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在英国各大城市,艺术与创意产业领域正在发生怎样的新奇?从利物浦到格拉斯哥,从卡迪夫到贝尔法斯特,从伦敦到谢菲尔德,从爱丁堡到曼彻斯特……那些正在发生的最前沿、最先锋的艺术潮流,或许现在还鲜受关注,却将在未来让我们看到变革的力量。
在“艺述城市”专栏,艺述英国将以英国城市为窗口,深度推介当下英国艺术潮流,挑战你对这些城市的既有认知。
“艺述城市”,从前沿艺术的视角为你讲一个英国城市的故事。今天,我们从英格兰北部的利物浦出发,走近新世代利物浦音乐场景。
利物浦一直以其丰富的表演艺术、音乐现场以及舞曲文化引以为豪。往期“艺述城市”讲到坐落于利物浦北码头的神秘地标“无影风工厂”(Invisible Wind Factory,简称IWF)——集Livehouse、俱乐部、画廊、咖啡馆、食堂为一体,能够容纳不同艺术形式的超级艺术空间。
△ 利物浦“无影风工厂”(Invisible Wind Factory)开幕之夜 Photos by Getintothis’ John Johnson
去年,在中英两国,一些艺术机构——画廊、俱乐部遭遇多舛的命运,有些在关张后得以重开,继续他们的艺术追求,有些也许再也无以为继。“无影风工厂”(Invisible Wind Factory,IWF)的故事就好比伦敦传奇俱乐部fabric重开一般,充满了乐观的精神。
利物浦艺术团体The Kazimier,将利物浦北码头废弃工厂改造成超级艺术空间。从艺术本身出发,将艺术家的追求摆在第一位。打造IWF的主脑说,他们代表了利物浦的精神。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艺术家的需求为出发点。我们有信心使这里成为一个别具一格的场所,而且我认为这里体现了利物浦的精髓,利物浦就是这样一个崇尚个性的地方。
△ Evian Christ Live Concert @ Dour Festival © @kmeron
1976年,全新的音乐场景开始在利物浦逐渐成型。在主流流行音乐悄然沉寂十年之后,在默西塞德(Merseyside,指利物浦及默西河River Mersey沿岸地区)披头士的时代渐远时,利物浦再次绽放出音乐之都的惊人魅力。
这个全新的音乐场景以音乐俱乐部“埃里克”(Eric’s)为大本营,坐落于利物浦的马修大街(Matthew Street),传奇音乐聚集地洞穴俱乐部(Cavern Club)也在这条街上。“埃里克”见证了乐队Big In Japan、Echo and the Bunnymen、The Teardrop Explodes,他们如何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生机。
这些音乐团体对所谓的“默西之声”和披头士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毫无兴趣,他们决意改变现状,让利物浦音乐摆脱在世人眼中的刻板印象,打破桎梏。
然而四十年过去了,似乎桎梏依旧坚守在此:默西河畔利物浦人沉溺过往,迷恋着披头士,年轻音乐人们叮铃哐啷拨着吉他向诸如The La's那样的乐队致敬,(The La's是一支与“利物浦之声”联系紧密的乐队,其代表作是热门单曲《There She Goes》)。人们对利物浦音乐的认识与1976年时几无二致,但事实却远非仅此而已。
当下的利物浦音乐场景可以说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多元。与其说是“音乐界”,我们不如将在利物浦音乐圈正在发生的一切描述成不同团体、事件和运动——上述一切的集合体,营造出一种繁荣、生气勃勃、充满创造力、并广泛建立合作的文化。同时这个音乐场景还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吸引了默西塞德及默西河两岸沿岸的大批艺术家,集结了被利物浦这座城市的文化所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者。所有这些文化及观念融合在一起,毫无保留地表现在这座城市创作的音乐和歌曲中。
