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我的群(五三七)
聋哑家翁的故事
“聋哑家翁”,源于《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典故。
唐朝时期的郭子仪多次打败叛军,使唐王朝转危为安。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婚后不久,小两口吵架,公主以势压人,结果,话赶话,郭暧说了几句大逆不道的气话,升平公主据此回皇宫告“御状”。这可把一向小心谨慎的郭子仪吓得不轻,赶忙绑了郭暧,亲自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知道来龙去脉后,笑着劝郭子仪说:民间谚语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小两口床头吵架,做长辈的何必计较呢?
从此,长辈面对和处理儿女的婚恋事务,就留下了一个弥足珍贵的经典:聋哑家翁。
话虽这么说,但是,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儿女的婚恋能做到“聋哑家翁”的,毕竟是很少的。为人父母,难免有疼惜儿女的心理倾向,总怕儿女在婚恋中吃亏或受欺负。所以,现实生活里,华人长辈干预儿女的婚恋,基本上是常态,而且还美其名曰“关心”或“过问”。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群友的故事。
这位群友是单身妈妈,有一个14岁的儿子,母子生活在奥克兰东区。儿子有一天放学回家对母亲说,他要骑单车到西区去。母亲想着,从东区骑单车到西区,距离太远了!母亲提议,可以送儿子过去。儿子很平静地说,不用,并坚持一个人骑单车去西区。
记得儿子12岁的时候,有一次,租住的房子遭贼。母亲听到几个毛贼在客厅翻东西,吓坏了,紧紧的抱着儿子,很怕这几个毛贼闯进卧室行凶。那时候,十二岁的儿子,努力的挣脱母亲,站起身来要往外冲。吓得母亲死命的抓紧门把手,不让儿子开门。儿子站在门口,装成粗重的声音大声用英语喊:“谁在外面”!
几个毛贼听到有成年男士说话的声音,四下逃窜了!
从此以后,儿子养成了每天晚上认真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了、煤气电闸是否安全等等生活习惯。但是,儿子没有一句埋怨母亲的话。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母亲对儿子的个人决定,基本上都是支持和放手的状态。包括这一次,儿子说要骑单车从东区到西区,虽然儿子没有告诉她出去做什么,但是,她愿意让儿子独立处理。
母亲觉得,男孩子就应该自主独立的处理自己的事情。尽管如此,儿子毕竟只有14岁,做母亲的害怕儿子出事,万一路途出点什么事该怎么办?母亲很想追问儿子为什么非要坚持一个人骑单车跑到西区,但想了想,还是算了,14岁的男孩,有自己的想法,姑且让他去做。母亲想着,在孩子出门后,她悄悄地开车跟在后面,至少自己安心一点。
儿子很快速的吃完饭,把单车擦的油光锃亮,很兴奋地出发了!
母亲计算着时间,差不多五分钟后,也出门,开车准备一路伴随儿子。
结果呢,母亲想的很简单,事实上,五分钟的时间,母亲已经找不到儿子的踪迹了!
这下,母亲着急了!
母亲开车往能去西区的方向都开了一遍,居然没有看到儿子骑单车的影子。奥克兰西区,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转了一圈后,母亲心烦意乱地回家了,只能等着儿子回家。
后来,这位母亲告诉我说,在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她真的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她与前夫离婚后,儿子很小就跟着她。她一直庆幸的是,这么多年来,儿子没有很多书上说的“敏感”、“胆怯”、“自卑”等各种单亲家庭的问题,一直都很独立。随着年龄增加,儿子反而能很好的理解母亲的一些难处。
最让她感念的就是儿子很懂事,很注意照顾母亲的情绪或难处。儿子很小就会做饭、收拾家务等。儿子喜欢弹钢琴,母亲每周省吃俭用都会送儿子去学钢琴。可是啊,学钢琴的费用高啊,儿子有时候看到母亲向钢琴老师付费有难处,都会对母亲说:“我这周喜欢游泳了,要不去游泳吧!”其实,母亲知道,这是儿子不想让母亲为难。
母亲一个人坐立不安的开着电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都不知道电视里演的是什么,头脑中总想着:千万不要出什么事!
