也正常,但还是不该交费前轻易承诺让消费者产生错觉。”
“最后,一年时间过去了也没介绍几个,要介绍又需要再次交费。”
“她违约在先,我们才终止了服务”
10月23日,今日澳洲记者陪同Winnie,前往Metro Personal位于悉尼市中心的办公室。Eva提出,希望与记者沟通前先和Winnie单独交流。但对话只进行了不到5分钟,两人的闭门沟通就以不愉快收场。
在现场,Eva与Winnie爆发了激烈争吵。Eva随后请来楼宇保安,将Winnie“请”出了办公室。
Eva稍后接受了今日澳洲记者的采访。她告诉记者,她在电话里和Winnie的聊天时间至少长达20小时,详细了解过Winnie的需求。
“她说介绍对象年纪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负担她儿子就可以。”Eva说。
之所以终止服务,Eva表示只因Winnie未交清剩下的$3300尾款。
“她不按合同规定结清尾款,属于违约在先,我们才终止的服务。”
对于Eva的这般解释,Winnie嗤之以鼻,“我都发现被欺骗了,明显应该是她退款,而不是我再傻乎乎地再被骗$3300。”
从Winnie提供的合同中,记者留意到有明确说明:“服务和介绍人数没有期限,直到成功”,并在备注里有注明:“我理解成功的定义是:1、同居6个月以上;2、结婚。”
Eva告诉记者,4月12日与Winnie签署合同,公司从4月15日开始介绍男会员,直到5月25日终止服务前,共向Winnie介绍了10名男会员。
她表示,1个月时间介绍10名符合要求的男会员,公司的服务已经到位。“公司需要经过双方同意,才能交换彼此联系方式,部分男会员因外表原因拒绝了她,这很正常。”
“Winnie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她不会英文,交流需要使用翻译软件,导致了交流不畅,她对很多信息可能存在理解错误,再加上她个人性格太敏感,让几个交流上的男会员最后也未生情愫。”
“是会员骗了我们,我们无意骗客户”
关于Winnie对男会员年纪和宣传信息真实性的质疑,Eva解释称,“会员都是自述年龄,出了问题后我们公司才会介入调查。骗也分个人骗和公司骗,在这个问题上,是这两名男会员骗了我们,我们公司无意骗客户。”
记者随后询问Metro Personal是否会事先核实会员信息,Eva称公司事先调查的重点是会员的“内在”。
“能到婚姻介绍所交钱注册会员的人,都是经过了心理和经济的双重考验。”
Eva认为,在市面上存在繁多的免费交友软件和网站的情况下,客户愿意找到Metro Personal,并缴纳一笔不算低的会费,在她看来是“带着很高的诚意的”,也就没必要“提供虚假信息”。
“我们着重调查的更多偏内在,比如会员的性格、谈吐、人品和时机等方面。”
“比如时机(Timing),我们会判断他/她现阶段是否准备好接纳新的人,如果没有,我们可能会建议他准备好了再来。”
至于微信拉黑,Eva告诉记者,只是她的私人微信拉黑了Winnie。
“她既然已经不拿我当朋友了,就没必要当微信好友。”她说,“我们有个公众号用于对公服务,那个没拉黑她。”
男会员:“我填多少岁都可以,没人核实”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Igor,他就是上文里提及、Winnie口中所说的那位“实际61岁、却说成58岁”的男会员。
他向记者证实,在加入Metro Personal时,婚介所要求他自行提供个人资料,没有任何审核程序。
“我当时要填20岁应该就按20介绍了。”
Igor称,他是3年前加入的Metro Personal,当时他如实填写了年纪,并没有任何欺骗。
“我加入的时候就是58岁,但我没有义务每年与婚介所更新年龄吧……”Igor苦笑道。
记者尝试联系另一位实际年龄与推介年龄相差12岁的男子Kevin,但迟至发稿仍未能成功。
律师:可通过仲裁庭要求退款补偿
澳洲AHL律师楼沈寒冰律师表示,“商业纠纷是每天都在发生的,通常不建议前往商家的办公司或公司争吵,这除了被对方报警赶走以外,没有任何益处。”
他说,“建议消费者通过正常途径去消费者委员会投诉,进行仲裁和调解,实在不行的话,再考虑法律诉讼。”
“作为一个诚信企业的服务,在收取和推荐会员资料的时候,应该要尽量做到准确。”沈寒冰说,“如果涉及到年龄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的时候,当事人可以认为商家提供了虚假资料,可以通过仲裁庭要求获得退款之类的补偿。”
采访后记
Winnie从东京只身飞来澳洲,跟Eva在办公室大吵一架后并被保安“请出”后,她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
在咨询过澳洲警方和公平交易厅后,她决定继续她的维权之路。
“她不结清尾款,属于违约在先。”
“我都发现被欺骗了,明显应该是她退款。”
在整个跟进采访中,当事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可调和且愈演愈烈。
在这场纠纷中,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Winnie、Eva,抑或是没有“定期更新”自己信息的男方?请在评论中留下您的观点。
下面是另一则新闻:
【墨尔本淘好货来啦!】
打折信息、好货推荐、美食评测
我的任务就是每天给大家淘些好货
嘤~ 嘤~
(实力折扣,一条不漏)
关注我的宝宝永远18岁 ^ . ^
责任编辑: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