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中国父母,正在废掉下一代

2018年05月30日 发现新西兰



有一种爱叫做中国式“父爱母爱”,显著表现是用力过猛,充满焦虑。比如常听见家长说:好怕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好怕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好怕孩子找不着好对象………这种焦虑感几乎贯穿了整个成长过程。


这当然是不对的,不但会让焦虑蔓延,况且为人父母永远无法为孩子抵挡一生风雨,能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自己学会从容应对人生之苦。




文 | 非颜

来源 | 一读( ID:iiiread)



 最近61岁的陈美龄在网上又火了。


这个曾在香港乐坛红极一时,与邓丽君齐名的女歌手,退隐歌坛30年后,又一次刷屏朋友圈。不过,这次是以妈妈的身份。


她把三个儿子,先后送进了美国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学。



最近,她接受了一个采访:




视频中侃侃而谈的陈妈妈的教育理念引起无数人深思: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01


陈美龄在视频中提到了很多点,比如:


不要制定每天的时间表

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其中不乏与我们的教育现状背道而驰。


很多父母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拼尽全力给孩子报最好的辅导班,送进最好的学校。


去年,有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更是扎了无数父母的心。广州一位高管妈妈,给孩子一个暑假的教育花费高达三万五,连新衣服都不敢买。



与之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无论是800万的学区房,还是吃着最贵的药,安着最贵的支架,鸡飞狗跳地陪娃写作业:



亦或是,无缝衔接的辅导班:



这些无一不体现着,我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有研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


可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担心自己做的不够。


这背后暴露出了一个残酷真相:中国式父母焦虑


我们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跟不了好老师,比别人成绩差……会输,会落后。


诚如马东所言,这些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想让孩子考上985,211;

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不知道的是:这种焦虑,很有可能废掉我们的孩子。



02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有一个桥段:一个小姑娘考试考砸了,扛不住妈妈的批评,喝农药自杀。虽然抢救醒了,但生命只剩下一个月的期限。


妈妈当时就崩溃了,悔不当初:我干吗要说她啊!没考好就没考吧……



是啊,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输了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2017年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楼,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不幸身亡。


潘匡仁&蔡若莲


这位出身书香世家,毕业于海外名校的孩子,因为在一场单车比赛中受伤,无法继续参赛,不能为家族争光,患了抑郁症。


优秀教育者的后代,以自毁的方式表达「输不起」的绝望,多么令人唏嘘。


这难道不是对中国式焦虑最大的讽刺吗?


而这并不是个例。


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哪怕考上大学后,跳楼、卧轨、跳河的惨剧也是接二连三发生。


这里的每一个数据都足以让我们心惊胆战。


它让我们知道:父母的焦虑,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家长的用力过猛,可能废掉的是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


很喜欢白岩松说的一句话:不要教孩子如何赢,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是啊,社会本就那么多压力,为什么还要给孩子额外的负担呢?


其实,父母最大的赢,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输。


世界拳击冠军邹市明的儿子轩轩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男孩子。


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比赛吃西瓜,边哭边吃「我不想输,谁来帮帮我呀」。


可是作为世界冠军的爸爸却说:你不能只想赢,也要学着输,输并不丢人。


于是,孩子知道了输赢才是人生常态


这个常常把「爸爸,你一定要赢哈」挂在嘴边的男孩,居然在爸爸失败的时候试着安慰他:输了没关系,重新来。



人生漫长,一次跌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站起来。


不怕输,才能有机会赢。



03


父母永远无法为孩子抵挡一生风雨,我们能做的,就是抛却无用的焦虑,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


不焦虑并不意味着,不让孩子吃苦,而是让孩子自己学会从容应对人生之苦


表弟当年上小学时成绩不好,阿姨知道「逼」他学习不管用,就想了一个办法,大夏天的把他拉出去买西瓜。


近40度的高温下,阿姨蹲在摊前和西瓜贩拉起了家常,表弟催她快点,她也不听,就这样待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表弟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只挑不买,有的几毛钱还讨价还价,这1个小时里,西瓜贩赚的钱还没自己一个玩具贵。


回去的路上,阿姨装作不经意地问他:你以后是想坐办公室,还是在外面卖东西?


表弟说:我当然要坐办公室,在外面又热又累。


可是阿姨回答:你现在的成绩可能还坐不了办公室。


表弟若有所思没有说话,然而回到家,他竟然拿出曾经不屑一顾地卷子做了起来。


是啊,只有父母知道人生太苦是没用的,要让孩子自己明白:今天的你如果不吃苦,明天的世界可能会让你很苦



04


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会有好的老师,好的教育。


然而,陈美龄在视频中说:


我始终确信「教育的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人格形成应该由家长承担


她一直以来都尊重孩子的选择,告诉他们:如果迷茫的话,就听从自己的心,哪怕选择的是最难走的那条路。


当年,她大儿子考美国高中,不想考top1的学校,而想进排名第七的高中,因为学校会教授马术。


陈美龄跟儿子讲: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这条路会很难,希望你不要辜负自己的努力。


大儿子非常用功,不仅把马术练得很好,成绩也一直排名第一。


纪录片《成长单行道》里,一个母亲想让儿子进体制内,但儿子却喜欢体制外的工作。


母亲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也请你做好吃苦的准备。



她们明白:孩子,不是一个「标配」的物品,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同一化模版,最好的教育方式永远是因人而异的「私人订制」


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儿》送给嗯哼的一段话: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你教育的孩子,终究不可能成为你想象的样子。他只会成长为他眼中希望中的样子。


父母该给他的不是一条规划好的标配之路,而是教会他:如何吃下人生之苦,如何笑对未来的人生


为人父母的我们是时候给自己降降温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太着急了


抛却无用的焦虑,让孩子为自己而活,看清自己应该去向哪里,活出余生的新高度!


人生路漫长,也希望每一个孩子能直面挫折,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走向波澜壮阔的明天。


* 关于作者:一读(ID:iiiread),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里有你想看的一切,每天陪你,一路读行。授权请联系一读(ID:iiiread)



- End -



/ 推荐阅读 /


新西兰上榜最幸福国家,但我劝你最好别来


/ 发现奇货 /


△法式松饼 刘涛同款 5分钟轻松搞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