女人呢,就是这样:越是不想发生什么事情,头脑里越是会浮现各种各样的生活意外!越是胡思乱想,越是坐卧不安。
母亲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能回来,天却渐渐的暗下来了!母亲把房间里的灯全部打开,算是自我安慰,也算是一种期待吧。
到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母亲听到了外面有一些响动。以前这个点,听到外面有响声,她都会很害怕。这时候,母亲突然有些激动,想着,儿子可能回来了!
果然,响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随后是开门声和翻弄锅碗瓢盆、开冰箱的声音。母亲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照了照镜子,假装从容地从卧室出来,看到儿子把其他房间的灯已经都关了,坐在餐桌前,正狼吞虎咽地吃着东西。
母亲为儿子倒了一杯水,坐在餐桌的对面,安心地看着儿子大口大口的吃东西。吃完后,母亲询问儿子:“顺利吗?”
儿子摇了摇头,一边喝着水,一边慢悠悠地说起,今天去见一个网上认识的女孩。
这反而让母亲有些放心,儿子毕竟大了,交个女朋友,这都是正常的事情。母亲静静地听儿子说。
儿子讲了大致的情况后,说:“妈,我感觉,以后我不会再爱了”!
母亲听到儿子这样说,吃了一惊,装作很平静的样子,安慰了儿子一番。但是,从内心深处,母亲有些为儿子担心。
过去,母亲总以为儿子成熟的很快。可是,一旦遇到了感情问题,一个人真实的年龄就暴露出来了!这就是一个14岁的男孩,在面对感情波折和变化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状态:不顾一切的追求,又轻而易举的放弃。
第二天,这位母亲和我们约了一个时间,想听听我们对她儿子的分析和建议。
我们倾听了这位母亲讲述的儿子的“婚恋经历”。
简要地说,这位母亲喜欢把儿子游泳、弹钢琴的图片,用儿子的账户,发布到Facebook上,得到了一个女孩的关注。这个女孩是亚裔,在家庭中是长女,有几个弟弟妹妹。在facebook上,两人聊了差不多半年多。总之,两人都相互欣赏和仰慕的样子。
男孩仰慕女孩丰富的生活阅历。女孩也是单亲家庭,每天回家,都要照看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对这位女孩,就像是对妈妈一样。女孩的父亲下班后,喜欢喝酒,整个家庭都是靠女孩料理,但是,18岁的女孩对生活非常的积极乐观。
或许是两人有类似的家庭背景,无论聊什么,他们都格外的投机。
据儿子说,女孩特别懂得照顾人,还会做各种菜式。女孩时常给儿子发一些暖人心的话,或者发送一些正在制作的佳肴图片。但是,以这位母亲的生活阅历,女孩制作的所谓“佳肴”,从图片上看,真心很一般。但是,儿子却说,自己很喜欢。这或许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虽然两个人在网络中聊了半年多,直到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才见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彼此。
儿子说,女孩虽然只有18岁,但是,看着至少像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很成熟,很警觉,很冷静。
儿子说,女孩能一边照看弟弟妹妹,一边有条不紊的准备晚餐,一边还能与他侃侃而谈。而在女孩面前,儿子几乎什么都不会做,像一个傻瓜一样,在一边想帮忙,却无处下手的窘迫模样。儿子就在这样尴尬的状态下,与女孩说着话,直到女孩的父亲突然打电话说,晚上不加班了,要回家吃饭。他们才匆匆忙忙地结束了第一次见面,害得儿子连晚饭都没有吃上。
女孩送儿子出来时说,她不喜欢儿子的稚嫩,感觉两个人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一样。女孩感叹说:还是做网络恋人好,大家都无拘无束。现实只会打破一切人生的想象。最后,女孩很清楚地告诉儿子,他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并鼓励儿子,好好努力,找一个相互喜欢的女孩等等。
就这样,没有吃晚饭的儿子,又骑着自行车,从西区匆匆赶回东区的家里。
这是一位14岁的男孩与18岁的女孩之间的婚恋接触,看似幼稚可笑,其实,当事人感受的,要比我们深刻的多。
很多人说,14岁的青少年不懂爱情。
在我们看来,在感情领域,有一个词汇是“悸动”,用于表达感情中,为了一种纯粹的爱,敢于付出自己生命的状态。人生的悸动期,往往就是特指14岁至18岁青少年的爱情。或者说,每一位男士或者女士,都经历过感情的悸动期。
歌德在写《少年维特烦恼》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14岁,喜欢一位比自己大几岁的女孩。14岁的维特在无法得到这份爱情的时候,为了向女孩表白自己的爱,开枪自杀了。歌德说,这本小说就是他的自传。小说出版后,激起了一代德国人共同对感情悸动时期的回忆。
