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爱存款?澳洲人不爱存款?

2018年06月05日 武汉人在墨尔本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今日汇率

$1澳元=¥4.89人民币

澳洲和中国不同消费习惯


澳洲人不爱存款,尤其是年轻人不爱存款,应该是许多在澳生活的华人的切身体会。


当华人忙不迭的把钱存起来的时候,澳洲人却喜欢“挥霍”自己的工资,大开销如买车度假,小开销如一顿精致的Brunch,都给人一种澳洲人“花钱如流水”的感觉。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一项调查显示,澳洲人平均每月剩余的存款只有$427澳元,那么一年澳洲人的平均存款就是将近$5000澳元。


而中国呢?


去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在2016 年末,住户存款余额为60.65万亿元,其中北上广三个超一线城市的住户人均存款超过10万,


杭州和佛山超过了9万,深圳、太原和西安超过了8万,而人均存款仅4.4万的重庆,都已经算是中国主要城市中的“倒数”了。


中国29个城市人均存款,图片来源:搜狐


这么看,中国人确实比澳洲人的存款多很多。


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爱存钱的民族之一了,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储蓄率世界第三,仅次于石油土豪国科威特和美洲“避税天堂”百慕大。


图片来源:新浪


那么,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存钱呢?


1.社会变化太快


中国人似乎很怕“老”,无论是“买房防老”,“存款防老”还是“养儿防老”,似乎中国人无论是投资房产还是投资子女教育,亦或是存款,都是为了养老的需求。


中国人最怕的三件事,就是老无所依、病无所养、住无所居。



2010年,一位北大教授曾经撰文《1000万未必够养老》引发争议。


文章摘抄段落如下:


如果你身处1987年,问一个当时准备退休的职工,他可能会认为3万元已经足够了。理由在于,1987年,居民消费水平为每年565元,其中城镇为998元,那么维持25年的消费有2.5万就足够了;


但如果你是2007年退休,则情况完全改变。以居民消费水平而言,1987年为565元,到2007年为7031元。那么城镇居民25年的消费大约需要30万。


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来看,职工平均工资在1987年为1459元,到2007年已是24932元;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87年为1002元,到2007年已是13785元。


时间不是静止不前的。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都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询问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他极有可能会认为,他需要一笔约为300万-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当时,有些人认为这位北大教授是夸大其词,1000万未免太过夸张;


但也有人表示这位教授言之有理,尤其在文章发布的几年间,中国的物价水平继续攀升,许多商品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1000万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似乎也不再是个天文数字。


你在年轻力壮时挣的钱,老了后可能会疯狂贬值,而社会福利也不完全可靠,这种不安的感觉,让中国人习惯存钱买房或投资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老有所依”。



2.社会保障不完善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今年年初曾经火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详细叙述了一个北京的中产阶级,在丈夫炒股、妻子有高薪职业的情况下,如何因为岳父得了流感,在岳父没有医保的情况下,倾尽家产的。



这篇文章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篇评论,标题是:《<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生命与生活都更坚强》。


评论说:文章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击中了人们心中崩得最紧的弦,折射着时下弥漫的中年焦虑、中产焦虑。”



当很多人还在为了外国“习惯性拖延”,但是高覆盖率的医保,和中国“速度快”的医疗系统到底哪个好而争论不休时,也不得不承认一点:


为什么这么多人情愿移民,关键还是因为,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的。


而为此,一些人存款为了以防万一,也有人存款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移民。



3.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在中国,人们投资一般只有这几个用途:买股票和买房。


前者风险很大,许多中国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在中国人看来,房子是最能保值的商品。



然而外国人一般不这么想,他们喜欢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富人建立基金(还可以顺便合理避税),普通家庭购买养老资金或保险等,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比如澳洲就是世界养老资产第四多的国家,而澳洲境内的养老基金也各种各样,许多年轻人看似从不存款,但其实从二、三十岁开始,就已经为自己投入数额不菲的养老金。


而等到他们老了,过去的投资就可以为他们所用,这比单纯的把钱放在银行更划算。




4.消费观念不同


很多人可能从十几年前,就听过这个故事:


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各自说出自己一生最高兴的事情。


“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一辈子活得也不冤啊。”中国老太太高兴地说。


“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之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美国老太太也高兴地说。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中外“老太太”之间截然不同的金钱消费观,也反映了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


比如一些澳洲的老头老太,会把自己位于传统居民区或大学旁边的房子租出去,一个月可以收回至少1500澳元以上的租金,用这笔租金的一半租住一个位置较为僻静的小公寓,剩下的一半,加上退休金,也可以满足生活需求;


但在中国,除了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外,很多城市房产的租售比较低,加上法律体系不完善,很多房东出租房产都不得不提心吊胆,生怕房客搞坏了屋子跑了,自己维权困难。


而除了出租房产之外,澳洲的房产反向贷款抵押制度也很完善:比如,如果将一个市价60万的房屋反向贷款抵押给银行,房东可以在未来的20年里依旧居住在自己的房屋中,而且每个月还能从银行获得2000澳元左右的现金。



所以,社会消费观的不同,也决定了中澳不同的金钱观,中澳的存款率因此也截然不同。


5.信贷体系不同


在国内,贷款是一件很难的事,普通人遇到大笔支出时,如果想贷款,很难。


但在国外,个人信用系统十分完善,普通人申请贷款也不需要四处奔波,因为自有银行和政府会为你记录个人信用额度,所以在国外,急需用钱时大可以放心找银行。


当然,国外的信贷制度较松,也引发了不少的麻烦:比如不良信用太多引发的次贷危机,或澳洲目前仍未解决的较高的家庭借贷问题,等等。


但凡事皆有好坏,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外国人借贷手续简单、还款手续清晰明了,所以外国人也通常不缺钱,有急需用钱的地方,找银行就行。



所以,一言以概之,为什么中国人爱存钱,澳洲人爱花钱,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大背景所决定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喜欢就添加微信号关注我们吧!我们会继续为您提供更快,更丰富的澳洲资讯哦!


公众号:whrzmrb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