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有个现象,网络信息繁杂,但对一个人真正有用的并不多;朋友圈人数不少,但能够面对面认真交流的也不多。
这一趟,趁着回国的机会,非常难得,我见到了很多曾经在网上沟通过的朋友。今天文章中提到的两位,一位是家长,另一位是学生,我们分别在天津和香港见面,网上沟通和线下交流的互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郑州赶往北京的路上,接到天津留学家长Tintin的电话,说要去北京听我的这次讲座并希望能当面请教。
在过去的几年里,Tintin一直在热心的帮我们做录音整理,帮我们留学微信群做管理工作,之所以一直坚持,她说自己从中受益颇多,但我觉得我们更是一种互利互助的关系,因为无论公众号还是微信群都是一个信息来自公众,内容面向公众的平台,留学生和家长成功经验的分享,失败教训的感悟与反思,都是我们从中总结规律、提升留学思考的重要依托,因而,我所有的努力都离不开众多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在此,也对一直支持、关注与鼓励我们的家长们表示感谢。
接到她的电话,我看了一下手表,刚好有十个小时的空余时间,从北京到天津是半个小时的车程,我说那我过去看你吧,顺便看看一些在天津的家长们。我当即在郑州到北京的高铁上就把去天津的车票预订好了。
聚会当天,趁着其他家长还没到的空档时间,Tintin带我体验了”坐马车游五大道“,非常独特。五大道是天津的一个老租界区,虽在地道的中国,却充满了异国的情调和氛围。与号称生活在皇城根下、帝都脚下,言必关政治,行必循国事的北京人民相比,天津人民似乎活得更自我一些,更享受家庭琐碎的日常生活。
来天津,一定要吃狗不理包子,天津的朋友们非常用心,见面地点就在第五大道的狗不理包子贵宾楼。良好的心情加上家长们的热情,促使我胃口大开,不知不觉间把六种狗不理包子都尝了个遍。
家长们还特地安排了快板表演,表演者用快板的形式生动形象而又全面地演绎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发展的历史,把天津的特色快板表演与本地著名的小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我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天津的快板艺术和当地人热情待客的文化。
短短的一次聚会不仅增强了我与家长们的联系,而且这种由网络上的互动到现实生活中的接触,使得短暂的互动和信息分享变得更具体生动,我们因孩子而相识,也因孩子而聚。共同的目标把我们聚合成一个团体,用团队的力量服务于我们的孩子。
我在国外做留学监护,进行低龄留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用眼睛来看,用心来观察周围的孩子,从而传递给他们父母相对客观的信息,使他们远在国内对孩子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对留学的真实情况有感性的接触从而可以为孩子未来的发展进一步做理性的规划。
而留守在国内的家长,因孩子远在海外,自然心也是远游在外,这种亲情是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的,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只有父母才真正做得到。与家长们的深入接触正是为了实现这种互动,家长把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传达给我们,而我们通过多年的留学研究经验,把最专业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从而共同服务于孩子未来的留学目标。
我回到加拿大,还在回味中国之行的喜悦,天津的Tintin发来一篇文章。她把我想表达的都一口气地说了出来,征得她同意,我原文照抄,当然,你可以跳过开头对我褒奖,直接读她作为留学家长的感悟部分。
……博士本人比我想象的年轻很多,身材保持很好,精力充沛,一看就是自控力与自我约束很强的人。坐在观光马车上,博士自然的就与几个年轻人互动起来,加了微信,各种拍照留念。我在旁边真的很敬佩博士年轻的心态和开放热情的性格。
一路上博士饶有兴趣地听着天津历史的讲解,正赶上路边女儿曾经的小学放学,我们被堵在路中,博士一点也不着急,拿出相机拍着街边的景色。我注意到他看孩子们时的目光,是那么慈祥有爱,一个真心喜欢孩子的人,才会这么用心地研究离家万里求学的低龄留学生啊,因为他不仅以一个学者身份,更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去看待这件事,悲天悯人,人间大爱。
吃饭的时候。慕名而来的家长争相向博士诉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博士总是细心地照顾到每一个人,认真聆听。而且,最令人佩服的是:博士总能在家长絮絮叨叨的叙述中,抓到关键点,看清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我想,这也是博士接触并观察了这么多留学生和家长后练就的本领。
可惜相聚的时间太短了,有些话题我们只是开了一个头,比如:留学生的地域背景、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会对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上了大学的孩子,是不是喜欢与适应自己的学校?各个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跟孩子是否契合?思想的碰撞是那么迷人,有收获的交流是那么弥足珍贵,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依依惜别了朱博士,意犹未尽的家长又在一起聊了很久……
我是一个学理工科的人,凡事都想弄得清楚明白,所以就特别爱问各种问题。这一点其实挺烦人的,因为有能力有见解又有耐心能回答这些问题,愿意分享自己感受的人,少而又少。成人社会,谁也不负有教育和引导别人的义务,谁又能敞开心扉无私奉献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关注了朱博士的公众号,有一种遇到指路明灯的感觉。看了朱博士几乎所有的书,曾经移民又回流的我,对博士人生道路上经历的新移民的各种艰辛感同身受。同理心是人与人之间能够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博士作为一个父亲,舔犊之情,拳拳之心,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像一股甘泉滋润了留学生家长焦虑得快要冒烟的心。
七零后是目前低龄留学生家长的主力,这些人大都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比较传统,重视数理化,工作勤奋,兢兢业业。但比较循规蹈矩,自己的人生基本就是跟随社会大流在往前走,很少人能跳出来观察和思考人生。
基本对孩子的教育所做的努力就是:进重点,进名校!至于别的事情,交给学校就好了。
