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帅哥原和玉,带你去看用牡蛎粘起来的千年大桥!

2017年11月05日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说——

元气帅哥原和玉回归了!



大家还记得他在国家地理《功夫密码》系列中的顽皮,和《寰行中国》第一季中诚恳的主持吗?!


这一次原和玉(Harry Yuan)活力回归,就是系着《寰行中国:文化桥梁》跨越而来,带给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之旅。


——让我们在具象化的中国“桥梁”中,感受温热的中华文化血脉,跨越壮丽河川的同时,体味沉默线条连接起来的悠远岁月,以及岁月之上的万千中华儿女。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国家地理


《寰行中国:文化桥梁》六集纪录片,2017年11月17日起《寰宇地理》栏目首播。详情请查询我们的公众号-国家地理 菜单。



连接·世界


中国有上千年的造桥历史。如今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最长、最透明的桥梁。这些桥梁跨越最艰难的地形,成为人与人、时代与时代之间的纽带。



除了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巨大的桥梁工程横跨河流和各种自然障碍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让货物在国内各个地方流通,然后运往世界各地。


洛阳桥(图片来源网络)


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的福建泉州,是自古以来就闻名世界的港口。早在距今约一千年前的宋朝,这里就修建了一座有着诸多意义的伟大桥梁——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一千年来,在数不清的海湾与河流勾勒出的参差地形上,为陆路出行的当地居民和往来中外的商贾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除了沟通中外贸易,洛阳桥在建造上还首创了“筏型”的桥墩造型。锐角的“筏形基础”可以很好的抵御洪水的冲击,减轻水流对桥身的破坏。



来自当地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成了这座长桥的主梁。这些约7米长的石板有的竟然重达150吨!而这些石板一块块垒起来,其间没有使用任何砂浆或水泥。主梁与桥墩之间的接合,除了重力之外,靠的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另一大创举——“种蛎固基法”


这种脑洞大开的加固方法是在桥下广泛养殖牡蛎。利用牡蛎附着力强、繁殖快的特点,包裹住桥墩并在桥墩表面形成保护层。大量的牡蛎不仅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还能防止洪水冲击,减少水体对桥墩的腐蚀。另外,还顺便为当地居民留下了世代种植海蜊的福田!


在海潮汹涌、江宽流急的洛阳江上,古人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智慧,留下了千年的传奇;不由得让我们将视野从桥梁两端的壮美山河,穿越回亘古传承的血脉之上。


连接·古今


中华血脉的悠远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连通古今的桥梁之上一路走来,在人世的沧海桑田之后,桥梁也在不断变化。洛阳桥上装饰的精美石狮、石塔、石亭以及桥两端的石刻人像守护,很多隐匿为历史的尘烟。而如今的洛阳桥仅长约1公里,只有原本长度的四分之三。



与多数从历史中走来的古桥一样,洛阳桥也经历了多次修复。在当地的蔡襄祠内保留有众多洛阳桥的历史遗物,这里的石碑上刻着历次修复的记载,其中一些可以追溯至洛阳桥初建的宋代。

   

当时,负责建造洛阳桥的宋朝官员名叫蔡襄。因他建桥为民谋利,所以当地人都尊称他为蔡公。这种尊称一直传承至今,这种感激使得千年之后的蔡襄祠依然有专属的守护人守护着。


而蔡公所写的《三节万安桥碑》,在经历千年之后,其上记载修桥历史的153个字,已不仅是关于洛阳桥的时间、规划、耗资、作用,而是印刻于后人血液中的勤奋、聪慧和骄傲!


《寰行中国:文化桥梁》


桥梁,跨越种种障碍挑战,从山的一端,到云的未来。连通的是人与人,传递的是砥砺前行的中华精神!



《寰行中国:文化桥梁》六集纪录片,秉承奋进的精神,用镜头记录中华大地之上无数桥梁连接起的空间和时间,用赤诚探访桥梁紧系的人文脉络与历史传承。



时间虽然赋予了桥梁不同的外形和作用,但联系人与人的内涵始终如一。


在关于桥的故事中,有连通中外,在腾冲与缅甸每年近10亿美元的琥珀交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龙江特大桥。



也有默默漂浮近900年,挺起众多平凡人质朴一生的赣州建春门浮桥。



更加重要的是,无数从历史中走来的桥梁,对如今中国桥梁的设计和建造会起到怎样的影响?在继承的同时,我们又会为后代留下怎样的桥,和怎样的文化血脉?



路,在我们的脚下;

桥,通向远方。


《寰行中国:文化桥梁》

带你探访中华文化传承的远方。



热门视频

合作、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国家地理合股企业(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简称NGP)是国家地理和21世纪福斯的合资企业。自国家地理成立129年来,一直将探险和探知世界为核心发展理念。如今,NGP将覆盖全球的国家地理电视频道与国家地理杂志、新媒体,品牌授权,以及体验娱乐等资源全面整合,旨在把更多、更新、更深入的讯息分享给公众。目前,国家地理通过45种语言,触及遍布全球171个国家,超过7亿3000万人。与此同时,NGP每年会将收益的27%回报给非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学会,用于支持科研、探险、保育和教育等工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国家地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