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未必如烟 ——记我六年的知青岁月

2018年06月06日 卡城之窗





编者语:去年教师节我把黄大姐的文章《往事未必如烟 ——记我六年的知青岁月》,发表在本平台,在没有特别转发的情况下,获得了近两千人的阅读量,可见文章之感人。到今天文章登出已经近九个月,不期她初中男同学阅读完之后,特别写了一篇评述,感觉这两篇文章能编辑在一起,才是最好,于是我重新再做编辑。人生难得一良师益友,有一人便是人生之大幸。她的初中同学有的我是见过的,发现他们有一个特点,那便是钦慕和佩服她;她跟我提起过她小学的班主任,去年我陪女儿暑假在长沙,黄大姐特地让我认识了她小学班主任的女儿雁子,雁子说她父母亲一辈子做老师,提得最多的就是黄大姐,而且还一直保持着往来关系,在衡阳时黄大姐曾一度特地搬到老师家的附近,给孩子不在身边的老师给予帮助和照顾。雁子说很难得黄大姐的为人和情商。是的,难得!





《往事未必如烟》

                                                   ——记我六年的知青岁月  





六年,在人生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若放在豆寇年华,求知的青春岁月,它便是人一生中最为珍贵的时光。  





 一        下  乡          



一九六九年元月,衡阳火车站锣鼓喧天,绿皮车箱披红挂彩。醒目的巨幅标语随处可见,《知识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山下乡最光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    


         

当时的衡阳市一中是一所纯高中学府,高一到高三共十二个班,大约五百多人。除一部分同学去了黄盖湖农场,或投亲靠友,或回乡知青,剩下三百多老三届同学聚集在月台上。登上了北上的知青专列。    

告别久居的城市,一路向北。列车沿京广线前行,经停茶山坳,大浦街,来到新霞流车站。小小的侯车室,窄长的露天站台。上百学生在此下车,被衡东县栗木公社柏桥,前丰,官冲,胜利大队的干部们领走。 我和同班好友肖德菊,周志红背着简单的行囊,沿着丘陵地貌的土路,步行十多里,来到了目的地一一衡东县栗木公社胜利十队,开始了我们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涯。                    


我们住进了赵十嬸家,三个女生挤睡在一张崭新的雕花大床上。从城市到乡村,昏暗的煤油灯代替了电灯,窗外,刺骨的北风呼啸,振耳欲聋!也许是山野空旷,或许是夜深人静,从未体验过北风的呼声是如此震撼,如此淫威,给我留下永世难忘的印象。




二      过  年      


下乡不久,便是新春佳节。我们大队百十号知青,主要是衡阳市一中和十一中的学子,得到的第一个组织要求就是:与贫下中农一起过革命化的春节。      


我们这些少男少女,似乎没有不能与家人共渡春节的倜怅,而是充满好奇和期待。异地他乡,他们是如何过年的呀?      


我们是插队在大队党支书所在队。刚去时,各家吃轮饭,受到了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过春节,不用我们操办,安排在房东家一起过。


三十还是初一?我们尚在浓浓的梦乡,房东家德高望重的奶奶手执加了玻璃罩的煤油灯,把我们一一叫醒。睁眼一看,外面还是黑漆漆一片,一丝光亮也没有。公鸡还没打鸣呢?寒冬腊月,伸手不见五指,起这么早干吗?        


只听鞭炮声阵阵,我们方如梦初醒。呵!过大年了!      


奶奶告诉我们,这儿的习俗是:早上掌灯吃团圆饭,说是越吃越亮堂,能带来好兆头,日子越过越红火。      


房东十嬸子,三十多岁,肤白貌美,心地善良,心灵手巧。一大早就备下了丰盛的团圆饭,鸡鸭鱼肉及蔬菜摆了一大桌,自家酿造的米酒醇香四溢。斟酒劝菜,嘘寒问暖,满满地关切。        


饭后,天也亮了。我们三人给全队十六个家庭拜年致谢,他们都摆出自己的零食,最让我们称奇的是,红茹自制的糕点花样百出,味道极佳。        


乡里人的纯朴和厚道,对党的政策的支持,给初来乍到的我们,带来了亲情和温暖。




三      务  农


北京,上海的知青被下到北大荒,内蒙古,云南边陲,集体屯边垦荒。天高路远,很难回家。


衡阳知青,被插队落户,分散管理。与生产队的社员们一起劳作,完全融入其中。年终按工分分口粮,红薯及一切生活资料。十分工只值四角二分钱。据我所知,有些知青,干了一年,没有分到半文钱,还得倒找,因为分了物资。我当时是队里女劳力的最高分六点八分。


