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澳大利亚新增就业岗位数达到100万个。按照相同条件换算,美国同期新增就业岗位数理应达到1400万个,但是实际仅为1260万个。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澳大利亚就业增长率要好于美国。
但是,澳大利亚国内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抱怨,在澳大利亚自由党执政的五年内,政策红利几乎没有,为什么呢?
原因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一样,尽管就业岗位数持续增加,但是实际工资增长却几乎没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澳洲居民不得不增加负债/降低储蓄来维持生活水平。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6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第1季度GDP同比增长3.1,高于预期;但是同期的居民储蓄率则降至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独立经济学家Saul Eslake在过去三十年内一直对澳大利亚经济数据进行跟踪研究。据其分析,澳大利亚家庭部门承压明显。他说:“澳大利亚整体经济状况和居民个人经济情况实际上是脱节的。”
尽管目前的通胀率表现疲软,但是这种疲软是由于汽车、家电等非必需品价格下行所造成的。与此相反,水费、电费、育儿费等必需开支则是只涨不跌。换言之,尽管通胀率持续低于澳洲联储(RBA)的预期,但是实际上已经让很多家庭背负了明显的压力。
脱节造成的恶果
一方面,政府公布的整体经济数据向好;另一方面,居民经济压力日趋上升。这种“脱节”已经在很多发达经济体中造成了政局动荡的恶果,从欧洲“民粹主义”到美国的“川普现象”,无一不反映了整体经济和国民生活改善之间的脱节现象。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说道:“全球很多国家基本上都存在这样一种感觉,即经济的平均表现远远好于公民的个人表现。”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北大西洋很多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因此,这些国家居民先后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不难理解。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个已经实现经济连续27年没有衰退的国家而言,为何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两难困境
就五年就业增长率而言,澳大利亚可以说表现持续强劲。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别国因金融危机而深陷衰退的同时,澳大利亚却迎来了矿业的蓬勃发展,就业需求激增。
但是,2013年-2018年期间,伴随矿业繁荣的结束。一场对澳大利亚经济弹性的考验才真的开始。尽管新增就业岗位数并未明显减少,但是澳大利亚经济明显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一方面,扣除通胀因素,澳大利亚居民实际工资增长率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让很多选民开始选择新的政党,以期可以改变这种现象。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则坚持,在一个高度竞争和全球化的环境中无力负担支付更高的薪水成本。
往期精选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时请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
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澳财网
转载及合作事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澳洲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