爱情,很多时候,与年龄无关,与结果也无关,只与双方当事人全身心的投入有关。
有些人穷尽一生,得到的却是如白开水一样的感情。这些人会自我安慰地说:这就是“成熟”;有些人荡尽一生,感受的仅仅是属于过往回忆中的恋情。这些人会自我骄傲地讲:这就是“拥有”。其实,这些所谓的过来人体会的爱情,却未必有他们感受的深刻和自然。
我对这位母亲说,可以告诉她儿子三点:
1,虽然你们都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但是,你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业上和特长中,而这个女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她所在的家庭。无论你们是否有感情的未来或者结果,这个女孩都是特别值得你尊敬的人。
2,这个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承受和责任,是其他人一辈子也学不到的人品。即便你们没有感情结果,你也要把她当作生活的导师。只有你也学会了承受和责任,你们之间的精神层面才可能是对等的。
3,缘分并不仅仅存在于爱情中,也可以存在生活经历里,或者某一人、某一时、某一事的境遇里。相逢是缘,相知是情,相处是份。人的一生中,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给你一个教训,有些人的生活就是给你人生的导引。做人就是要多做他人的人生导引,而不要试图给别人教训。这就是你与这个女孩之间的缘分。
很多人经常问我,为人父母,在儿女的婚恋上,能做些什么?
在我看来,就是三件事:
1、教会儿女:对待任何人,都要有分辨的起善心、动爱念。
在生活中,我们越是期待“情圣”,越是会遇到“人渣”。我们越是希望遇到好人,就必然会遭遇坏人。这一切都不是我们的错,也不是我们婚恋愿望的错,而是这个世界的本然。这就要学会分辨。
对待人渣或者坏人,要学会尽快的远离,永远保持与这些人的安全距离,而不是同他们讲道理、论是非、评对错,或者做搏斗。对待情圣或者好人,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保持善意和爱念的同时,要理解他们的偏执、同情他们的悲苦、宽恕他们的过错。
2、教会儿女:只要双方都是秉持善意和爱念的沟通,接触和交往,无论是什么婚恋结果,都是没有对错,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高低,没有上下的人生过程。
人生一切的幸福或者不幸,只有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发现人生幸福的出口。要避免“由果导因”的婚恋思维,即:因为一段感情没有达到预期的婚恋结果,就指责对方是“人渣”,或者悔恨曾经的付出,又或者责怪外界的一切,或者负面评价过往的生活等等。这都是找不到幸福出口的人,为自己不幸的婚恋寻找可悲的借口。
3、教会儿女:学会承受两人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幸福或者不幸,平淡或者甜蜜,幸运或者无奈,自始至终秉持不自我、不自大、不自负、不自傲、不自卑的生活态度。
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口中的责任,要多看看现实中ta对生活承受的状态。有些人承受着生活的一切,却总是忍不住抱怨或怨恨;有些人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却试图通过华丽的言行或外表转移自己的责任;有些人原本没有生活的压力,却让人感觉生活在水深火热里。所以,在婚恋选择中,要多关注那些承受着生活中的一切,却口无怨言或者乐观积极的人。他们才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和责任人。
只要儿女学会并懂得了以上三点,父母对儿女的婚恋,就可以不闻不问,或者装聋作哑。
对待儿女的婚恋,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做无谓的提醒,不要做无意义的催促,不要做刻意的安排,不要做“英明”的顾问,不要做精神的支柱,不要做婚恋的决断,不要做儿女家庭的主人。再幼稚的儿女,都要学会自主独立的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幸福。除此之外,儿女的婚恋幸福,都是为人父母无法成就的。
放飞儿女的婚恋,就是解脱为人父母的悲苦。这就是“不聋不哑不做家翁”的人生真谛。
祝福每一位单身朋友!
祝福新西兰婚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