每天,天麻麻亮,我们就被老树下的一段钢轨敲击的钟声惊醒。荷锄,挑担来到大树下,听从分工安排,干完二小时活,收工吃早饭。上午的出工要到下午二点多才收工。我们这些平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娃,急急忙忙做饭吃了,手忙脚乱又到了下地时间。下午要干到太阳落山,顶着月光才收工。大队书记赵聚荣也不时的出工,那我们的工作时间就会更长。


水田蚂蟥,是我们的大敌。令人烦脑又无奈。软绵绵的象鼻涕虫。比夏天的蚊子还防不胜防,它吸付在裸露的腿上,扯又扯不掉,甩又甩不了。急得我们双脚在水田里直跳,狼狈劲别提多难看了。被叮得鲜血直流,惨不忍睹。


我们被田里的蚂蟥,夜晚的蚊子骚扰得夜不能寐。周同学的皮肤最敏感,短短几个月功夫,一双秀美的长腿负伤累累,象是麻子的脸,星星满天。我们几个也好不到那里去,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相互取笑打闹,让生活充满些许欢笑。


双抢是农忙季节,赶收赶种,双季稻呀!误了季节,就没好收成。每天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扯秧,插秧,割稻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脚踩滚烫的田水,背对炎炎烈日,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衣服上的白盐汗痕象地图。尤其是我的腰,疼得直都直不起。复课闹革命时,校园盛行斗老师,打同学。我这当班长的,不幸被蒙上双眼,腰部遭遇了棒击。


水牛,是队里的宝贝,双抢时,它的草料里总会打上十几个鸡蛋。但几十亩地,牛还是忙不过来,我和另三位小媳妇,大姑娘,便有了当牛做马的切身经历——当牛耙田。


我们四人肩上套着犁绳,拖动一米二见宽的铁耙,在水田由掌耙人驱动,将牛耕过的水田,用铁规把田块耙碎整平。牛干的活,我们四人承担。冷浸田,烂泥很深,每走一步,泥没膝盖。肩用力,腿使劲,每走一步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天旱时,天不亮就要去水塘车水。一般是四个人,用脚象蹬自行车一样,使劲蹬腿,转动水车,将水从水塘引到田里,灌溉禾苗。四人同心协力,这也是体力活。


我们的到来,开创了生产队妇女插秧,扮禾等等的新风尚。


自强,自尊,自爱,一直是我的座佑铭。《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我咬牙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会了整套农活。晒谷,需要责任心强又无私心的人担当。每年,农忙晒谷都成了我的专职,专业户。


六九年秋收后,我当选首批上山下乡积极分子。在衡东县城巧遇同来开会的张宏宾(前排左一,下大浦公社),刘巧云(前排右一,下岺茶公社,),作者(前排中),邹修明(二排右一,下栗木公社),我们都是市一中同学,加上十一中的同学,便去照相馆合影,留下了珍贵的唯一影像。





四      教  书


赵家大屋青砖黛瓦,高大气派。门前一口大池塘,池塘旁二棵高大的槐树,绿绿葱葱,给前来洗刷的人们遮阴避雨。


大屋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分为二个生产队。胜利十队接纳了三女二男五个知青,十一队大概也有四个,但只记得同学楊宝琳及他的弟弟楊宝昆。


六底,衡阳市招工人员来到了栗木公社。


第一次招工就把周志红,裼宝琳招去了衡阳市灯泡厂。不久,肖德菊去了衡东县洣河红卫化工厂,随后楊宝昆也被衡阳铁路招走了。


热闹的知青点顿时沉静下来,只剩下我及十一中的李洁。


失落,沮丧,孤独,对前途的渺茫充满心头。知青生涯,何时是岸?彼时,我的父母及三个年幼的弟妹,也被文革洪流裹挟着去了老家的农村。父母原有每月一百八十多元的工资停发了,知青安家费二百二十元也已用完。怎么办?身无分文,今后日子怎么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来在田里的摸爬滚打,让乡亲们认可了我。我的勤奋,踏实肯干,我的知识,人品,让我当上了大队小学的民办教师。


真要感谢赵聚荣党支书,他是一个正直,严肃,带头肯干的好干部,是个重视教育的好支书。他的决定,解决了我的生活难题。


当时一个民办教师,每年有一个全劳力的工分。由此分得的稻谷,小麦,红茹,大豆,油菜籽,解决了我的温饱问题。加上每月的煤油补贴五元,我的生活己非常滋润了!


