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优才计划/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自从崔永元一番猛怼狂撕,
揭发了娱乐圈阴阳合同后,
所有人都说他变了,
看着采访视频中的他,
有人说:崔永元变得越来越粗鄙,
张口粗话,闭口骂人。
崔永元访谈爆料完整视频
崔永元书画作品
还有人拿出他的书画作品,
说他的个性就是一个好斗的公鸡。
是的,他变了,他完全变了,
因为他本是代表民族正义的一面,
他应该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声援。
但事实上,
他却总是那样压抑,那样形单影只。
在食品转基因问题上,
一个拯救全民族食品安全的行为,
俨然成了他个人的行为,
常常受到的是打击,嘲笑,甚至愚弄。
面对如此麻木的大众,
面对实力强大的暴利集团,
面对网络上信口雌黄的大V,
面对常常遭受的人身威胁,
他除了爆粗口,
内心的孤独和愤怒几乎难以表达,
他早已因此炼成了一个斗士,
可你我只知道现在的他一身铠甲,
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但却不知道,
他的内心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时,
是有多么的柔软,
你只知道他爆料了7.5个亿,
却不知道他为了这个群体,
赔了1.3个亿,不惜一切代价的,
也要为他们做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究竟是什么呢?
你知道当年小崔离开央视之后,
他去了哪里吗?
如果我说:他去唱歌了,
还出了MV,你信吗?
先来听听小崔录制的MV视频
好听吗?小崔的声音温柔吗?
反正惊艳到我了,
可当我知道,这首歌是为谁而唱时,
我更是彻底惊讶了!
原来2001年,
崔永元还是央视主持人时,
一次他在日本NHK电视台,
参观了那里的影像库。
当时对方问参观的他们想看什么,
小崔说:我想看‘九·一八’,看张学良,
于是对方马上搜索出来,
最早的是张学良演讲的视频,有30分钟,
在国内大家从来没有见过。
这让小崔当时很受刺激,
回国后他马上找到台领导,
希望也能投入资金,
做些这样历史资料的收集。
而当时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先忙别的去吧。
可他不想等了,
那些能见证中国历史的老人太老了,
正在陆续离开人世,
他们的口述历史无比珍贵,
谁来留存,谁来保护呢?
2013年,
他突然宣布告别央视,
回归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他说:“这个社会太二,我不跟了。”
他觉得整个社会都走错了:
我们的GDP赶超了别人,
但对历史的敬重、敬仰、
尊重、珍爱,却比不过别人,
为什么大家不觉着这件事丢人呢?
于是他宣布:
自己的下半辈子只做口述历史。
之后,他真的全力投入到了,
记忆打捞与口述历史的事业中,
而为此,他是不惜一切代价!
他先是自己拉来资金,
来做口述历史库。
之后他又和团队历时8年,耗资1.3个亿,
完成了纪录片《我的抗战》,
用的高清设备全套都是日本人提供的。
他说:“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在这条口述历史的道路上,
崔永元带领着自己的团队,
孤独地摸索着。
他们采访的对象,
有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的老兵,
还有那些国民党军队的老兵。
2002年至2005年,
他的团队共收集了3500人,
超过了200万分钟的纪录影像。
“一切出发点就是口述历史。”
他们采访了很多八九十岁、
上百岁的老人,
他们说了很多东西,有抗战也有别的。
许多老人在片子杀青前就过世了,而他们最后一刻却留在了镜头中。
而他的目标是要,
做一个中国口述历史博物馆,
全中国人都可无偿使用!
他说自己做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觉得:“一个民族没有文化,
没有历史感,再有钱,也是土老帽。
只有历史不再支离破碎,
人民才有尊严,国家才足够体面,
一个不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的民族,
是危险的。”
可在早已被资本浪潮占领的中国市场中,
“有意义”终究敌不过“有意思”!
当32集的《我的抗战》制作完成之后,
竟没有一家电视台愿意播出,
原因是:没有收视率。
之后这部斥巨资拍摄的口述历史纪录片,
小崔和他的团队只能在全国各地奔波,
组织民众观看。
当年在全国上下为中日钓鱼岛问题,
群情激奋之时,
这部抗日纪录片竟也只能在网上播放。
而当小崔携耋耄老兵们,
宣传《我的抗战》时,
最真实、最惨烈,
同时也是最客观的抗战历史,
也以最悲哀的方式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大部分被访老人开始的时候会紧张,
这个过程很艰难。
为了让他们打消顾虑,
采访者需要一点点和他们沟通磨合。
最长的一次为了访一个人,
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拍了一百多盘带子。
他们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
因为,这个世界上,
几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群,
他们为民族的付出,
和这个民族给予他们的待遇,
会有如此大的悬殊。
能健康活到今天的老兵,
都有超常的坚强和平和的心态。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
他们需要做出的选择有多么痛苦和残酷,
是我们现在根本无法体会的。
老兵没有尊严,
特别是一些“国民党抗战老兵”,
这些曾在战场上和日本人拼刺刀,
在炮火和流弹中侥幸活下来,
为中华民族奋勇杀敌的国民党战士们,
晚年过的是非常的艰辛!
他们颠沛中生,寂寥中死,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
身上伤痕累累,
就因为某些历史原因,
令他们在和平年代受尽侮辱和歧视,
甚至牵连子女,遭到子女的记恨,
最后被整个民族遗忘在幽暗的角落。
一位91岁的老兵无儿无女,与83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没有窗户,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90多岁的远征军战士,
每月可以领到50或100块钱救助,
有一次,他去领救助金的时候,
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钱没有了,
老人回到孙子家里,孙子见没钱,
当即指着老人破口大骂:
“你这个老不死,还有脸回家?”
