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在国外一切都好,只是不想活了... ...

2017年11月09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作者: 王逅逅

来源:来源:Stoooges三士渡(ID: StooogesEducation)

【美国留学妈妈圈】授权转载。此篇为昨日文章续篇。上篇回顾,请点链接。

上期回顾

那些人间蒸发的留学生们 (上)


写在前面的话:这两天的文章是沉重的。忧郁症对于“外人”来说很难理解,然而又实实在在地折磨着很多人。在妈妈圈中,不时也会有家长在社群里求助,说孩子情绪低落,又远离家人,该怎么办。


作者在文章里写了自己“忧郁”的心路历程和挣扎。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时刻让孩子们知道:在健康面前,时间,金钱,GPA,工作实习都没有那么重要。他们在痛苦的时候,永远可以回家,让爸妈稳稳地把他们托住。

理智的泥潭



学妹在决定退学的时候其实是刚开学的前两个月。她还没上几天课,心理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而如果要回家,学费已经过了退钱的时期,会相当于20多万人民币就打了水漂。


她来自一个三线城市的工薪阶层,父母也很辛苦地供她出国读书,她不断地钻入这个牛角尖,觉得自己除了死去并没有其他出路。


在这种时候,她是无法想到可以舍弃这20万的。


因为对于一个深陷泥沼的人,理智只会将你带入一条死路。你不会想到,钱不是生活的全部,读书不是生命必要,有太多其他可能性可以去探索。


在家休息的时候,我跟我爸爸说,为什么人类总是要想办法去颠覆自然界的规律?食物链这种概念,只有人类才会去创造。狮子并不觉得自己比蚂蚁更强大;角马该迁徙的时候就会迁徙;衰老的大象不会努力去延缓生命而会走入大自然中自然消亡。人类呢?人类有了思考的能力,便觉得自己是万能的,凌驾与一切之上的。但这是人类该死的大脑创造出来的幻觉。


那段时间里,朋友让我读了西安中学一个历史天才少年的遗书。


这封遗书与我那时所想的很多事情高度重叠,我甚至都觉得他就住在我的脑子里。


他写道:


「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让我自己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开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以为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地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地对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达。」


「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太没意思了。更何况我精神上生活在别处,现实里就找不到能耐的下脚的地方。活着太苍白了,活着的言行让人感到厌烦,包括我自己的言行,我不屑活着。离世前唯一的担忧是我的遗体大概会很难看且任人摆布,周围的环境决定了人很难有个体面的活法...这样的社会风气里,容不下安乐死这样很个人主义的事的,因为总有人想榨取别人,自然不能放别人自由地生死。」


男孩子去意以决,没有人能在理智上用逻辑说服他。


于是跳楼自杀,留下两本著作,许多藏书。



后来跟心理咨询师聊,发现畏惧其实是被个人创造出来的。越抗拒,越害怕。变越对世界的感知不真实。


写这封遗书的男生唯一不怜悯的人是他暗恋的女孩。


「本人去世后,我所有著述的著作权都转赠给刘雅雯。这是我对刘雅雯的心意,两年多来我一直对她有爱恋…我的藏书,凡是摆在书房书架和卧室书架上的,全都转赠刘雅雯处理。」


读到这里,我忽然特别感动。我觉得,如果这样的情感再强烈一些,再多一些,甚至再有一些回馈,他也许会改变理智笃定告诉自己的事情。


就如同我的朋友A在读完《荒原狼》之后写下的对市民性的感悟:


「市民精神是安慰妥帖重视细节的,连盆栽中的一片叶子都要擦拭光洁。而放肆浪荡的荒原狼代表着另一种人,偏爱精神性的交流,有内容和深度的谈话,不喜欢无意义的社交场合。人们并不憎恶他,但却没有人真正接近他。包围他的是孤独的空气和宁静的气氛,这是他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市民精神是一种中庸之道,但荒原狼的生活充满了紧张和强度,自我反对和自我破坏。只有少数人才能突破市民阶层这个地球的大气层,腾起身来进入宇宙空间。」


