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新西兰公司打拼十多年,总结出“三不主义”

2018年12月11日 新西兰微财经


新 西 兰 微 财 经


作者:Irene艾林


在新西兰为洋人老板打工十多年,虽然多数时间我的职场是只有十几、二十几名同事的幼儿园,但也是酸甜苦辣咸尝了个遍。


总结跟老板和同事相处中维护个人权益的经验,可以用三个“不”来概括。


1. 要按照合同和明文规定做事,不做“模范员工”


在新西兰,你应该为老板做的,你该得到的,都会明文写好,或者在合同里,或者在有关的规章制度里。


维护自己的权益,靠的就是这些有法律效用的条文。


比如年假,婚假,丧假,产假等带薪假期,绝大多数老板都会保证。以前有个别老板想做点小手脚,员工一告一个准。


比较灰色,靠你自己来维护的也有,比如病假和加班。


在国内时,经常被“模范人物”的事迹熏陶,什么“坚持带病上班”、“把两岁的孩子扔给姥姥,吃住在项目组一个月” 。


普遍的宣传也是,你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给你荣誉和其他回报。


可是在这里,你必须为自己负责,学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你带病上班,没有人评你模范,反而你因为生病表现不佳,拖累同事,或者影响到孩子(工作对象),对你的利益有损。


有个新闻,一位幼教因为孩子不睡觉把孩子抱在怀里半小时不放,后果比较严重。后来调查发现她患孕期糖尿病,压力太大了才会有那样的行为。不管当时她为什么带病上班,上班了又做有压力的工作,该她付的责任都跑不了。


我也有过体验。


得了重感冒,因为老板之前说过那一周人手缺,最好不请假,所以就“大义凛然”地去上班。自己难受不说,忘性特大,还把感冒传染给了同事。跟家长聊天时喉咙嘶哑,影响肯定也不好。最后,因为得不到休息,感冒加重,整个周末都在床上度过,害得家人来照顾我。


后来我就知道了。真的生病严重,即使已经上了班,感觉不好还是要去找老板请假:“I know you are gonna hate this. I really feel sick... (我知道你会讨厌的,但是我真的病重...)” 


从老板方面来说,她也不愿意为可能的后果承担责任。



几个月前我不小心扭伤了腰,自己感觉没什么,医生建议我最好每天只上半天班,避免抱举重物。老板看了医生的证明,立马给了我一周病假。她说医生的证明跟圣旨差不多(over-write everything)。


至于加班,除非是写进了合同里的,其他的加班,只能发生在你自己喜欢的前提下。


我工作的幼儿园,合同写明年薪制,里面包括了每月例会、特殊事件的加班费。


比如上周五我们幼儿园圣诞趴体,我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6点多,其他的全职员工也都在所有家长离开、一切清理完毕以后才下班。而几个代班老师到点就回家,因为人家的合同里没有这个规定。


至于把工作带回家,没有人规定你必须这么做。除非你自己喜欢,比如想把学习故事写得更好一些带回家来写,在家里给家长回信等等(这事我常做)。


在国内职场,还有一个人人心照不宣的金典:跟老板搞好关系。在新西兰没这个必要。除非你和老板是朋友,否则只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足够。


我工作这些年,先后跟几个老板共事,关系都比较融洽,但从没有给老板送过任何私人礼物,参与过任何私人庆祝。度假回来,都是带一些吃的所有同事一起分享。


当然如果你打心眼儿里喜欢跟老板搞好关系,满足你的心理需要,那随便你了。


(其实就是在国内职场,真的需要这么做吗?“你为老板卖命15年,老板辞掉你只要5分钟”,不是个例。)



2.诚实面对自己的需求,不做“铁人”


上世纪有位王进喜,是最好最优秀的石油工人,可以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称为“铁人”。 


我从事幼教后的第一位老板Michele 也可以称得上“铁人”。她五六十岁的年纪,精瘦身材,开了超过十家幼儿园和其他的公司,每天处理上百件事物。听说她凌晨三、四点还叮叮叮地发送email, 第二天全天主持讲座都不犯困。


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铁人”,不能拿“铁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经理讲过一件事。说她刚开始在Michele手下做事时,感觉自己也应该像她那样工作,晚上加班回复信件,周末带孩子去加班。但后来感觉个人精力、家庭方面都受不了了,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和需求。