《山村女教师》是我崇尚的榜样。三尺讲台,是我奉献知识的舞台。


望看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大眼,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力求让每一堂课上得生动,浅显易懂。我会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进入新的知识点,课堂师生互动频繁。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衡阳市八中,一中的老师,他们给了我知识的底蕴,教学的方法。我的平面几何李老师,板书工整,严谨,一节课下来,刚好把整块黑板写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我仿效他的方法,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昏暗的煤油灯下,我认真的批改作业,能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的迷惑之处,易错点,及时的帮助他们弄懂,纠错。在公社组织的统考中,我教的班级,语文,数学都获得了优异成绩。


乡村缺医少师资,个个都要充当全能教师,语数,音体美一肩挑。学校没有风琴,我拉小提琴替代。带她们排练《火车向着韶山跑》,《 逛新城》参加文娱汇演。体育课,因地制宜,教他们篮球的运球,传接球,三步上篮,组织半场球赛。並教会了他们打乒乓球,羽毛球。


有一年,三,五年级的孩子加起来只有二十八人。分二个斑,没有人力及物力。于是,组成了复式班。何谓复式班呢?就是在同一间教室,同一节课里,完成二个年级的教学。它考验老师课堂组织能力,又考验老师的授课水平,还要科学的分配时间。


我担负了复式班的班主任,並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适龄孩子的上学率,减少学生的流失。我走遍了胜利大队的十六个生产队,翻山越岭,走乡串户,跟许许多多家庭打过交道。


我记得有个叫赵美堂的瘦弱小男孩长着一双聪惠灵动的大眼睛,学习成绩很好。读三年级时,家里不让他读了,要他放牛看弟妹。我多次去他家家访,晓之以理,动之从情,终于说服了家长。还有些家庭,连三元,五元的学费也交不起,只要我稍有节余,我就帮他们交,我真不忍心看她们成为不识字的文盲。


孩子们依恋我,家长们敬重我。常会拿来家里舍不得吃的干魚,鸡蛋送给我。他们的诚意,常让我汗颜,也很无奈。我会更好的教书,心系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新一代,报答家长,回报社会。


洒下知识的种子,就会开花结果。九十年代我曾回过我的第二故乡,走在大道上,听到身后有人叫“黄老师”,我认出是学生“黑俫:。二十年的岁月己逝,还能从背影认出我来,真令我感动。昔日的少年己是公社的干部。此行我还见到了己是中学教师的赵水平,得知创业小有成就的赵香萍,看到昔日的学生过得幸福,高兴的心情无法言表。


时至今日,己过去了近半个世纪,知识青年老师所带给当地的影响,所传播的文化,想己成为当地佳话。




五      弟  病   


        

七0年秋收后,我得到一个极坏的消息,我的大弟弟昏倒在他朋友家。 


我的大弟弟是师专附中六七届初中毕业生,十六岁便随学校被下放在衡南县。


当父母下乡后,为便于姐弟间的关照,也为了工分能更值钱,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帮弟弟转到了岭茶公社集贤湾大队。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赶到了衡阳市。


眼前的弟弟,今人惊讶,落泪。浮肿的身体,苍白的脸,黑白的眼睛己不见白色,黑眼球被黄色包围。说话无力全身发黄。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黄疸肝炎,需立即任院治疗。


屋漏偏遭连夜雨。本该还享受医疗半费的弟弟,现如今,哪有钱住院呀!急得我这个大姐像热锅上的蚂蚁,真愁呀!父母亲自顾不暇,不能再让他们操心,况且,他们也无能为力。


人间有真情,一位早参加工作的同龄朋友,伸出了援手。他顶着日后的批判,唾沫,在人命关天面前,选择了善良,选择了勇敢。他拿出了自己的病保卡,让我弟弟住进了衡阳市传染病医院。真是恩人呀!


