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富人难当,低收入住豪宅竟惹众怒
加拿大是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高净值人群海外资产转移和移民的首选地,这一点都不假。大把的中低收入者对富人艳羡不已: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随便出手就是豪宅豪车甚至游艇飞机,整天游山玩水买买买,子女接受北美最正统的教育,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其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也有富人的担忧,而且一点都不会比穷人少。
庞大的资产怎么去维护安全、保值增值是很多人的担忧,子女怎么才能不骄奢淫逸、多个子女的家产分配,乃至某些无法放到台面上来说的事,那就数不胜数了。
在加拿大的许多富人其实都是“低收入者”,这也不用奇怪,很多人事业重心都在国外,加拿大只是他们安顿家人和资产的地方,一没有人脉,二没有语言优势,在本地重新创业谈何容易?
笔者这些年在加拿大从事财经媒体工作,也接触到一些中国来的富人。在本地事业成功的当然也有,但凤毛麟角。有一位富人是国内地产开发商,到这里以后也从事老本行,在某地开发楼盘,据说卖得相当不错,当然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要等楼盘全面建成交接后才能见分晓。
不管怎样,人家能够嫁接国内资源和资金,与这里的人脉资源整合,做出一番事业,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另外有一些富人就不那么幸运了。笔者认识一位北京从事房地产业和度假村开发经营的富人,在这里做起了冰酒生意,一开始广告铺天盖地,来势汹汹。但要知道加拿大虽然地广人稀,冰酒业的竞争却异常激烈,华人从业者就不少。结果这家公司大概运作了几年就似乎销声匿迹了。
还有一位富人,据说是东北某地娱乐产业的“王者”,在Scharborough买了超大的Condo顶层套房,结果由于种种原因也回流了,这套房没赶上地产高潮期,卖了个不算太理想的价格没赚到什么钱。
很多富人无法在本地开拓疆域,或者不屑在这里重新打拼,结果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的低收入者甚至无收入者。
最近新闻披露,随着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大温地区豪宅中的“贫困户”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比如列治文一高档新公寓区有33%-50%的居民上报为低收入,房价在100万-300万加元的高档小区中26.2%居民是低收入。西温及温西200-600万加元独立屋的小区,有25%-33%的居民的收入处于贫困线。
这些高尚小区的贫困户比例远高于全国14%的平均比例。 这种“豪宅贫困户”通常被媒体描绘为加拿大税务制度的“漏网之鱼”,有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的重大嫌疑。媒体确信他们与“有钱的移民”有关,是富人向加拿大税务局低报了自己在全球的收入。更让人不安的是,媒体或明或暗地说他们基本都是中国人。
其实,笔者一直探讨的加拿大“隐性贫困户”跟这个概念还是有所区别的。加拿大“隐性贫困户”大多有正当收入,但老做一天下来,不足以cover房子的高开销,往往是寅吃卯粮、捉襟见肘,需要政府帮助。
但“豪宅贫困户”却相反,他们大多在加拿大没有收入,但海外的资金实力雄厚,根本不用担心财务危机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常常被外界人士所不齿,一方面有的是钱,买豪宅从不手软。另一方面又没收入,白白享受国家相关补贴政策,从牛奶金到各项福利一分钱都不少,本地上班的人连房都买不起,却因为报税收入高各项福利都没份儿。
其实追究下去,这就要问责政策制定者的缺失了。比如规定总资产在多少以上,即使没收入也不能享受任何福利,相反要根据资产比例缴纳富人税,那么外界的舆论想必会平息不少。
但如此一来,加拿大对于这些富人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减退—谁愿意来这样一个高度“社会主义”的国家做奉献啊?
所以对于决策者而言,如何对待远道而来的富人,永远是一个两难选择。其实对富人而言,随着本地的反感情绪急剧升温,是否确定在加拿大定居下去,又何尝不是两难选择呢?
注︰文中提及产品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每日税务小贴士
消费税税号(GST/HST)根据公司的业务规模可以选择不同的申报频率,可设置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合心会计事务所整理提供
905-889-7938
更多税务知识,请扫描下方通知中二维码入群参加讨论
VIP讲座报名通知
CIBC银行王牌美股基金,自2000年来连续跑赢标普五百指数,稳定分红抗跌性强,加元升值期间表现良好,详情请参加我们11月8日周三晚间六点的内部VIP讲座!
时间: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晚上6:00- 8:00
地点:625 Cochrane Drive, Suite 600, Markham, L3R 9R9 ( 404 & Hwy7下来右拐即到 )
本次讲座只对现有客户开发,客户报名请扫描二维码入群报名
谈股论金美股聊天群,2群,开群啦!
应很多朋友的请求和询问,现开设美股投资2群,邀请投资爱好者一起交流每日美股行情,交换专业的美股投资干货,为中文美股
发掘身边的美股爱好者。玩转美股,其实很简单
欢迎扫码进入候机群
进入主群请在候机群向群主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