这位即使在敌人刺刀面前,
也没有低下头颅的英雄,
最终,却在孙子的辱骂声中,
换上了最干净的衣服,服毒自杀……
这些被时代进步所遗忘的国民党老兵,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
却被独自困在这个笼子里缅怀过去,
没有任何立场去为自己呐喊。
很多老兵这一辈子都在等的,
并不是物质上的回馈,
而仅仅是希望能得到一个承认:
他们当年是去抗日的,
是在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在打仗!
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龙启明,因肺部严重感染住院治疗。70多年前,他驾驶战机与日军浴血奋战。今年91岁,以重钢普通工人身份退休的龙启明,现在医院花费一天就要3500多元,靠退休工资和医保难以为续。
“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的杨逢钱,在国民党军第190师特务连第9班,参加了“淞沪会战”,第二次、四次“长沙会战”等战役。1944年,在长沙近郊为解救“被包围的司令部”,杨逢钱身负近十处枪伤。至今,他的体内还残留着5枚日军的子弹。两三年前,杨家后人在拆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神背村5组的旧宅时,从土墙缝隙中翻拣出杨逢钱过去的胸章、臂章和负伤荣誉证等物。
王飞黄,是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生,后加入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97岁的老人现已记不清,自己当时是在戴安澜的200师,还是在后来跟进的廖耀湘新22师。回国后,老人参与了雪峰山会战,“我当时是尖兵团团长,管4个营。你知道什么叫尖兵吗?就是冲在最前面,冲锋的”。新中国成立后,本是湖南邵阳人的王飞黄坐过牢,后流落到湖南省郴州市的资兴唐洞新区安家,直到几年前才解决户口问题。
1922年出生的李智生,在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西安王曲)通信科。1943年,毕业后的李智生随国民党军第二军第78师参加了豫西会战。1949年夏天,已升任为上尉连长的李智生在上海投诚。在“解放军的军官训练第三团”学习了8个月后,李智生返乡,“一辈子奉公守法”。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石羔乡雷公村7组(已并入珠泉镇),已90岁的老人以改装的旧摩托车为代步工具,靠四处为人“看日子”维持生计。
2011年11月26日,在湖南省资兴市何家山乡新铺头村上元组,病中的李灵华守在自己的小屋执意不肯去医院,一心想着“留点钱给后人”。19岁那年考入黄埔军校17期(武冈)的李灵华,入校2年后增补至52军25师146团高炮连,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实在太重要了,
我们今天所有的格局,
其实都可以追溯到抗战。
小崔的这部片子中,
最有价值的部分,
就是抗战老兵们的叙述,
老人一点都不比说书的、说相声的逊色,
那一刻他们就是演员,
他们的表情,
他们回忆时候的眼神,
甚至演员也演不出来。
而小崔对《我的抗战》有一个基本要求:
绝对不准在片子里下结论,
不准有华而不实的文艺腔......
时至今日,
亲历战争的老兵已经越来越少,
2008年走了两个老兵,
2009年走了17个,
2010年走了81个,
2011年走了87个,
2012年走了271个,
2013年走了378个……
在全中国,
仅有几千名还健在的抗战老兵。
最年轻的84岁,最老已经超过98岁,
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离去,
这是一场与时间竞争的残酷比赛。
今后将再也没有人,
来为中国讲述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
可抗战爆发到现在才多久啊?
我们整个民族的伤,
怎么就这么快就愈合了?
就在今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正式实行以来,
全国接连发生了精日,
以及今日头条旗下:
《暴走漫画》和《抖音》
侮辱英烈董存瑞、
刘胡兰和邱少云的事件。
不能不说,这个社会病得不轻!
就像小崔说的一样,这个社会太二了!
而今天的小崔,几乎仅凭一己之力,
在做着一项本该是国家完成的伟大事业。
迄今为止,
他和团队至少已经采访了3500个老兵,
其中大部分年龄超过了80岁,
90岁,100岁也大有人在,
并且采访还在继续......
他在中国传媒大学还开设了,
“口述历史研究”的课程。
而口述历史是个“无底洞”,
尽管很多企业家捐赠了不少资金,
但即使如此,资金仍存在缺口,
许多藏品和资料也都是,
小崔个人从市场上购买或拍卖而来。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渐渐凋零”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麦克阿瑟在卸任前的告别讲演中,
曾有这样一句话。
“每年都有上百位抗战亲历者去世,
我们在做的其实是抢救性的采访。”
小崔曾反复强调过这句话。
“抢救采访”抢救的不仅是历史记忆,
或许也包括一个时代的良心。
他觉得:
“我们不做,会让子孙后代唾弃”
是的,他不惜一切代价,
只为留住中国最真实的历史记录,
只为让所有的中国人活得更清醒!
在他无坚不摧的背后,
其实藏着一颗最深沉的爱国之心。
面对贪婪的利益集团,
他是一个披坚执锐的斗士,
面对无助的抗战老兵,
他更是一个内心柔软无比,
满怀慈悲、大写的中国人!
致敬小崔!致敬老兵!
德国优才计划:欧洲最大自媒体,欧洲最美微刊,带您重拾历史,为中欧文化代言。更多精彩阅读请添加微信号:德国优才计划(togermany)。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评,点赞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