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小孩子不懂事嘛,别计较。”这句话正在培养最可怕的孩子

2018年12月11日 侨居AU


01

用端正的态度明确边界

周末去牧场,有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玩球,无论小男孩在草地上做什么动作,奶奶都高呼:“我孙子太棒了!踢球踢得真好!将来一定是国家运动员!”

 

到了奶牛放养时间,小男孩把球往奶牛身上踢,奶奶仍旧满眼爱意:“哎呦,我孙子胆儿真大,真厉害!”

 

幸好小男孩的行为被工作人员发现,及时制止。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往往倾向于挑战界限,成为讨人嫌的“熊孩子”,这是他们作为学习者探索世界的本能,本无可厚非。

 

但当他们的行为出现偏差,家长应及时给出正确的评价,不应该觉得“好玩儿”就一味纵容。

 

因为孩子在无节制的赞美里,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值得被鼓励,更无法衡量是非对错。

 

同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有些事不只是他不可以做,爸爸妈妈也不可以做,这条边界是对所有人有约束力量的。


02


给孩子有边界的奖励

前年小姨开的美容院挣到了第一桶金,鼓励儿子学习的方式也变成丰厚的物质奖励。

 

他们的儿子开始学会攀比,跟宿舍里一个家境好的同学较上了劲儿,不给买奢侈品就嚷嚷退学。

 

罗振宇曾在《知识就是力量》中说过:给予孩子有边界的奖励。

 

比如说今天钢琴这几小节你要是练好了,奖励你玩手机一个小时;

 

这次期末考非常好,这个游戏机的使用权你可以拥有一个月;

 

当姐姐的给弟弟讲了个故事,奖励50元。

 

只要存在一定的限定额度,被奖励的行为就不至于脱离控制。

 

正因为每一次奖励有了边界,才能成为一种对良好行为的持续反馈,让孩子体会到凡事有度。

03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家长惯孩子,心疼孩子,不忍心让孩子承担自己的错误。

 

过分的溺爱只会培养出家里的“小霸王”,校园里的“小恶魔”。

 

而有些家长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给孩子灌输大道理或者训斥、惩罚孩子,孩子往往不会理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不如把说教化为行动,放开扶着孩子的手,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越界行为带来的后果:

 

孩子乱扔东西,就让他自己收拾一次房间;

 

孩子抢小伙伴的玩具,就把他心爱的玩具也收走;

 

孩子做了不尊重他人的举动,就要给造成困扰的人道歉;

 

孩子贪玩不写作业,不管熬多晚都要让他自己独立完成……

 

通过自身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用结果验证、去衡量,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是非对错。

 

想要关注更多好听的优质亲子文章,请订阅中国教育之声伴读,您可以放下手机,解放双眼,在家里陪伴孩子时或者一个人在上班的路上,静静收听,让美文伴您左右。

 



作者 | 诗媗    来源 | 小十点

编辑 | 皖新教育

推广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侨居澳洲资讯平台
澳洲热门新闻 | 政府政策更新 | 社区消息 | 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告、商业合作请微信

zhenyan1999、Angela

意见反馈请微信:DynamicQI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o0NewsTalk0o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