我也有过类似感觉:某同事每月写十几个孩子的学习故事,篇篇都是精华;某同事一个人配两个代班老师,班级情况样样都好;我也该做到那个程度。


可实际上我按那个标准去努力,很快精神压力加重,反而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家庭。


所以还是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状态和能力,能做到的就做到,需要帮助的,就向老板提出要求。


我们房间的师生比是1:5,一般三个老师十五个孩子,有时候超了一两个孩子也可以对付。但是当班里有几个孩子是刚进来的,需要时间适应流程和仪式,有一两个孩子咬人,需要近距离看着,班里的气氛就不一样了,老师们会感觉质量下降,压力加大。


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找领导,请求在需要的时间段增加人手。领导听过理由,从来没有说过“你们自己想办法”一类的话,都是马上安排代班老师过来。


五个月前,我们班一个老师离职,暂时我跟房间里另一个同事分担班上所有孩子的学习故事。要说如果带回家写学习故事,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想想我自己已经有多忙:种菜,看剧,写公号;还有同事的利益。所以我去跟经理提出给我们第三个老师的non-contact time (文案时间)。经理认为我的要求合情合理,每个星期都保证给我们加两个小时。


(其实这期间因为精神压力,我还要求过其他支援,并且得到了大力支持。个中情由很多,以后在另一个文章里写。)


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的“小事”。对有的人可能无所谓,要不要都行,但如果对你的身心有影响,就要如实提出来。


比如,原来劳动法规定每工作四小时,中间应该有一个十分钟或十五分钟的茶歇时间,现在已经变成员工和老板协商是否需要茶歇和所需时长。有的老板就会撤掉茶歇时间,只是说“你需要时就去休息”。


这个时候,真的需要诚实遵从你自己的身体信号。有的人可能不需要,但我如果没有这十分钟,到午饭时就感觉特别累,那我就需要茶歇时间,来保证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


3.用语言明确提出自己的诉求,不演“内心戏”


我们中国人讲内敛,又有“面子”文化,感觉当面对别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满,很难为情。


虽然觉得说出来“不好看”,但内心还是有沟通的需求,所以就用表情、用行为动作来表现,希望别人猜到自己的“内心戏”,做出回应。


但是很可惜,在不同文化里长大的老板和同事不理解你的意思,很多时候,你的情绪只能梗在心里,你的诉求得不到回应,让你自己痛苦不堪。


其实,不管你的感受是因为误会,还是对方真的伤害到你,明确跟对方说出来,都是最好的办法。


不久前,有位同行在“新西兰幼教学会”聊天群里求助,说经理群发的禁止员工间散布流言蜚语的信件,用了“Chinese wisper”这个词,尽管知道经理的意思是 “流言蜚语”,但这位同行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她给经理写信说了自己的感受,经理马上回消息道歉,然后修改了群发信件。(对不起未经允许就使用这个例子,因为聊天记录丢失,没有找到原楼主)


这是一个明确自己诉求的正面例子。事情处理得及时,自己不必难过,经理也改进了工作。


我也曾帮助我们经理进步。


她平时很忙,只在需要时才到教室里去。每次到教室,匆匆来匆匆去,但往往会指出一些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墙上的颜料要擦掉”,“鱼缸需要换水了”,“墙上的照片需要更新了”等等。


虽然她说的都是事实,但我们心里会不舒服: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情,她都看不到,却只看到我们还没来得及做的。员工感觉不满,但只是私底下抱怨几句,没有人去跟经理说自己的感受。


有次我跟经理一起去PD,在车上我说了这个事情。经理非常感谢,说她因为到班上的时间很短,不了解前因后果,说的时候也没有太多考虑,只说自己看到的,没有意识到影响了员工的感受,以后会注意。并说如果以后还有类似情况,请老师们及时指出。


从那以后,发现经理果然说的正面评价多了一些,老师们感觉受到激励。



相反,如果我们不是用语言表达,而是上演“内心戏”,受伤的就是自己。


一位华人同行的孩子在自己幼儿园,别的老师关门时不小心把孩子手指夹住了。当时感觉是小伤,按一般程序处理,经理对所有员工重申了安全问题就过去了。但是孩子后来伤口发炎,去了急诊包扎、开药。