对于我的学妹而言,让她逃离抑郁的方式也是不断地去参与生活。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点点小事都可以让她得到十足的快感。


「最近我最爱做的事情是组装宜家家居,」她跟我说,「因为我完全不用动脑子去想」。


在自己的喜欢的范围内玩,不功利地去做事,找到一个点能够稍微吸引一下你,能够从那个状态抽离出去,能去鼓励你一下的东西。


抑郁症患者如同溺水的人,求生欲望强烈,不想死,想要抓住什么东西,却又不知道可以抓住什么。


在那种时候,每个人都很容易都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有特别强的自我感受力和一种病态的责任感,觉得这件事情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才可以。"take everything easy" 根本就不是一个选择。


这个时候,只有寻求好的心理医生才能够得到好的引导。或者是像我那个学妹的父母,他们说:你赶快回家来,20万根本就不重要。


能够在这种时候被「放手」,令她终于如释重负。


最最幸运的事情是父母的支持



好友A到如今都没有被父母所理解。


从高中毕业她开始抑郁,到如今远居国外,她的抑郁症还是十分严重。如果说我感觉我是沉到水下30米的人,她可能已经沉到了100米了。


她的父母从来没有试图理解过她,不断地推动她去学她不愿学的专业,她每天都不想活着,然而还要在与父母视频的时候装出过得很开心很努力的样子。她也曾经一次次跟父母说过自己的痛苦和自杀倾向,然而她的父母只是说:你不能死,你死了就是对不起我们,对不起我们对你的培养。


她说:


「有些大人在我小的时候对一件事表示不满、愤怒、悲伤和受到伤害时,总跟我讲:等你长大了,你就理解了 。


我现在长大, 我想说:我还是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伤害别人,但我理解了他们的愚蠢。愚蠢的人长大了依旧愚蠢,不会因为年纪大了就突然变智慧。


离开愚蠢的人,哪怕他们是你的父母。



最近在跟A的聊天中,我跟她说,真的,为了你自己,你想想办法脱离你父母吧。没有人是生来就应该为他人受苦的。在自我毁灭和离开毁灭你的人这两种选择之间,你一定不要选择前者。


我不知道她会不会这样去做,因为有的时候被压制会成为一种习惯,被折磨也会慢慢成为心里的一部分。就像是我无法脱离我的所有责任并且觉得这是唯一的路的时候,真切地会觉得离开了这种不断被压制被强迫的生活就没有办法自理。然而后来过去了,会发现那只是人生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至亲的人的支持就非常重要。


我的同桌L在高三抑郁的时候,她看见了她平时里大大咧咧的妈妈的另一面。她后来给我的信中,写道:


「我那时候意识到了我妈妈跟我的关系很特殊。我不想去上学,我不开心,我妈就不让我去,一点不怪我。还帮我骗班主任说我生病了。然后我不想吃东西,我不想跟任何人说话,我跟她吵架,她就给我买比萨饼放在门口,然后自己走开。我跟她吵架,我说她太惯着我了,烦。我说她自私,我说她爱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她的女儿而已。然后她就说我没良心,自己走开。当时觉得全世界没有人理解我,他们都很烦。」


L经常抱怨她妈妈,她会说她妈妈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有的时候固执得不行。但是在她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她获得了莫大的支持,那不是金钱和教育能够买来的,那就是一种无私的,想让另一个人完全活成自己的爱。



在得抑郁症的这段时间内,我得到了很多我父母的正向的支持,他们没有让我回到公司,甚至在我逼迫自己回公司要工作的时候,他们也都跟我说你不要做了。各种呕吐,失眠,一切之前再让我痛苦的东西全都回来了。而在这种时候,如果我的父母还在逼迫我去做这件事情,或者我的家人和朋友并不给我支持的话,我觉得也许结果就会像那个耶鲁的女孩儿一样--她无法从别人身上得到支持,无法从父母和学校那里看到一点人性的光辉,那剩下的只有自我毁灭。


