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悉尼英皇十字区的合法毒品医疗监控注射中心(MSIC)自2001年设立以来,引发包括联合国和澳大利亚本土反毒组织在内各机构的强烈反对。全澳禁毒组织(DFA)曾公布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其中历数MSIC“十宗罪”,指责其进一步催生了当地的吸毒情况,并在注射中心及周边形成了毒品售卖“蜜罐效应”,呼吁当局尽早取缔。
罪责一:防过量死成空谈
中心最初的设立,旨在控制瘾君子们的海洛因摄入量,因过量注射海洛因可能导致死亡。不过,DFA报告中称,2006年间,中心注射室里仅有38%的毒品注射为海洛因,其它则包括冰毒和可卡因等。报告称,后两种毒品长期而言对身体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但吸食过量不会立刻出现高危反应。除此外,吗啡也是吸毒者最常注射的毒品之一。
据DFA称,注射室社区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的Andrew Byrne当年曾表示,“自今年1月以来,海洛因的注射量迅速减少,而作为止痛药的吗啡则更为常见,占总量的31%,这也导致过量吸毒比例大幅降低(低于街边海洛因的一半)”。他亦指出,悉尼毒品市场开始出现产自阿富汗的褐色海洛因,这是20年来的首次,吸食比例高达38%。此外,冰毒仍受欢迎,占总数的6%,可卡因吸食比例则约为21%。
罪责二:纵容毒客非法用毒
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INCB)曾炮轰位于英皇十字区的这间注射中心,认为其违反了反毒品滥用国际公约。该机构认为,中心并未使用合法的海洛因,而更依赖顾客非法获得海洛因、非法运输并非法使用海洛因。DFA指出,该中心原本该在2003年试运行结束后就关门大吉,评估结果也原本应被递呈INCB。
管制局在其年报中写到,“澳大利亚新州地方政府允许开办毒品注射中心,对管制局表达的担忧之情不予理会,这令我们感到遗憾”。年报中称,“在这间中心里,吸毒者自行注射非法毒品。中心容忍毒品被非法使用和运输,其做法与国际反毒态度背道而驰。”
罪责三:35毒民仅1人造访
尽管公众被告知,每一针海洛因注射都可能致命,但前往中心接受监管注射的,在悉尼每35名毒民中仍仅有1人而已。DFA指责中心未被充分加以利用,拥有每日330人的容纳量,但实际进行注射的瘾君子仅约200人。
DFA引用中心自己发布的资料指出,在18个月的试运行时间里,共有3810名吸毒者在MSI登记,共计前往注射毒品56861人次,而注射总数高达2008182次。以此资料计算,中心内注射比例仅占总数的35分之一。DFA报告称,剩下的绝大部分人都在朋友或贩毒者家中、在街头、在车里、在公厕或其它吸毒者聚集的场所,在无监管状态下注射海洛因。
罪责四:过量吸毒率高50倍
中心成立的初衷,旨在以监督注射以防吸毒者过量致死。不过,DFA发现,就算基于中心自己公布的资料,注射室内发生的过量吸毒比例,竟高出英皇十字区街头吸毒者36倍之多。
资料显示,中心试运行的18个月内,救护车在当地共出动431次以帮助吸毒过量者。以相关文献51%的非致死过量吸毒救护比例算,则街头非致死过量吸毒人次为845人。以此计算,当地街头非致死吸毒过量比例为0.026%,而注射室内0.96%的比例是其36倍。若与中心毒客自己的吸毒史相比,更超过40倍,比推算中的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9倍之多。
罪责五:过量吸毒助长街边购毒
DFA报告指出,更高的过量吸毒率源于毒客们在中心内注射的海洛因剂量更大,这意味着在英皇十字区街头的海洛因售卖更为活跃,位于中心马路对面的火车站已成为主要的毒品交易点。
报告指出,在中心自己发布的调查报告上曾有这么一段文字:“资料显示,中心内海洛因注射过量比例为0.92%,高于同类平均水平。这表明中心内的毒客已成为高危人群,海洛因注射率高于中心以外。他们通常在街头注射吸毒,他们正冒着更大的风险,并在中心内注射更高的剂量。”
