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前言
对于纽约市不少亚裔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的特殊高中(specialized high schools)的命运,今天遭到了冲击——纽约州众议会教育委员会今天投票,以16比13的微弱优势,赞成取消特殊高中入学考试,为纽约市长白思豪提出的特殊高中改革清理了第一道屏障,也让亚裔家长和学生的担忧更多了一层。
当然,在这之后取消考试的提案还要经历州众议会规章委员会、众议会、参议会等多重闯关,目前看来,通过的希望都比今天要渺茫(但也需要你我的持续发声)。
然而如果再想想还在进行的哈佛申诉,并不太久远的加州SCA5 ,或是AA平权法案,纽约市特殊高中的问题,就不只是纽约市的问题了。什么时候起,针对教育的改革,亚裔都要首当其冲被砍一刀呢?
有关特殊高中的恩怨
布朗士科技高中(The 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是纽约市8所特殊高中之一。
纽约市一共有8所特殊高中,都由纽约市教育局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栽培有学术天分的学生而特地选定的公校。想进入特殊高中的8年级或9年级学生,必须通过一场长达3小时的特别测试,也就是特殊高中入学考试(Specialized High Schools Admissions Test,简称SHSAT)。这场考试的分数和排名,决定着他们是否能进入这8所通常被认为是全市最顶尖的高中。
每一年都有数万学生争夺5千个特殊高中席位。而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一直是SHSAT考试中的佼佼者。以2018年为例,3月纽约市高中录取放榜,结果显示在特殊高中录取的学生中,亚裔生的比例比2017年略有下降,但仍然高达51.7%,领先其他所有族裔(白人学生占26.5%,拉丁裔6.3%,非裔4.1%)。
纽约市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也是华裔学生占比最高的特殊高中。
对于这样的情况,纽约市长白思豪一直是不乐意的。这几天,他正式启动全市特殊高中改革的宣布,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特殊高中入学考试不仅充满瑕疵,更是公正、进步和学术成就的拦路石。有谁能反驳这一点吗?有谁能看着一位拉丁裔或非裔的家长的眼睛说,他们的宝贝孩子在进入最好的高中这件事上,和别人有同等的机会?有谁能说这是他所期待的美国的样子?
——白思豪在教育网站宣布改革的刊文
刨去煽情的“美国梦”式辞藻,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关键词:拉丁裔、非裔。看得出白思豪至少没有避讳一点:他的改革是针对某些族裔的。这也应了近年来关于特殊高中最主要的争议——不够多元化。
可是,白思豪想要“拉一把”的拉丁裔或非裔学生买他的账吗?未必。
记者在史岱文森高中遇到的一位非裔学生是这样认为的:
白思豪没有对症下药,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解决方法。部分社区无法得到优质教育,这是教育系统的问题。
——史岱文森高中学生Ashley
白思豪改革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消特殊高中入学考试,三年内,将录取标准改为综合考虑学生的班级和学校排名、以及在全国标准考试中的分数。
要实现这一改变必须得到州议会的同意。上周五法案刚刚在州议会提出,开头提到的州众议会教育委员会投票,就是其走出的第一步。
在白思豪的文章里,他提出这项改革的原因有二:1. 一次考试无法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2. 准备这场考试需要额外的辅导和课程训练,这对那些无力负担的家庭来说不公平。
先说第一点。诚然,一次考试是无法完美体现方方面面,但不少史岱文森高中的学生对此另有理解。
特殊高中入学考试测试了学生的抗压能力,证明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在面对其他竞争者时,仍然能表现出色。正是这样的考试制度,才选出了适合特殊高中的学生。
——史岱文森高中学生Aishwarjya
特殊高中里的学业压力早已名声在外,采访中不少学生都提到了这一点,而在他们看来,SHSAT就像是一次“预演”,除了学习能力以外,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而这是“熬”过特殊高中生涯的必需品。
有人也许会说,这些学生都已经进入史岱文森,是“既得利益者”,但同时,也只有他们对特殊高中里的压力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看法多少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不同班级和学校的情况各有不同,学生排名自然也有差异,白思豪的“综合考虑”是否考虑到了这一层因素,也要打个问号。
而针对第二点白思豪的解决方案是,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预留20%的特殊高中席位给来自低收入家庭、分数略低于入学分数线的学生,这些学生只要参加一个名为“探索项目(Discover program)”的暑期课程,就可以进入特殊高中。
与前一个不同,白思豪要执行这项改革并不需要州一级的支持,市府自己就可以完成。事实上,2018年已经有5%的特殊高中席位,是用这种方式分配出去的。同时会改革的还有“探索项目”参加者的选拔制度,现在是全市的穷困学生都有资格,以后会变成只有重度贫困学校(这些学校也通常拉丁裔和非裔学生居多)的孩子才能进。
刚才说过,白思豪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拉丁裔和非裔学生的入学比例。根据他的估计,如果两项改革都实现,未来全市8所特殊高中里,这两个族裔的学生合计将占到45%,远远高于现在10%的占比。
好学校里为什么亚裔多?