有很多留学生的父母会选择到当地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并不觉得那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父母在美国当地并没有朋友,甚至都不懂英语,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其实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因为孩子不仅要照顾自己的感受,还要照顾父母。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回到一个他感觉最舒服和最安心地方,没有打扰地去不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是去旅行。


在这样的时候,最暖心的一句话就是能够听到家长说:


当你觉得真的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就放弃一切吧。

因为放弃一切并没有关系,

放弃一切只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开始。而我们无条件地爱着你。


写在后面



这篇文章不只是写给读者看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看的。


抑郁症一个孤独的问题,只能够自己去解决它。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它会持续多长时间。有人说半年,有人说一年,但现在每一天都跟一年一样。或者说有一天他真的像24小时,第二天又像72个小时一样漫长。情绪这个东西我似乎没有办法让它练习变好,我只能等着好的一天来临。然后我觉得还不错之后,坏的一天又来了,那就是太糟了。


这样糟糕的时候,没有经历的人是不会感觉到的。然而我们在国内的媒体往往习惯于报到这件事情的表面,以一种局外人的记录来谈论这件事情。


而局外人看不到的是,即使生活很好,心理痛苦,一切也都是不堪设想的。


我曾经跟一个美国医学院的同学探讨起这个问题,她说:实际上人的痛苦都是一样多的。富人,穷人,生病的人,健康的人。你的神经让你感受到的不安与恐惧与物质生活并无太多关联。而国内的媒体往往觉得,留学生有钱,出了国,痛苦就一定要少很多。


这是多么肤浅的一种看法啊。

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少一些强迫,猜疑,多一些理解和放手,也许会有一些痛苦消失掉。


一个月前的早上起床之时,我爸爸来把我的窗帘拉开,然后轻轻跟我说:要不要出去散步?

我说,不要,我昨晚没睡好。


于是我爸爸走出房间,开始在外面整理书。


从窗帘拉开的一瞬间,每天早晨的痛苦又开始了。睁开眼觉得自己还活着的那种失望感,令我嚎啕大哭。


强忍着走出房间,我跟我爸爸说:爸爸你可不可以不要走来走去,我真的害怕。

他看着我,说,好。我不走。你要不要继续睡。


我扑回床上,继续陷入一种无力的绝望感,迷迷糊糊在眼泪中睡着,被噩梦追逐。


醒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稍稍觉得有些许安慰。走出卧室,看到我爸爸在沙发上坐着。


要不要吃饭,他问我。

我摇头。

那好,不吃就不吃。


爸爸,我说,我起不来,早上太痛苦了。我不明白,我什么都想通了,为什么早上还是那么难过。


他沉吟了一会儿。那我们就不过早上。他说,我们就过下午和晚上。

这句话,我忽然觉得,美得如同一个毫无痛苦的早晨。

图片来源自Leah Pipes Meltzer。






SAT必考{美国建国文献}系列课:双十一当天75折。11月12日开始。

美国建国文献,因为年底久远,学生接触的机会少,特别要加强系统性的学习。它既是历史课,又是阅读课。

我们隆重推出美国建国文献系列新课:新SAT阅读必考-美国建国历史文献系列:从【独立宣言】到【美国宪法】 历史背景和文献的逐段逐句详解。双十一当天75折。


讲师:Dr. Jon Ross, 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立法事务 (Legislative Affairs)的硕士学位,以及Union Institute and University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的博士学位,在Aurora University,Adler University 和 City Colleges of Chicago 任教,教授美国政府 (American Government),公共政策和管理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等课程。




听一下下面Dr. Ross 的介绍和声音:

扫码查看课程详情。直播课程从11月12日开始,6个周末,完成对美国早期殖民时期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深入理解。通读【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权利法案】。






本文来源:Stoooges三士渡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妈妈圈在线学堂】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