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全部送进斯坦福,她认为从小应培养孩子这11种品格

2018年06月10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文章来源:  少年商学院



2015年,我的三儿子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正式入学了。


“斯坦福?是那所超越了哈佛,美国竞争度最高、录取率最低的大学吗?” 


“把家里的三兄弟全都送进了斯坦福,真厉害!”


 “怎么做到的? 秘诀是什么呢?”


诸如此类的疑问向我集中而来。


这不是可以简单解释清楚的,水滴石穿,并非一二日之事。美国的大学不会以笔试作为统一入学测验。

 

要优秀,那是当然的。除此以外,至今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今后是否有达成什么目标的可能性,这两点很关键。也就是说,大学通过统览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决定其是否可以入学。

 

因此,想要把自家孩子送进一流大学的家长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充实孩子的生活,最大限度拓展可能性,必须把孩子培养成一名不仅学习优秀,又有能力和个性魅力的人。

 

因此我从来没和别人比较过,所以不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很特别。而且育儿这件事,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的不同,最适宜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向我表示想要了解一下“Agnes式教育法”。

 

下面分享的这11个教育目标,就是我个人的育儿、教育法,并不是为了使孩子考取世界一流大学的所需技能。倒不如应该说是以培养世界通用、活跃于全球舞台的年轻人为目标而撰写的参考书吧。


1、拥有梦想


 ——孩子的工作就是做梦。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梦。

 

我一直对儿子们说:“小孩唯一的工作就是做梦哦。希望你们拥有爸爸妈妈想都不敢想的伟大梦想。”

 

教育,是一个教会孩子做梦的过程。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给予他为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使他抱有朝着梦想大步迈进的勇气。并且教导他,即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即便达成了目标也要有不耀武扬威的谦虚。这,才是教育。因此,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们拥有大梦想,并为其脚踏实地地努力。

 

也许说出来会被大家笑话,我的梦想,是通过唱歌,为世界和平贡献一分力量。无论是我十七岁来到遥远异乡的日本也好,还是在中国、亚洲各地巡回演唱也好,都是因为我想通过我的歌,成为连接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友谊的桥梁。


同样,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身份到处活动的初衷,亦在于此。当然现实是,我的梦想还在追寻的途中。但我决不轻言放弃。只要不放弃,梦想就能一辈子追求下去。我希望孩子们拥有一些不受局限、惊为天人的伟大梦想。


2、能自我肯定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

 

教育最首要的目的——自我肯定。

 

我在进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词。那么,为什么自我肯定如此重要呢?

 

因为一颗认同自我的内心,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连自己都不喜欢,不可能会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孩子,也会否定别人。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学会自我肯定呢?首先,最重要的是“不和他人比较”。

 

我的三个儿子,个性各异,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大儿子处事认真,正义感强。二儿子有艺术气质,情感丰富。三儿子善于交际,沟通能力强。因此,我就集中精力增强他们各自的优点。“快向你哥哥学习”这样的话,一次都没有说过。


我丈夫时常会像念口头禅一样,告诉孩子们:“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即便有一百个人和你意见不同,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认为正确的意见表达出来。”

 

虽然在家中不作比较,但难免外面的其他人会,并从而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若这样的事发生时,做父母的要帮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

 

3、内心从容

 

——内心从容的孩子,会为他人着想,重视自己;内心不从容的孩子,会产生嫉妒心、歧视心。

 

拥有自尊心的孩子,内心也有从容感。内心从容,当身边出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会由衷地感叹:“哇!好厉害,那个小朋友真棒!”成为一个视他人之乐为己乐,乐己乐人的孩子。反过来,自尊心较弱、不会自我肯定的孩子,也就不会肯定他人。

 

在遇到没自己优秀,比自己弱的小朋友时也是同样的。有自尊心、内心从容的孩子,对他人抱有一颗关怀、宽容的心。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内心没有从容感,多少会有差别对待的想法,比如:“啊,那家伙和我不是一个水平啊。和这种人我可玩不到一起呢。”

 

二儿子读小学五年级那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妈妈,我朋友在学校里一直哭,我就把她带回来了。”他把因为家庭问题回不了家的女同学带回了自己家,还问我“她没地方可去,我们让她在家中住一下吧?”