在白思豪看来,拉丁裔和非裔学生占了全市的67%,特殊高中里却只有10%,明显不成比例。而相比之下,亚裔就是比例过高。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白思豪显然认为是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没钱补课找辅导老师,也就没办法进特殊高中。反对白思豪改革的纽约州华裔众议员牛毓琳昨天发表的声明中有一组数据:纽约市一共有18万名亚裔学生,其中58.4%都来自接近或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其实笔者就认识这样的华裔,父母身体不好,低收入,三姐弟都上了布朗士科技高中。
我来自单亲家庭,我妈妈赚钱并不多,但从我一进初中开始,她就在为了我进特殊高中做准备。所以,即使你来自低收入家庭,一样可以进史岱文森。
——史岱文森高中学生Kelly Guo
采访中还有一位华裔学生笑说,她一个朋友都没怎么准备,“裸考”特殊高中入学考试,结果考了纽约州第一,“要是够聪明,不用上补习班就能进。”这算是一个极端例子,但即使排除这种“别人家的孩子”,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可这么一点:考上特殊高中,靠的是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以及家庭的支持和心血。也许因为观念和传统,亚裔更愿意在教育上倾注财力,这样的付出不应该被作为“不公正”的依据。
很多学生没上过补习班,还是靠刻苦学习考进来了,这也是在这里能成功的关键。还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做出很大牺牲。
——史岱文森高中学生Emma Donnelly
白思豪有这么一句话:“我赞赏那些倾尽所有供孩子上补习班的家长。但是,一个家庭如果无力负担,他们凭什么应该出这笔钱呢?那些能轻易支付这笔钱的家庭,凭什么就比他们有优势呢?”
贫富差距是事实,这话也不假。但被白思豪掩盖了的一点是:差距应该由政府来弥补,而不是让另一个群体来买单。就像那位非裔学生Ashley说的,如何从教育系统的根本上提高那些“弱势”社区的教育质量,改善他们的生活及教育水平,这才是政府应该关心的问题;单纯奔着改变一个数字或比例的目的、或是奔着一个“多元化”符号而进行的改革,并不是什么解决之道。
“考进特殊高中是难,但更难的是进来以后继续保持好成绩。不管谁进来,面对的都是同样的竞争和困难。”在学生们看来,降低入学标准的录取,对那些一时还跟不上特殊高中要求的学生来说,也是不负责任。
“公正”的对面是“华裔”?
这次特殊高中改革本只是纽约市的事情,但就连笔者一个在中部的朋友也在关注,她说:“我怕这会是个趋势。”
与特殊高中类似的“天才”教育体系(Talented & Gifted)全美国都有,有的州是整个学校都是“天才学校”,也有些州是每个年级有一两个“天才班”。《纽约时报》曾把特殊高中称为亚裔移民孩子们迈向成功的“跳板”,与此相似,“天才”教育体系也被不少人认为是美国基础教育中少数比较公平的教育实践,只要测试成绩达到一定高的水平,被录取的概率就很大。
《纽约时报》201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考试是亚裔学生的重要跳板》,封面图中的华裔男孩石庭(Ting Shi,音译)跟随家人移民来美,曾每天在父母开的洗衣店里学习,最后考上史岱文森高中。
当然了,这样的“天才”项目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是否造成过大压力等等,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毋庸置疑,“天才班”背后代表的高标准教育,使它在许多家长眼里有着极为重要的分量。而在各地的这类学校或班级里,尤其是东西两岸华人居民多的地区,亚裔和白人学生大多占了更高的比例。
今年初,西部华盛顿州的华人家长们,曾充满忧虑地发起过一次大规模倡议——抵制HB 2927法案。这个法案提议在录取天才班学生时,照顾那些低收入人群和“历史上被录取比例不够”的族裔。再往前数,还有曾让加州华人胆战心惊的SCA5,被怀疑作为教育种族配额用途的亚裔细分法案,还未结束的哈佛申诉等等与AA挂钩的事情。
这些年来,似乎一有与教育有关的风吹草动,亚裔就不免要担心,因为总有人在有意无意地将亚裔作为“受益者”,放在其他少数族裔的对立面,好像这样的受益与华裔自身的努力毫无关系。
近年来的华裔乃至亚裔,其实在维权方面已经日趋成熟。拿AA来说,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过这类的表述:
我们不反对AA,只是坚持不分族裔,需要帮助的“劣势”和“有需求”的学生,可能是任何族裔的孩子。
反对任何以试图降低学术标准来保护劣势学生的方法,这也是歧视。
支持用更加高效的、技术或经济上的方法去帮助这类学生。
......
从这些呼吁来说,亚裔并没有想把自己与其他少数族裔分离开来,然而总有人想要造成这种分裂。在当前的环境下,“政治正确”、“族裔平等”成了很好用的词,很多政客抢着打这张牌,却不顾这样不负责任的表述,会把谁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华人不是不要公正,而是不要片面的公正,更不要成为这种公正的牺牲品。
采访:王依依 黄靖凝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