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世上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因为缺乏这一点!

2017年11月08日 美国高中留学指南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遇到挫折逆境时,都能勇敢坚定的向目标努力,永不言弃。然而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因为微小的失败而举手投降,另一些孩子即使经历巨大失败,却坚定不移,越挫越勇?其实,这都取决于你要当一个怎样的父母。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对“失败”的研究理论,读懂积极型父母与消极型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以及坚毅力的产生。


  

 Carol Dweck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我认为,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孩子,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而拥有“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孩子,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Carol Dweck非常痴迷于对“失败”的研究。你知道的,有些人好像生来就是 winner,做什么事都很顺利都很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则一直很无助,好像这辈子注定是个loser。 


Dweck也发现了这一点,而且,她还下定决心要找到其中的原因。于是,她开始观察小孩子,并企图从两组不同的小朋友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及问题的答案。



1978年,Dweck和同事一起做了一项研究。她给小朋友出了不同难度的智力拼图,并记录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话语。很快地,那些无助的小朋友便开始责备自己,其中一个说道:“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迷惑了。”另外一个孩子则为自己辩解道:“我的记性一直不好。”


但是,智力拼图还是被源源不断地抛给了这些小朋友,而且越变越难。“现在一点也不好玩了。”有些孩子叫嚷道。但是他们的抗议没用,Dweck还是不断地向他们抛出难题。最后,这些孩子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坚持说:“我放弃了”,有的沮丧到甚至直接将拼图扔到地上。


但是,真正让Dweck震惊的——并由此改变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是那些成功的小朋友的做法。那些成功的孩子不仅仅能够接受失败,而且他们还非常喜欢失败


当智力拼图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开始责难自己;他们会舔舔自己的嘴唇,然后说道:“我喜欢接受挑战。”“题目变得越难,我就应该越努力地尝试。” 


当题目变得越来越难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并没有抱怨游戏变得不好玩,相反地,他们还会给自己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说:“差一点点我就能做出来了。”或者“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我还可以再成功一次。”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Dweck发现,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思维模式Dweck先前一直以为:“一个人的素质是一成不变的。你要么聪明,要么就不聪明。假如你失败了,那就说明你不聪明。”


这也打破了我们原来熟悉的“智商”的神话!


Dweck将两种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mindset”)面对这世界的种种挑战和麻烦,你会兴奋还是丧气;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充满成长的可能?


那么,是什么最终影响了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呢?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影响不可忽略。一个心态积极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所谓“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而一个心态消极的父母,则更容易教导出所谓“固定型思维”的孩子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常常是积极的,因为他们把问题看做是成长的契机;而固定型思维则容易便显出消极应对的心态,不止自身停滞不前,还会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法面面


积极父母VS消极父母

对待家庭关系


积极的父母

消极的父母

努力经营

凑合过着

改变命运

命运不好

我错哪了

找错人了

幸福自己掌握

如果我对象是..

管理风险

不去冒险

相信希望

不抱希望

沟通让彼此理解

别人不理解我

掌握说话艺术

说那么多次都不改

贫困是万恶之本

贪财是万恶之源

我的爱好让钱生钱

我对钱不感兴趣

我修养还不够

他总惹我生气

我要提升自己

我要不断挣钱

必须更新自我

年纪大了不想变了

充满希望的家庭

感到不安的家庭


当孩子出现问题


积极的父母

消极的父母

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发火或无奈

因为我的而造成错误

这是孩子的错

需要和他(她)沟通

这是另一半的错误

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这孩子没救了

我先改变自己

我要改变孩子

先看孩子优点

只看孩子缺点

自己好学才能影响孩子

孩子没有遇到好老师

放手让孩子锻炼

孩子不独立没主见

提高自我修养不发脾气

孩子性格不好

成为大器的人

孩子心眼小

我要有上进心

孩子没有上进心

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叛逆


对待孩子的学习


积极的父母

消极的父母

找个适合孩子的学校

一定要考个好学校

希望孩子爱学习

渴望孩子拿第一

发现孩子问题

成绩下降真糟糕

期待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学习好就行了

孩子的问题是短暂的

孩子的问题是长久对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多报补习班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体验

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

孩子发展空间很大

孩子不如别人家小孩

努力填补孩子脑袋空白

孩子脑袋空空的

孩子有梦想能自强自立

孩子不学好将来没出息

家庭教育要改进

孩子真糟糕



家庭教育观


积极的父母

消极的父母

不做井底之蛙

孩子现在就不错了

孩子积极进取就好

只要学习好就行了

作表率让孩子学习

我要帮助孩子成长

帮助孩子精神强大起来

除了学习好别无他求

热爱学习比上大学重要

考个好大学就行

吃苦方能促进心灵成长

不能让孩子吃苦

孩子要懂有舍有得

孩子不能吃亏

要做好人

将来要升官发财

教育孩子明白事理

孩子小还不懂事

是金子总会发光

有钱我就送孩子出国

让他明白何谓积极人生

寄希望于孩子的努力

鼓励孩子增加信心

孩子真让我担心



认真当父母的人和得过且过做父母的人,差别大吗?

 大部分人看完后,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话:


  1. 我没有钱,要是我有钱,就能专注家庭了。

  2. 我受教育水平不高,哪懂做父母的这些学问。

  3. 又或者,父母以前就是这样对我的,习惯了可能改不过来了。


这是不是落入“消极思维”的陷阱了呢?


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我们的每个决策,每次行动,每个念头,都在一种名为“思维”的框架之下。


常听人说“思维决定命运”,这话乍听有几分浮夸。那些不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吗?怎么就决定命运了。那每个点连起来,是不是我们的命运?


心理学已经证明,人的一生都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身未动,心已远这个效应简单到,一个人早上说:“今天我可能过得很糟糕”,于是他一天消极地对待身边所有的人,结果真的验证了这个自我预言。


我们太多的心理,太多的念头、举动都是无意识的,但是我们可以察觉到一部分,并且决定怎样让它们影响我们的生活两千多年前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Dweck划分了“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后,充满希望地说——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你有认真观察,一个消极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说坏话。他不光说别人的坏话,更是说自己的坏话。我没钱,没能力,没希望,是不是在打击自己,说自己的坏话?经常在自己耳边、心里说自己坏话的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也不会温柔到哪里。


少用“要是...”,“从前...”/ 多用“我想...”,“以后...”

消极无罪。极是健康人都会有的状态。适当的消极,是在提示我们——真的遇到问题了。我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和情绪,我要去解决问题


这世上绝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消极“逃避”。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本身。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


还好我们可以选择,白驹过隙中,如何应对,如何写自己的一生。做积极的自己,做积极的伴侣,做积极的父母(子女)。


愿你的思维树,在下一个春天,结出美好的果实。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美国通识教育的精髓在于思辨与表达

送女儿到美国后,这位曾痛恨中国教育的父亲开始被折磨!

深度 |“病急乱投医”的中国式家长与中国式教育

父母正在“沦”为助教,大多数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都错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