原来这女孩子在学校里也请老师帮过忙,但是被拒绝了,然后又联系不上自己的妈妈。二儿子见她一个人在哭,主动上前搭话。我对儿子的这份温柔很是感动,于是让这女孩子在我家住了两个礼拜左右,直到她家的问题得到解决。看着二儿子安慰女孩的样子,感觉这孩子还真是可靠呢。

 

要培养能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内心富足而从容的孩子,自尊心教育绝对不可缺少。


4、能发展自我才能

 

——不要浪费孩子潜藏的可能性。

 

我认为,任何人与生俱来都有擅长之事。那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发展才能,有些人却一辈子连发挥才能的机会都没有呢?其中的差别,在于是否拥有自我肯定能力。

 

能自我肯定的孩子,会天真单纯地将自己的长处表现出来。这样周围的人容易发现他的才能,于是就有了扩展潜力的机会。想要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和潜力,首先,父母必须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而且,重要的是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津津有味地看着。

 

孩子身上的隐秘才能,只有通过自己向外界表现出来才会被发现。谁都没有发觉的话,才能和潜力就会消失殆尽。我觉得这非常可惜。

 

大儿子第一次表现出对做菜有兴趣是在他三岁的时候。我把他带到厨房里,给他一把小孩专用的小刀,开始教他如何做菜。刚开始的时候,搬一张椅子到洗涤台前,让他站在上头切切蔬菜什么的;等过一段时间,一起做做蛋糕、派、饺子皮啦,洗洗东西啦。只要大儿子说想做什么,我都不怕麻烦让他放手去干。

 

诸如此类,兴趣也好,运动也罢,无论什么领域都行。反正先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让他自由地表达自己喜欢的事情。小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很有活力的。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擅长的领域,拓展他的潜力,最终也会有助于学习。

 

告诉孩子“说说你的想法!”让他积极、自由地表现自己,萃取出他的优点来吧。

 

5、懂得“忘我”


——切实地感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有所帮助,就能恢复自我肯定的能力。

 

大部分孩子通过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从而拥有自信。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时侯也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很弱。即便如此,也不要放弃,因为自我肯定能力是可以恢复的。

 

我曾经也是个自我肯定能力不足的小孩。我是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四,三姐妹最小的那个,从小就一直被大人拿来和另外的美女姐姐、优等生姐姐作比较。因此,我一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烦恼“自己真是个可怜的小孩”。

 

在我初中一年级时,转机突然降临。当时我刚开始参加义工活动,在活动现场遇到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身体有残障,有的是难民的孩子,还有些是在女童院或孤儿院里生活的小孩……


这些和我同龄的孩子,在我从前无法想象的残酷环境中生活。看着他们,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多么优越的条件中长大,顿时明白自己的那些烦恼那么的微不足道。

 

之后我慢慢发现,自己变得开朗了,很有行动力,朋友也多了,人很积极。

 

那么为什么我能够恢复自尊心,变得相信自己了呢?我想,一定是因为当时的我“忘却了自己”。

 

所以我会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要尽情把自己内心的能量向外释”告诉他们,“比起担心自己,要多考虑周围的人。不仅是指家人、朋友这些亲近的人,而是包括整个社会和世界哦。”

 

6、有颗感恩的心

 

——如果没有“托您的福”这样感恩的心,不管多有钱都是个穷人。不管被多少人围绕都是个寂寞的人。

 

我经常会和儿子们说起在参加联合国海外视察时遇到的一些孩子们的故事:


在苏丹,一个失去父亲后沦为儿童兵的十二岁男孩;


被母亲卖掉,从柬埔寨被带到泰国,被迫从事卖淫的十一岁女孩;


菲律宾街头流浪儿悲惨的每一天;


……


好好跟孩子们说说这些故事,即便他们年龄尚小,也能了解到这些国外的孩子有多不容易。并且,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幸运。

 

“如果忘却了感恩、感谢的心,不管多有钱都是个穷人。不管被多少人围绕都是个寂寞的人。”


一路以来,我都会和儿子们念叨这句话。而儿子们也很好地吸收理解了,“感谢有饭吃”、“感谢有水”、“感谢有电”、“感谢生命”,抱持一颗“托您的福”的感恩心,成长为不忘对周遭常怀感谢之情的孩子。

 

也许是因为我的这种教育,他们无论处于多么严峻的状况中,起码不会抱怨。而且也没有太多物欲。

 

7、不被金钱控制


——金钱所买不到的爱情 、友情、温暖、回忆,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

 

在我家,基本上不会给孩子自由使用的零花钱,就连送礼物也是一年两次而已。一次是圣诞节圣诞老人送的,剩下的就是孩子过生日时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的礼物。

 