要说利物浦的音乐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共性,那就是他们进行实验、突破边界的渴望及其能力。披头士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乐队之一,但出自利物浦的艺术先锋绝非仅限于此,当下的利物浦音乐场景正在延续着这座城市的传统,不断创造出令人兴奋的新声音。
△ Lapsley Live Concert @ Festival Les Nuits Botaniques Bruxelles © @kmeron
天堂唱片(Heavenly Recordings,Manic Street Preachers所属厂牌)旗下的迷幻流行三人乐队“不良后果”(Stealing Sheep)凭借古怪美妙的电子民谣在英国内外打响了名头。而如今已被视为音乐界老手的Mugstar等则吸引了包括魔怪乐团(Mogwai)在内的一些大牌乐队与其合作。
△ Stealing Sheep at the Leadmill © Kevin Wells - www.lifeisbetterstill.co.uk
伊维安·克莱斯特(Evian Christ)、森林之剑(Forest Swords)和波罗的海舰队(Baltic Fleet)各擅胜场,在电子乐界掀起波澜。波罗的海舰队的名字频现于各高端音乐杂志的“年度最佳专辑”榜单,而伊维安·克莱斯特则受邀参与了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2013年备受好评的专辑《Yeezus》的制作。
这座城市并没有完全抛弃吉他音乐。胡顿·特尼斯俱乐部(Hooton Tennis Club)以其慵懒的吉他摇滚风格俘获了大批歌迷,不久前还应邀与乐界巨星埃德温·柯林斯(Edwyn Collins)合作录制他们的第二张大碟。最近名噪一时的新生乐队特鲁迪(Trudy)、罗曼斯(Romance)和粉红结(Pink Kink)也在全英巡演旅程中名声大噪。
△ Hooton Tennis Club © Paul Hudson
与阿黛尔老东家XL唱片合作的唱作歌手拉普斯雷(Låpsley),在去年发行首张专辑《漫漫归途》(Long Way Home)之后,似已有望成为利物浦下一个流行爆点。流行灵魂乐人声合唱团MiC·罗瑞(MiC Lowry)于2015年再次获得MOBO奖,其成功已毋庸置疑。在利物浦,不仅独立音乐欣欣向荣,商业音乐也风生水起。
△ Lapsley Live Concert @ Festival Les Nuits Botanique Bruxelles © @kmeron
在这样的一派繁荣景象中,缺乏厂牌和唱片公司支持的乐队很容易湮没无闻——要有独一无二的才华才能脱颖而出。使得此音乐场景蜚声全英的另一原因是GIT奖项(GIT Award)——由当地博客Getintothis于2012年发起的一个表彰年度最佳默西塞德艺术家的新奖项。这个奖项就像音乐界的一面镜子,将大众目光聚焦于利物浦地区那些有突破性贡献的艺术家。曾经的获奖者如我们乐队(All We Are)、比尔·赖得·琼斯(Bill Ryder-Jones,珊瑚乐队The Coral前吉他手)、波罗的海舰队(Baltic Fleet)、森林之剑(Forest Swords)等,后来都声名鹊起,风靡整个英国。
GIT Award为音乐现场带来了极大推动作用,同时又依赖于这座城市的音乐内容产出所产生的持续性力量。正如1970年代末埃里克俱乐部成就的那些朋克运动先驱一样,利物浦新一代音乐人——不论是生于斯长于斯还是从世界各地来到这座城市的——都在继续打破成规,着眼未来。
后朋克乐队极地双子(Cocteau Twins)前成员、贝拉联盟唱片(Bella Union Records)创始人西蒙·雷蒙德(Simon Raymonde)说:
当今最激动人心且持续令人惊喜不断的乐队正是来自利物浦。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毫无疑问,曾经的荣光让利物浦骄傲。而那些继承自1960、1970年代以来默西塞德音乐先锋的历史、传统和灵感,又造就了这座城市今天的景象和声音。这声音无法归类于任何流派或风格,但你绝不会认错——它来自利物浦。
撰稿:亚当·劳尔森 (Adam Lowerson)
为getintothis.co.uk供稿的自由撰稿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