这里不得不说,当时整个社会充满了对知青们的同情,厚待。我为多挣一些钱,我追随大队外出打工队去了湘乡修铁路。没钱买火车票,我说是知青,请求素不相识的列车员帮忙,他竟然默许了。查票时,他特意负责查我在的一侧,给了我帮助。


或许是上天也眷顾于我,给我弟弟治病的主治医生姓唐,竟然是我初中同届同学。他不光治好了我弟弟的病,並主动开出了疾病证明。由此,我大弟办妥了因病返城的手续。


         附:大弟二0一七年返集贤湾看父老乡亲照片




六      心  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年又一年,看着一批批被招工,招生而去的知青。栗木公社的知青是越来越少,心海总会起涟漪,孤单,失落,无奈,迷茫,倜怅也会爬上心头。


但是,逆境磨意志,困苦见信仰。我有革命理想,乐观主义精神,相信党的政策。我相信:守得云开雾散时,便是彩虹艳阳天!胸怀期待,珍惜乡村教师的每一天!


 我们几个知青的安家费建了几间房屋,成了队里的谷仓,我和李洁仍住在各自房东家中。李洁和我一样,因为父辈在“文革”中被整,便没了被招工,招生的机会。


苦是一天,乐也是一天,除了个人努力,奋斗,争取之外,何不快乐的等待!


我的小屋是整个队里息灯最晚,欢声笑语最多的小屋,是年轻人的沙龙。二张双层裸木床,一张粗笨的供桌是我的全部家当。我会在供桌上用漂亮的玻璃杯插满盛开的鲜花,春天的野月季配上嫩绿的竹叶,夏天田埂上恕放的紫薇,田野里紫蓝的皱菊,黄色的蒲公英,甚至草籽花,都成了我点缀生活的摆设。使小屋平添几分生气,色彩,生机盎然。


队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半大小子常聚在我的小屋,谈天说地,唱歌打闹,李洁更是常客。在这里,我教会了俭妹看信写信,也排解了桂香初恋的困惑。


快乐地等待,就有快乐的收获。我等来了母亲带一双年幼弟妹恢复工作的喜讯,等来了区优秀教师的美誉,也等来了顶职进厂的良机!


风雨路上悟朋友,坎坷人生思友情。



回忆知青岁月,朋友情在曲折坎坷路上的份量,不可不提。肖德菊,周志红,张宏宾虽己回城,但她们时时牵挂着乡下的我。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刮风下雨,她们的代表肖德菊会来到生产队,生拉硬拽也会把我架到新霞流火车站。来回几十里山路,风雨无阻,坚持数年,此情此恩,我无以回报。在衡阳城我已无家可归的岁月,是她们及她们的家庭,给了我家的亲情和温暖,给了我一片天!


我住在房东十嬸子的紧邻,她是十大元帅罗荣桓的家人,她也姓罗。她待我如家人般贴心,我出早工去了,她会把我要煮的饭放在她家的煤火炉上。我的同学来队里,若我不在,她会泡茶,盛出瓜子,花生,红枣代我招待。六年间,我住她家的屋子,常在她的厨房用火用水,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帮助。


衡东县虽然土地贫脊,却民风纯朴,乡情浓郁,社会治安稳定。对我们这些知青,父老乡亲给了我们足够的尊重和爱护,是给我们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县知青办马昂常下乡探望知青,给我们鼓励,公社,大队,一级,知青工作也可圈可点。


衡东县的山山水水,人物风情常会来到我的梦中,刻骨铭心,魂牵梦绕。
       
都说往事如烟。如今我已六十九岁,真实的纪录下我们知青的岁月,是我们这些亲历者的历史责任。一千七百万知青的往事,那些在逆境和曲折当中,在不公平和磨难中的岁月,不应如烟飘散!


历史应记住,那些为伟大祖国和民族,做出牺牲和奉献的老三届知青们。


                         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六日
                                          小草于北京

         



后记:我父亲七九年落实政策,他是四六年武汉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文革前是衡阳冶金厂财务科科长。后补发十年工资,后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享年九十岁。 附他照片:







附:《往事未必如烟 ——记我六年的知青岁月》述评


黄惠灵是我们初中时代的班长,在我的印象中,她学习非常勤勉,关心集体,组织能力强,大大咧咧,风风火火,完全没有女孩子的矜持和羞涩。感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湘江公社五星大队支农劳动中,她都是豁出去干,不怕脏,不怕累,让我这个自幼做惯体力劳动的男生感到望尘莫及。 初中毕业以后,她分配在衡阳市一中读普高,我在母校衡阳市八中读普高,后又遇上文革,基本没有什么讯息。后来在1998年和2009年的两次师生聚会时见过面,也是来去匆匆,知之甚少。自从今年加入她所组建的初37班微信群后,由于网络平台的便利,才对她的身世、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六年知青生活有了比较多的了解。