比起买玩具给孩子,我更愿意教他们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从幼儿期开始我就经常和儿子们一起身体力行地玩了不少游戏,如 “干瞪眼” 啦,“红灯绿灯,停!”啦,面对面站好用手互推对方的“互推相扑”啦,另外还有轮流吟咏俳句的“俳句大会”,比赛谁知道的谚语更多的“谚语马拉松”等等。

 

我的儿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不少不花钱就能玩耍的方法,结果变成了没有什么物欲的孩子。经常在玩具商店看见哭着喊着要大人买玩具的小孩,而这种情况在我家从来没发生过。

 

金钱所买不到的爱情、友情、温暖、回忆,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这个道理有没有尽早告诉孩子,他们对于金钱的感受也会大相径庭。

 

8、有“出头”的勇气

 

——和大家不一样,其实是一种恩赐。社会需要能够自由表达的人才。

 

我觉得在亚洲社会中,有一股这样的风潮,认为“处于平均水平最为妥当”。太过显眼的话会引人侧目,看上去很自满。也许孩子们也会无意识地自我防备起来,认为“乖乖的,不惹眼最好”。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打乱日常节奏,看综合能力定胜负”这样的老思想已经过时。今后的时代,寻求的是与众不同的思想。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期待全新事物的产生,需要的是通过自由想象表达,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潮流的人才。


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关键在于无惧他人目光,释放自己的内心。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学校里做着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即使被欺负、被嘲笑,也能重视自己“个性”的孩子,可以说正是如今这个世界寻求的人才。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轻易迎合别人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歪曲自己意见而妥协的人。我一直告诉孩子们,“不要变成‘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人,就算被打击,做个‘出头鸟’也要好得多。”

 

9、不惧怕失败

 

——失败绝非坏事。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才是最坏的事。

 

“即使失败了,把它看做走向下一阶段的一个必经步骤就行。任何事自有其用意。”

 

“只要把‘如何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原动力’作为课题就行。

 

我都是这样教育儿子们的。

 

事实上,在我三个儿子上的美国高中“撒切尔学校”和老师进行升学讨论时,三个孩子都被老师说过这样的话:“分数还差了一点,可能比较难考进斯坦福大学。有几个科目的考试都没考好嘛……”


听完老师的话,儿子们的干劲非常猛。向自己不擅长科目的老师询问自己的弱项,然后拼命学习,在最后学期提高了成绩,成功被录取。可以说,正是之前一次考试的失败,点燃了他们挑战的激情。所以说,如果真的听从了升学指导老师的建议,我想我的儿子们也就进不了斯坦福大学了吧。

 

10、选择最难走的路

 

——始终保持向上姿态的挑战者精神,是成为世界通用型人才的条件。

 

“迷茫的时候,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

 

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话。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用也教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比如,还有作业没做完,但是想看电视的时候,哪样比较难呢?当然是写作业。这么一想就不会迷茫,做完作业再看电视。

 

又比如,“目标是考上斯坦福,还是其他随便什么大学?”孩子有这个迷惑的时候,因为斯坦福大学更难考,因此选择以斯坦福为目标。


 

像这样若是选择难走的路,就不得不付出相应更多的努力。但从结果上来看,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不知道该不该道歉时,更难的一方是进行道歉,于是选择主动道歉。

 

始终保持向上姿态,挑战自我,这是成为世界通用型人才的重要动机。

 

敢于挑战难事,即使身处恶劣环境也能忍耐,向着成功的目标不断顽强努力。这种精神准备的基础,我想就是源自我父亲的那句教诲:“在做重要抉择时,始终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

 

11、懂得报恩

 

——人都是互相照应、互相帮助着生活的。

 

日本家庭教育中有个非常典型的教诲:“不给他人添麻烦”。 但是,我觉得这个教诲如果搞错了一步,就会给孩子带去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我认为这句话说得不够充分。所谓“不给他人添麻烦”,意思也就等同于“现在也没有给别人添麻烦”一样。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人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是在大家互相照应下生存的。

 

如果要教导孩子关于添麻烦的问题,本应这么说更好:“人都在互相照应着,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生活着。因此,要对周围的人抱有感谢之情,有所报答。”

 

话说回来,“添麻烦”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一般是指:“令他人感到不快”、“伤害他人”、“盗取他人物品”、“做犯法的事”,类似这样的事情吧。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理解错“添麻烦”的定义。

 

因此,我都是这么教育自己儿子的:“人都是互相照应着生活的。并且大家也都在互相帮助,所以一定要对周围的人表达感谢和感恩。” “趁自己还有余力的时候,要多帮助别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