罪责六:中心安全成毒客依赖
DFA称,全澳约1.6%的澳人注射海洛因,这个数字已经令人不安,但中心展开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3.6%的新州受访民众称,如果有安全的合法注射室存在,他们会尝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之前并无毒瘾。2000年展开的调查资料显示,515名新州受访者中,19人愿意尝试。其中,12人视安全为最大理由。
结合中心内过量注射比例更高的资料,DFA认为毒客们正依赖中心内的医疗职员,作为体验高剂量海洛因时的医疗保障。随着越来越高剂量海洛因的摄入,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程度越高,街边毒品销售量也就越大。
罪责七:8年2000万救一命
中心早先曾预估,随着过量吸毒率的不断上升,中心每年可挽救4条毒客性命。不过,DFA计算发现,在中心试运行的18个月里,这一数字仅为0.18。
DFA称,全澳每年每百名海洛因注射者中,有一人因过量致死。以每人每日注射3次计算,中心必须每日至少接待300人次,方可达到这一比例,而中心每日注射量甚至不到200例,远低于这一指标。
DFA的一组计算程序显示,英皇十字区每年预计有3264000例海洛因注射,致死17人,约每19万例中致死一人。基于这一比例,再考虑到中心内的海洛因注射率仅为61%,则不难得出0.18的结果。以此类推,中心需耗时8年,耗资2000万元,方可救回一条毒客性命。
罪责八:只认吸毒不管戒毒
前往中心吸毒的毒客中,仅11%被推荐到各类维持治疗、戒毒和康复机构,包括3.5%被推荐到戒毒中心,以及仅1%被送至康复中心。据DFA称,经总理反毒顾问组主席Biran Watters亲自与各大机构执行总裁确认,包括Odyssey House、WHOS和救世军等在内,各大悉尼戒毒所均未有过对口接收。
DFA公布的资料显示,被送至维持治疗的中心毒客人数为304人,送至戒毒和康复机构人数则为177人,相比3810人的毒客总数,比例分别仅为8%和4.7%。
罪责九:街边吸毒乱丢针筒依旧
DFA报告指出,只有海洛因供应受限,毒民减少,在英皇十字区公共场所注射和乱丢弃针头现象才会减少。该机构指出,中心不仅没能改善公共环境,还吸引了一批毒贩在周边出没。
2000年至2002年间,针对英皇十字区的商家和住户展开的调查发现,乱丢针筒的现象减少了近20%。不过,DFA指出,这与2000年10月的“海洛因供应荒”有直接联系,而非中心成绩。
罪责十:独立评审不“独立”
由政府拨款并于2003年7月9日成立的独立评审小组由5人组成,其中3人同为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的同事,也是该中心的医疗主任,第4人曾在1999年新州反毒峰会中,参与讨论中心的设计提案。故此,DFA一直质疑这个评审小组的独立性。
DFA指出,这份报告由全国毒品酗酒调查中心(NDARC)牵头得出。在该机构的历史中,曾有过支持合法吸毒的先例,如支持处方性海洛因供应、注射中心,以及大麻医用及合法化尝试等。DFA在报告里亦提到,新南威尔士大学曾提出希望经营这间注射中心,但最终败给Uniting Care。
关于毒品和艾滋病
1.全球至少有1530万人身染毒瘾;
2.全球约2.5%的人口吸食大麻,相当于1.47亿人;注射可卡因和吸食鸦片的人口比例均为0.2%;
3.全球吸毒人数已达约2亿,每年有10万人因吸毒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而丧失劳动能力;
136个国家被报有人注射毒品,其中93个国家的注射毒品人群中发现艾滋病例;
4.每拨款1元钱进行戒毒治疗,可为公众健康和社会成本节省7元钱。
-------------------------------------------
斯普林恩教育--澳洲游学,留学直通车
网址:http://springedu.58.com.cn
电话:022-8758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