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番茄炒蛋的视频广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相当成功的作品。剧情,场景,人物,情感样样一流,据说导演是拿过金马奖的!难怪它在朋友圈遭到疯狂转发,打动了无数的人。刷屏的同时,还带着很多感慨、泪奔、甚至有人喊出“什么也比不过妈妈的番茄炒蛋”。
这个长度仅四分钟的小电影,描述了一个只身在美的留学生想带着自制的番茄炒蛋参加同学聚会,确不知怎么做,请老妈老爸出手相助。妈妈通过越洋视频,教会儿子如何操作,让孩子顺利带着自己的菜参加同学聚会的故事。在聚会过程中,因为讨论到和中国的时差,学生猛然意识到父母是在凌晨起来给他拍摄番茄炒蛋的视频,不禁感到父母的爱之深。在煽情的音乐和文案之后,顺势推出招行留学信用卡。
“想留你在身边,
更想你拥有全世界。
你的世界,
大于全世界!”
我看完,不禁眼眶微润,被片中刻画的父母温情所感染打动。从妈妈凌晨4点半从床上爬起,到厨房给儿子亲手示范如何做西红柿炒鸡蛋开始,到在厨房里拿着姿势给妈妈的操作进行现场拍摄的爸爸,那种父母对身在远方的孩子毫无保留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知怎的,我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另一幕画面。
16年前的秋天,南宁火车站。一声汽笛的长鸣,在催促着一辆开往北京的列车。站台上送行的人们熙熙攘攘,他们向着车窗里面的亲人挥手道别。没人给我送行,我在南宁出差,因耳疾遵医嘱不可坐飞机,只能坐火车回京。
列车开动的那一刻,我邻座的一位中年妇女忽然把头伸到车窗外,手使劲地在空中对着站台上一个壮实的小伙子挥舞,大声地而几乎是带着哭腔地大喊,
“儿啊,妈不在身边,你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站台上的小伙子也有些激动,咬着牙回应,“没事,放心吧妈!”
列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一转眼站台就消失了。那位妈妈还死死地盯着站台的方向,不放弃最后要看一眼儿子的身影。当她意识到站台已经远去,再也看不到了的时候,心情难以平复,突然开始痛苦流涕,还不停地抽泣。
我表示了一下关心,问,“你没什么事吧?”
这下子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我们家儿子从来没有一个人离家这么远啊!… 我们家在东北,离家太远了。他是到广西师范大学来上大学的。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自己洗过内衣,没让他做过饭,到现在他还以为牛肉馅是直接从牛身上割下来的,他一个人可怎么过呀!”
当时,我的女儿才刚刚出生不久,还不到一岁,眼前这位妈妈扎扎实实地给我这位新爸爸上了一课!我心里暗想,等我女儿离家去上大学的时候,可千万不能这样!
这一幕和广告中的场景有些像啊!一个刚刚成人的年轻人去经历未曾面对的世界,父母的担忧是多么可以理解啊!但一个十八岁的留学生不知道怎么做一盘番茄炒鸡蛋,引起了我的遐想。
有一种爱就是为了离别,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的体现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成人后顺利地独立面对未来。一个能够考取大学的年轻人不能进行简单的生活自理,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避免这种令人痛心的现象,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
新西兰的学校,在帮助培养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能力做得比较好。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都有帮助学生学习生活技能的课程。在我走访学校的时候碰到过很多次厨艺课。从初中开始就有,糕点,烹饪都有。
刚过去的暑假里,微留学的初中学校里就有厨艺课,那天是做椰子菠萝饭!13岁左右的孩子两三个人一组,从头儿开始,在厨艺课教室里分组按照食谱做饭。半小时后满屋飘香,我还尝了一口,味道超赞!
女儿学校的厨艺课我也多次提到过。她在学校的课堂里做过Pizza,布朗尼,还回到家里做过布朗尼,马卡龙。
除了厨艺课,女儿学校里还有很多机会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
去年我作为家长志愿者参加了女儿年级的野营,和学生们同住一个营地。在一个星期的野营生活中,每天晚上就寝之前,学生们有半小时的时间排队有序地在厨房里给自己做第二天的午餐三明治。材料都放在桌上,有面包,火腿,蔬菜,奶酪和各种酱,做好后包好,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早上各自取出,放在包里,是当天中午的干粮。
今年的野营,女儿她们年级的各个团队更是有一个有意思的“森林餐厅”大赛。学生不仅要在荒山野外发挥想象搞个餐厅出来,有招牌,有装饰,还要真正地做出几道菜品让评委老师品尝。
学校不仅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锻炼生活技能,还不遗余力地希望让家长知道,要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培养。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家长活动,利用晚上的两个小时,请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家庭教育专家Michael Grose来跟家长谈怎样不再培养“用勺子喂大的一代”。看来,西方的家庭当中也有这样的现象。这个作者讲到家长的终结点就是自己变得“多余了”(Theend of parenting is R – redundancy!)因为孩子在各方面已经做好了单飞的准备,这就是为了离开的爱!
为了孩子离开家的时候能够应付一切,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培养尤为重要。MichaelGrose开出了一份孩子的家务能力清单给父母们做参考比照。
能力清单:
5岁:
1. 整理自己的房间
2. 玩完收拾自己的玩具
3. 铺自己的床
4. 自己做简单的小吃
5. 自己准备上学的书包
10岁:
1. 自己起床
2. 自己走到学校上学
3. 自己做早饭
4. 自己铺床
5. 做晚饭
6. 给学校捎信
7. 照看宠物
8. 填写家务值班表
9. 清空洗碗机
10. 准备和清理晚餐的餐桌
15岁:
1. 管理自己的花费
2. 不用成人陪伴自己可以乘公交
3. 自己起床
4. 洗熨衣服
5. 自己做学校午餐
6. 做晚饭
7. 给学校发邮件联络
8. 为某个目标存钱
9. 可以填写一些表格
10. 每天做日常的家务
11. 打零工
12. 每周清理自己的卧室
13. 关心兄弟姐妹
14. 买自己的个人物品
15. 在校外活动后可以安排自己回家
在新西兰有个五岁的小朋友叫多多,她爸妈从北京来,和我们是朋友。多多现在在新西兰上小学一年级。多妈当年是学电影专业的!多妈看到这个广告电影,觉得从专业角度说,认为创意和执行都很赞!为了让多多感受一下,把片子让多多看了一下,多多说,“妈妈,这个叔叔不会上网查西红柿炒蛋怎么做吗?他可以问手机上的Siri(手机上的语音助手),Siri会告诉他的,万一妈妈死了怎么办?要自己想办法啊……”这是新西兰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
多多的妈妈爸爸给多多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成长环境,看看五岁的多多的各种身手,可以想象当多多18岁的时候,她绝对不会像广告里的男生因为不会番茄炒蛋这样的事情求助爸妈,多多的爸妈也绝对不会像我16年前在南宁回京的火车上见到的那位妈妈,因为担心她自己离家后无法照顾自己而担惊受怕。
我觉得对孩子成功的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成年后爸妈不在身边,孩子还能够对身边的一切应对自如。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也不是给孩子多少钱能够做到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伟大的,不求回报,倾其所有。但父母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时刻为孩子将来的单飞做准备。有时候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表现在“你别做家务,我来!”,“你去做作业,我来!”,久而久之,18岁的人不会番茄炒蛋,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
和孩子不会做番茄炒蛋相比,更可怕的是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般的全方位、无缝隙的,令人窒息的“爱”。
鸣谢:多妈提供多多的家务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