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非主流”的纪录片
一拿出手就被二十多家电视台拒播
就连导演本人对纪录片的评价都很令人绝望:
“一、土得掉渣;
二、摄影和录音师毫无经验;
三、没有导演技巧;
四、音乐单一……”
然而
这么一部“奇葩”纪录片
最近却在B站大火
10天里点击量超过7万
在豆瓣也拿下了8.7的高分
很多人直接看哭
甚至两天后跑来再看第二遍
“朴实,温暖,接地气”
是评论里出现得最多的词
因为《寻找手艺》的镜头里
记录的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民间手艺人
他们的人生很慢
慢到做好一件事,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
然而
如果不快一些记录他们的人生
可能就来不及了
在云南
导演第一次在拍摄时留下了眼泪
因为一位80多岁的做伞老人
坎温
他几十年如一日
每天都靠在墙角做伞
一把伞要经过几十道工序
所有材料就是竹子、纸张、棉线
坎温做伞都是凭几十年的感觉
但是他 终究还是老了
今年4月片子上传到B站之后
有人给导演私信说想买老人家做的伞
导演统计了一下大概有20把
联系坎温家人时
他们说坎温今年2月已经去世了
再也没有人做伞了
在贵州小黄村
两位老奶奶正在用极其简单的方式造纸
那也是她们人生中最后一次手工造纸
她们打算把剩下的原料全部用完就不再做了
这也意味着
当地的造纸术或许也随之失传
在拍完造纸后
导演要记下她们的姓名
还给她们拍照
脸上满是皱纹的两位老人都特别高兴
笑容满面地说:
“这下我们的名字到北京了,
照片也到北京了,
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啊。”
两位老人静静地造了一辈子的纸
在收工时知道名字和照片被记录下来
就已经像孩子一样心满意足
纪录片在B站发布后
大家在这段的弹幕里密密麻麻写着:
“阿妈,你们到北京了”
“已到上海...”
“已到广州”
“已到纽约”
..........
在西藏
这个21岁的帅气小哥
从13岁起就开始刻经了
当摄制组问
是不是刻得越多,拿的钱就越多?
他连忙摇头说:
“不是不是,刻的时候好好刻,
慢慢刻,对这个板子好一点嘛,
否则良心过意不去。”
在山东泗水
导演还拍摄了土陶的手艺人刘新文
在他的门口贴着一张显眼的字条
姓名后面特意标注了“末代传人”四个字
他之所以称自己是泗水陶器的末代传人
是因为柘沟镇曾经有几百户人家制作土陶
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在片子的后期剪辑中
导演却犹豫着没有把刘新文放到正片里
“他几乎是中国传统手艺和手艺人的一个缩影,
可是,太悲凉了,
看到他,心里总会有一些没落的寒意。”
在四川喜德县
当地最大一家漆器厂已经倒闭了
这里曾以彝族漆器闻名
只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组合
就能勾绘出色彩明丽的器皿
漆器厂倒闭后
父亲不敢再让女儿受生活之苦继续漆器之路
他让女儿去考了老师
如今成了小学老师的吉伍五各
只能在周末和节假日回来帮帮爸爸的忙
但她告诉导演,其实她最深爱的还是漆器
戈壁荒滩上
摄制组找到了胡大拜尔地
他在很远的地方放羊
看到有客人来他特别开心
把家里的鸡蛋煮了一半
他是牧羊人
也是民间艺术家
他的音乐撼动人心
会制作、演奏巴拉曼、热尔普、都塔尔等民族乐器
“向北90公里无人,
向南8公里无人,
向西11公里无人,
唢呐的声音以胡大拜尔地为中心,
抚平整个戈壁滩。”
然而
胡大拜尔地的手艺却当场失传
他的儿子没有学习做乐器
连一个音符也吹不响
这些手艺人
用苍茧与汗水
讲述了他们一生的故事
也用一生的时间
经历了传统手艺“从有到无”的过程
他们从不问什么是工匠精神
只是单纯地埋头工作
导演说
在拍完这个纪录片之后
他觉得很惭愧
“再也不好意思提梦想这个词了。”
虽然一开始
他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去拍片就是因为梦想
因为预算有限
请不起专业人士
不仅摄影师是由司机临时担当
录音师还得兼职灯光,外联
拍摄设备是二手的
被电视台拒播
《寻找手艺》连成本都收不回
但导演却表示:
“有人看就好,
拍出来没人看才惨,
用一套房子,
为100多位手艺人留下了影像记录、文字记录,
值了。”
素材采写:七喜
责任编辑:小炸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