《往事未必如烟 ——记我六年的知青岁月》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她是一个宽宏大量、心胸豁达善良的人 “脚踩滚烫的田水,背对炎炎烈日,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衣服上的白盐汗痕象地图。尤其是我的腰,疼得直都直不起。复课闹革命时,校园盛行斗老师,打同学。我这当班长的,不幸被蒙上双眼,腰部遭遇了棒击。” 读了这段文字,我感到十分诧异:她平素不是一个偏激的人,绝不会伤害任何人,除非一中校园或班级里出现了疯子,这样残酷迫害一个弱女子!但她对这件事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仅仅说明腰疼的原因,并非耿耿于怀。她仍然热爱她的班级和同学,也建立了班级微信群,经常交流。


第二,真正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她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代直至读高中,家境优渥,生活无忧无虑,顷刻间变得无依无靠,赤贫如洗,巨大的人生落差,对于心灵、意志和身体打击巨大,她能忍受和顽强地挺过来,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双抢时,它(耕牛)的草料里总会打上十几个鸡蛋。但几十亩地,牛还是忙不过来,我和另三位小媳妇,大姑娘,便有了当牛做马的切身经历——当牛耙田。我们四人肩上套着犁绳,拖动一米二见宽的铁耙,在水田由掌耙人驱动,将牛耕过的水田,用铁耙把田块耙碎整平。牛干的活,我们四人承担。冷浸田,烂泥很深,每走一步,泥没膝盖。肩用力,腿使劲,每走一步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失落,沮丧,孤独,对前途的渺茫充满心头。知青生涯,何时是岸?彼时,我的父母及三个年幼的弟妹,也被文革洪流裹挟着去了老家的农村。父母原有每月一百八十多元的工资停发了,知青安家费二百二十元也已用完。怎么办?身无分文,今后日子怎么过?” “我为多挣一些钱,我追随大队外出打工队去了湘乡修铁路。没钱买火车票,我说是知青,请求素不相识的列车员帮忙,他竟然默许了。”


第三,感恩他人,必有善报
她的境遇不公显而易见,但她总是铭记在困境中帮助过她的每一个人。
“房东十嬸子,三十多岁,肤白貌美,心地善良,心灵手巧。一大早就备下了丰盛的团圆饭,鸡鸭鱼肉及蔬菜摆了一大桌,自家酿造的米酒醇香四溢。斟酒劝菜,嘘寒问暖,满满地关切。饭后,天也亮了。我们三人给全队十六个家庭拜年致谢,他们都摆出自己的零食,最让我们称奇的是,红薯自制的糕点花样百出,味道极佳。 乡里人的纯朴和厚道,对党的政策的支持,给初来乍到的我们,带来了亲情和温暖。”
“衡东县虽然土地贫脊,却民风纯朴,乡情浓郁,社会治安稳定。对我们这些知青,父老乡亲给了我们足够的尊重和爱护,是给我们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衡阳市八中,一中的老师,他们给了我知识的底蕴,教学的方法。我的平面几何李(镇华)老师,板书工整,严谨,一节课下来,刚好把整块黑板写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我仿效他的方法,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从来很少落泪。但通过阅读这篇泣血之作,不禁热泪盈眶。我从幼年时也就是八、九岁就开始参加体力劳动:从湘江里挑水饮用;从附近塘里挑水种菜;在玻璃厂拾煤渣;在建筑工地削砖,锤石渣、砖渣;纺麻线;初中时代寒暑假在建筑工地挑土方,拉板车,在砖厂装窑卸窑。高中时在奇峰大队支农,数九寒冬打赤脚挑塘泥。我虽然没有当过知青,但知青生活有所体验:我的大哥在农村待过二十二年(他不是知青,是属于毕业分配在农村当干部改行教书),我经常到他教书的乡村“体验生活”。这些艰苦的劳动,对于男青年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女性来说,那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何况对于豆蔻年华的乖乖女来说,是多么艰难的磨练!所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也只是就男人而言,要求弱女子达到这样的境界,无异于迫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