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松,公众号:产品微言
专注于人工智能方向,擅长产品规划和架构设计。
全文共 2767 字,阅读需要 6 分钟
———— / BEGIN / ————
“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最漂亮的人?”这是广泛流传的一个童话故事。
但这个产品并没有真正火起来,问题出在哪里?
简单的说,“魔镜”,就是在普通的镜子上贴合了一个触摸屏,安装在卫生间墙壁上。早上起来的时候走进卫生间,“魔镜”主动播报当日的天气状况,提供出行的提醒建议,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雨伞,会不会堵车。
晚上沐浴的时候,可以看看清晰的小电影,听听天籁般的音乐……
故事很美,但现实很残酷。
一、认知障碍
镜子,英文 glasses,是一种表面光滑,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铜为镜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古铜镜。这是智能镜子折戟的起点。
用户对镜子的第一个认知,就是为了整理仪容,使用的是镜子的物理特性——照镜子,也就是这个产品的认知已经延续千年。
也就意味着:这个产品的用途、范围、功能、价格已经变成了生活的基本常识。
“魔镜”不会因为增加了屏幕,增加了触摸而改变它的使命和价值。就像给一辆马车套上金灿灿的车轱辘也还是马车,而不会变成汽车。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展会,每个人都饶有兴趣的咨询各种问题,最后是“哦,原来是这样子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镜子能让我更美吗?
并不会。
那我为什么要买呢?
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循环嵌套之后,用户讨论的已经不是这个产品本身了。
不管镜子如何升级进化,我们使用镜子,始终是为了更好的改善自己的形象,面对一个新的“镜子”,首先是要在追求美这个层面给予用户更好的价值回报,才能真正的驱动用户购买。
对用户来说“介绍了半天新奇的功能,结果还是为了照镜子”。
千言万语,回到了起点。那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呢?
你是什么不重要,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才重要。镜子由于是一个“常识性”产品,处于一种“静悄悄”安放在家里的设备,处于用户认知的最偏远的地方,用户不太能因为增加屏幕而改变使用的惯性。
不要试图强行给用户植入一个新的认知,或者改变用户的认知,想要拿下一个山头,不能选择一个盲点发动进攻。
更好的做法是:找到一个与用户认知相关联的点,然后形成一个新的定位,帮助用户切换到新认知。
周鸿祎在总结多数智能硬件失败的原因是提到了三大错误思路:
把一个传统的硬件联网就是智能硬件产品。
把一个传统的硬件放入一个智能芯片的智能硬件。
给一个传统硬件加一个APP的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不是盲目的把任何东西都连上网,不是把传统的设备放入一个智能芯片,也不是给传统设备配上一个APP那么简单,而是要考虑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这个产品给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否则就是为了智能而智能。
二、消费障碍
我们都知道,整个市场正在从理性消费时代转变为感性消费时代。用户已经从“我需要,我才买”,进入到“我喜欢,我才买”的阶段。
反过来说就是:我不喜欢,我就不买。
在“感性消费时代”,任何一个产品,特别是新产品,只有真正的打动用户才能被接受,只有在被足够的刺激后,用户才能决定买单。
没有人会对一个不能理解,也不会有人对一个不感兴趣的东西而付费,特别是在已经足够可用的解决方案的前提下。
对市场上所看到的智能镜子而言,一个在外观特征上与传统镜子毫无二致,在功能特质上毫无独特之处的产品,如何讨得用户欢心呢?
在设计、功能、定位都没有突破性的产品,显然无法激发用户的消费欲望。
真正好的产品,应该是在定位上解决用户的生活品质问题,个性上能帮助解决用户的生活品味问题。
智能家居产品,已经不再是解决某一个功能性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
否则,堆砌再多的功能,依然不足以打动,始终无法激发用户的消费欲望。
三、使用障碍
一个产品之所以火,光是广告打得响还不行,还得靠口碑、靠传播。
人们只有在自己真正使用了之后感觉到“爽”的产品,才乐于传播。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智能镜子,为了融入一块屏,厚度比普通镜子厚,亮度比普通银镜低,这样一来用户安装在任何位置,它都显得很突兀。
对于新装修的房子,很难适配原有的装修风格。
对于已经装修的房子,没有人愿意再换一个新的。
这就说明这个产品的使用成本是很高的,一个新颖的产品,已经彻底转变为一个重决策的产品。
当“魔镜”被推向市场后,意味着用户先要突破认知障碍,还需要权衡设备的使用成本,用户最终获得的价值非常低,与所付出价格相比完全不对等。
更为尴尬的是,传统的硬件增加屏幕、语音、智能芯片的手段升级的智能家居类的产品,在原本的家居空间下,极可能并没有为新的设备设计好合理的位置。
特别是在房价暴涨的今天,狭小室内空间会给新产品的普及带来很大的问题,结果就是——新设备装在哪里都不合适。
前些天和朋友聊起洗碗机。产品是一个挺好的产品,可是房子太小,厨房装不下——还有更需要的设备占用空间,都是同样的道理。
一旦这一类新的产品并没有能为用户带来“颠覆性体验”,与传统设备没有取代性,则用户的决策会非常的谨慎,进一步压缩新产品的空间。
在增量市场,(地产商)在设计新增的楼盘时,会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与生活强相关的家居家电设备。而在存量市场会,因为取代性不强,(业主们)由于感知度不足而会主动的忽略这一类新产品。
结果是,两端不讨好。
还是那句话:没有人会购买一个让自己看起来很傻的产品,更不会传播一个让自己看起来很傻的产品。产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产品的传播价值。
所以,魔镜以及同类型的产品,最糟糕的情况就是:
用户没办法使用——因为没有足够的使用空间;
用户不愿意使用——因为没有足够的决策驱动。
四、后记
当价格不匹配价值,产品功能不匹配用户需求时,这样的产品,是极难取得一定的市场效果的。
这句话看起来很虚,但却是这一类产品最致命的缺陷。
用户的认知基础,决定用户的消费欲望。
产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产品的传播范围。
对智能镜子而言,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完全偏离它的应用场景,它所承载的使命,已经完全偏离了它的用户需求。
不差钱的,买完就吃灰,差钱的,看看就好。
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个产品毫无前途可言?
非也。从未来趋势的角度出发,智能是必然,用户的家居生活一定会通过技术手段得以提升。
回到智能镜子本身,我更认为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创意的产品,被做错了。
智能硬件会有更好的结果,但不是以现在的这种形式。
———— / END /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