课余时间?各种补习培训,目不暇接,家长辛苦赚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吗?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雄厚,高大上的各种活动……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舍得花钱,简单明了。当然,家长正值事业上升期,集中精力干事业,也没有精力去认真思考什么才是教育的根本。
所有错误的行为,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或早或晚。急功近利的所谓教育,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推波助澜,被裹挟着往前走的家长,如果内心不焦虑,那真是有智慧的家长,可惜我不是。有的人先知先觉,有的人不知不觉,最糟糕的就是后知后觉的大多数人。
认识到问题的家长在迷茫中多么希望能有人站在高处看得清楚,又有耐心和爱心俯下身子讲得明白啊。
朱博士自己既有移民经历,又做过留学生的留守家长,又有四年的陪读经历,而且经过自己的用心规划,孩子教育得一个比一个成功。博士一直有敏锐的观察与智慧的思想,看似繁杂的事物,总能条分缕析,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这些都是我非常羡慕和欣赏的,自然就真心希望听到朱博士的现场分享。
留学生与留学家长群体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以前留学是一个人的人生大事,现在则是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大事。这一步迈出去,几乎就没有回头路。怎样才能走得顺畅,不仅要埋头走路,更要抬头看天。
尽管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能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去伪存真,提炼总结,并非是每一个人的长处。况且,网上搜索,道听途说的信息,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挖下的一个坑。隔山买牛的家长,把一个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垃圾信息上,既可怕又可悲。
幸好有博士这样智慧而又有爱心的人与我们同行,就像博士所言,他跟家长是一个团队的队友,而我们更愿意称博士为队长,在队长的带领下,家长们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取暖,共同度过留学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
同时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分享中来,作为留学生家长,我们也不能总是一味抱怨环境的不如人意,人情的淡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伸出热情的手帮助迷茫中的人,付出的同时,自己也会更积极地思考与感悟,会更成熟更平静。
智慧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泉,有了付出才会有交流与互动,才会有借鉴与成长。大家一起加油吧,就像朱博士所言,因为我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家长!
低龄留学路上有一根看不见的隐形绳子,一头栓住父母,另一牵着孩子。一开始,可能是父母拉着孩子走,做规划、做决定,孩子少有插手。父母们期待自己的决定与孩子美好未来对接。出国后,孩子牵着父母走,既报忧也报喜。
这次回国讲座途经香港,突然想起去年申请了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小张,她也是我在加拿大经常关注的一个高中留学生,因为她妈妈是我的校友,因而会经常与我联系咨询一些关于高中留学与大学申请的事情。
在我的新书里也分享了关于小张申请大学的经历和经验,这次既然路过香港自然期望能够见到这位昔日常在电话里联系的小留学生,并想亲自把这本正散发着浓郁油墨香味的新书送给她。
“小张,你在哪里?我是朱老师,新书已经出版,有时间见个面吗?顺便了解下你在香港大学的情况。”
到香港之前,我试探性地给小张发了这条短信,出乎意料的是,她很快就给了回复,而且巧合的是当天下午给她上课的教授因有事不能到校,所以她刚好有时间与我见个面,是巧合,也算是缘份吧,于是我们约好在新都城一个咖啡馆见面。
下午我早早到了咖啡馆,不一会,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站到了我的面前,虽然在电话中多次交流过,但面对面的沟通还真是第一次。
这是一个独立而又有主见的女孩,通过三年的努力,她收到了多所名校的OFFER,其中包括一所含有6万多加币全额奖学金的大学。她最终放弃了全额奖学金而是选择了香港大学的医学院。她申请大学、选择大学以至后来做出最后决定这一过程我在新书中详细地做了分享,这也是这次过来我想亲手把一本已签了名的新书送给她的原因。
见到我送的《带你走进加拿大大学》女孩非常开心,她说:“朱老师是我的人生导师,当初就是看到您写的文章和书,受到您的影响,后来才决定到加拿大去读中学的。”看着眼前的这位女孩从懵懂的高中留学到今天异常清晰的学业规划和选择,想着自己几年来笔耕不缀地忙于关于低龄留学及留学生活的作品,孩子的成长也是对我继续自己工作的激励和动力。
曾有人说我在为别人做嫁衣,我觉得这就像花农种花一样,播下种子,勤于耕耘,何问花开何处,我心自是灿烂满地。
我是2014年从中国回流的加拿大,而真正从事留学教育工作则是从2015年开始。这几年当中,我不仅见证了小儿子四年来在高中走过的每一天,更是见证了身边这些朋友们的孩子,或者是不认识的这些留学生,他们的成长。
这种成长过程有喜悦有悲伤,有徬徨有困惑,而只要目标坚定,最终的结果必定从容。
孩子们的成长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使我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想记下他们的成长历程,记下他们所经历的困惑与迷茫,从成功者的身上总结经验,从失败者身上总结教训,为更多的孩子少走弯路提供指导和借鉴。在享受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同时也享受着孩子们成长带来的喜悦。
记得眼着这位女孩刚来加拿大读高中时,曾经有天她的妈妈给我打过一个求救电话,因为女儿在这边上学的孤独和不适应,一个人离开家,开始独立的海外生活,这种孤独是多数孩子都经历的,但这也是人生磨练的开始。
我所做的就是在电话中听她哭,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所能给予的也是一个听众所能给予的做一个孩子情绪倾泻的收纳者,感谢孩子们对我的信任,他们在得到安慰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他们的信任,分享了他们成长的喜悦。
整理 by 田丽缊
编辑 by COCO妈妈
图片 by Simon
○
○
加拿大朱凡
关注低龄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