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视角 看中国 论世界
看完影片,我也是鼻子一酸。但感动过后,更多是对片中父母的叹息。我想我是不会半夜给孩子上番茄炒蛋课的,不是我不够爱孩子,是因为——宝贝,寻找“菜谱”的方法,妈妈会提前教你。
作者:陈 宁
一个信用卡广告中简单的“番茄炒蛋”元素,引发了众多争议。(广告视频截图)
番茄炒蛋,一道平平无奇的中国家常菜,却从上周起被赋予了新的特殊意义。
在千千万万微信用户的注视下,这道国民菜被中国留美学生伊恩(Eeen)端上了太平洋彼岸的餐桌,故事由此展开:初来乍到的伊恩欣然接受了西人朋友的聚会邀请,决定携“真正的中国菜”——番茄炒蛋赴宴。但望着鸡蛋和生番茄,他却不知从何下手,只得微信求助母亲。妈妈的语音菜谱对他来说仍然晦涩难懂。正在挠腮撧耳之时,母亲传来手把手的教学视频。伊恩依葫芦画瓢做出了番茄炒蛋,获得西人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中美时差12个小时,伊恩才想起父母是在凌晨4点起床为他做的这一切:妈妈示范做菜,爸爸拍摄视频。他的眼眶不禁红了。
虽然只是某银行的留学信用卡广告,这则名为《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视频却刷爆了朋友圈,微信指数从发布日11月1日的35万激增至11月3日的273万,远超“王者荣耀”、“房价”等关键词。
不少人被影片中的浓浓亲情激发泪点,但也有大批网友指出了其中的槽点。自己事不会自己做的孩子和事事包办的父母,畸形的亲子关系,让国民菜成了拷问中国式育儿问题的公共议题。
看完影片,我也是鼻子一酸。但感动过后,更多是对片中父母的叹息。我想我是不会半夜给孩子上番茄炒蛋课的,不是我不够爱孩子,是因为——宝贝,寻找“菜谱”的方法,妈妈会提前教你。
所谓的“教孩子找菜谱”,不只是让孩子学会通过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知乎等找到具体的做菜方法,还包括让其学会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菜谱”,即让其具备独立性——独立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性并非一朝一夕习得,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培养的。根据心理学家们总结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从1岁起,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去做、去体验,这是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的第一个机会。从吃饭喝水、穿衣穿鞋、收拾玩具,到做一些简单的决定,父母都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即使满桌饭粒菜汁、满地玩具狼藉、衣服穿反、鞋子穿错,那又怎样?在反复试错中孩子终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即使让孩子自己挑选每日的着装,选择游戏的玩法,如此费时费力,那又如何?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终会做出合适的选择,或学会承担错误选择带来的后果。
看着1岁半的女儿自己笨拙地穿上衣裤、鞋袜,用勺子吃完饭,洗完手,我颇感欣慰。学会适度的放手,不做保姆式妈妈,是我所坚持的育儿观。但在许多中国式父母的眼里,这样的爱远远不够。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甚至越俎代庖帮孩子做最简单的决定,似乎这才能展现母爱、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小时,追着喂饭;大点儿,陪写作业,帮孩子刨南瓜、做手工;而后还要为子女选学校、选专业、选工作,甚至选伴侣。这样畸形的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广告视频截图)
由于自理能力的严重缺乏,17岁的“东方神童”魏永康被中科院勒令退学。而同样是天才少年,12岁上中科大、18岁留美的张亚勤如今已成为百度总裁。40多岁时,在致母亲的信《放飞的爱》中,他写道:世上有一种爱,叫“放飞”,母亲对我的爱就属于这种……是您教我学习、自立、自信、自强;是您教我怎样做人;是您教我如何在航行中搏击风浪;是您的放手,让我一次又一次的高飞。为了更好的爱孩子,请学会适时放手。
而爱孩子之前,父母请先学会爱自己。要知道,人首先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接着才是父母或子女的身份。为人父母,养育子女是应尽之责,但这种责任并不意味着牺牲父母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一切。这并非自私,而是在养儿育女之外,父母还拥有追求事业、梦想、兴趣爱好的权利。
一门心思扑在子女身上、时时刻刻把孩子捧在手心的妈妈,是没有自我的。缺失了自我的独立空间,保姆式妈妈往往把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目标寄托到孩子身上。殊不知,让渡了选择权的孩子也有自己想过的人生。
精神不独立的父母难以培养出独立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巨婴”——身体发育已是成年状态,但内心还保持婴儿心性,事事仍须靠父母。待“巨婴”们有了下一代,带孩子也交由老父、老母包办,自己则做“甩手掌柜”,生了儿却不愿承担育儿的责任。
而生在这样家庭的第三代,被爷爷奶奶加倍溺爱,也难从“巨婴父母”获得榜样的力量,他们极易长成下一个“巨婴”。这是一代一代的恶性循环。要打破循环链,父母首先要学会独立,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精神上。
我想,“番茄炒蛋”视频中宣扬的“想留在你身边,更想让你拥有世界,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的中国式父母价值观应当被改写为:
想留在你身边,但终有一天你要独立面对世界;你我的世界血脉相连又彼此独立,没有大小之分。但世界再大,大不过我们用爱连成的家。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推荐阅读
回国的你,现在后悔了吗? 细数那些年海归遭遇逆文化冲击的尴尬
请翻阅11月13日《澳洲新快报》
或关注澳洲新快网 www.xkb.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