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西居民抗议为无家可归者建屋 理由不是歧视,也不是怕房价跌

2017年11月08日 加国地产微资讯


  根据今年9月份,由卑诗省大温各市镇派出的1,200名志愿工作者,经过日前的深入调查后,作出的数据显示,大温地区无家可归者总数为3,605人,比2014年大幅上升30%;其中温哥华市比例最多,佔第1位为2138人,是总数的59%,比第2位的素里605人,多出了1533人,可以这么说,温哥华市无家可归的问题在大温是最严重的。

  于是,兴建可供无家可归者庇护或廉租的建筑,成了温哥华市府的工作之一,但兴建新建筑总要有地点,建在什么地方,那附近的居民就要接受曾经是无家可归者的新邻居。

  如果这新建筑物,建在温市房价最高的西区呢?您觉得是不是好主意?但该区的居民肯定不觉得这是好主意,他们的理由倒不是“歧视”。

  为了抗议温市政府计划在马宝区(Marpole)西57街(W. 57th Ave.)650号一幅属于发展商Onni的地皮上,兴建合计拥有78个居住单位的两幢组件屋(Modular home),以临时安置无家可归者,一群住在附近的居民约300人,今天上午在兴建预定地前举行示威活动,希望市府能慎重其事。

  他们举着“孩子安全优先”(Kids Safety First)红底白字的抗议牌,在预定兴建组件屋的地皮外集会,向媒体控诉市府不肯聆听民意的无理行为。

  组织活动的陈福隆告诉记者,要讲无家可归,没有人比他有资格,因为他自己就曾经是无家可归者,他说:“我是越南华侨,1970年代越战时,我和家人搭小船漂洋逃离越南,到印尼,再辗转来到北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是无家可归者,我能够体会无家可归者的感受。”

  陈福隆表示,他很同情无家可归者,更不是后院主义(Nimbyism,即不要在我家后院),甚至不反对市府在马宝区为无家可归者建组件屋,但对市府选择的地点非常反感,且他认为市府的执行程序太过粗疏,完全忽视社区的声音。

  因为,那个地点附近有三所中小学,分别是丘吉尔中学(Sir Winston Churchill Secondary)、劳瑞尔小学(Sir Wilfred Laurier Elementary)和理想迷你学校(Ideal Mini School),总共约有2500个学生。

  陈福隆说,这些无家可归者有很大比例有精神病问题,“把他们放在2500个学生旁边,安全吗?许多家长担心犯罪可能会上升,吸毒用具将在该地区流行。”

  他强调,他们反对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教育”,不希望温市府选在学校附近建这类组件屋。

  如果市府不愿意收回成命,停止在学校附近建组件屋,陈福隆说,不排除将抗议活动升级,他也呼吁各界政治和法律界人士,能够出面提供他们协助。

  另一个住在附近的仇云霞告诉记者,有些人炒作他们反对是因为担心温市西区的房价下跌,其实根本不是:“根据官方的无家可归者数据信息(参考Vancouver Homeless Count 2016),这些无家可归者当中40%有精神问题,53%是瘾君子,作为三个孩子的家长,我真的非常担忧。”

  仇云霞说,他们这群反对人士,并没有正式的组织,我们是家长和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的。

  陈福隆也说,他们靠着微信群和华人居民联络,靠着其他社交媒体,与其他族裔的附近居民联络,他补充说:“今天来参加集会的人士,华裔算是比例比较小的,大部分还是西人及印度裔。”

  温市府社区服务部总经理卢埃林-托马斯(Kathleen Llewellyn-Thomas)指,早前在富兰克林小学(Sir John Franklin Elementary)附近兴建临时房屋时,附近居民也提出同类关注,但计划推行后多年也没有问题发生。

  温市市府获省府拨出6600万元推行组合屋兴建计划,目标在今年冬季前兴建共600个单位,为露宿者提供短期的住屋安排。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10月公布计划的首个选址,于马宝区西57街650号一幅属于发展商Onni的地皮上,兴建两幢组合屋,各提供39个面积约250平方呎的独立单位,如果顺利,预料明年1月落成。但现在遇到附近居民反弹的声音,能否如期完工,有待观察。

来源:加新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