这位既是老师又是妈妈的朋友,觉得自己需要维持成熟的形象,也要维护同事间的面子。所以当急诊回来老板询问时,她故作平静地说:“没事,每天换药吃药,几天就好了。”


但其实她看着孩子痛,自己心里非常疼,也埋怨同事和老板慰问不够。话说不出来,就每次给孩子换药,都故意当着经理或同事的面,但她们一直没再询问过孩子的伤情。她心里更难受。


其实她完全可以告诉经理和同事,她很心疼孩子,很难过,任谁都会给她一个拥抱和关切的安慰。


如果这些还不够,还可以说希望孩子在家休息几天,自己病假在家陪孩子。

如果幼儿园某个孩子的妈妈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到了自己身上,怎么就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忽视了作为妈妈的感受和要求呢?


你自己不说,别人谁知道呢?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事物,哪有闲心去看你的表情,猜测你的动作是什么意思。


同样,如果同事侵犯了你的利益,更要明确地用语言沟通。


比方说,有的同事上班踩点来,进房间后放包,问候,五六分钟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有的同事茶歇超时,使所有的同事的茶歇都拖后,影响到以后的活动;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但都侵害了你的利益。


有人说这是小事,为这个跟同事不愉快不值得;有人说同事只是偶尔为之,下次可能就不这样了。


但事实是,小事会影响到一天的工作安排,影响到你的心情;偶尔为之的事情会成为常态,让你耿耿于怀,当你受不了了终于跟同事指出,他还会怼你:“如果这是错的,你为什么以前不告诉我?”


所以,为自己的利益、为工作顺利着想,同时也为同事的成长着想,都需明确地跟同事沟通。


沟通时最好不带评判,只描述具体的事实,而且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效果会比较好。


“I noticed that in the last two days, you came to work just after 8 o'clock, and then about 5 to 6 minutes you had to  put your things away and say hello to everyone. The children were standing by the door waiting for you to open up outside. Is everything okay?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to help you? ” (“我注意到这两天你8点以后才来上班,然后你放包啊,打招呼啊再用五六分钟, 几个孩子在那儿等你开门。你一切还好吗?我可以帮你什么吗?”)


其实,很多时候同事只是不知道这么做你很介意,或者还没有养成遵守工作纪律的习惯,你的提醒,对他来说是一种成长。


如果你这么做他还是不改变,或者有什么个人私事干扰了他,那可能需要提交领导处理和支持。


另一方面,有时候,是我们的态度,影响了别人对我们的态度。


比如,如果同事占你一点小便宜,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同事可能会感激,但也有同事会觉得你软弱,可以时不时地利用你。


一位入职不久的同行说,她原来在幼儿园做学生老师,习惯了把正式老师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自己正用着什么工具,别人要用就赶紧让出来。后来她成了正式老师,一次自己的文案时间到了,一个同事占着电脑不给她。


她在那同事周围晃来晃去十几分钟,那同事根本没注意到。


另一个同事看不下去了,问她:“现在是你的文案时间吧?” “是啊。”


但是用电脑的同事还是无动于衷。


她感觉特郁闷。


我听了她的讲述也很郁闷。


真的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啊:“Sorry, I need the computer to do my non contact. ”


当一个孩子因为别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而大哭,我们跟孩子示范语言:“stop, I don't like it!”


我们自己,也不要忘了使用语言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和诉求。


回顾这个“三不”主义:不做“模范员工”,不做“铁人”,不演“内心戏”,其实就一句话:在老板和同事面前真实做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保证自己的身心愉快。


听上去都是关于维护个人权益,跟老板的利益似乎是对立的。


事实上,每个聪明的老板,都会喜欢这样的员工。


既是公司CEO,又是心理学家的Shawn Achor 在他的Ted演讲里说过:


当你心情愉快时,多巴胺进入你的大脑系统,一是让你更快乐,二是打开大脑中所有的学习中心,大脑运转会更成功,我们会工作得更努力,更快速,更聪明。做医生的,诊断率会提高,搞销售的,成功率提高。


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幼儿园的声誉会更好,老板的收益自然会节节攀升。


这才是对老板付你薪水的最好回报。


相关阅读:

我说我很怂,但没说你可以占我便宜!

做幼教后的第一次跳槽,拯救了我的自信

为什么有的幼儿老师那么享受自己的工作?|| 说说“仪式”

做幼教一天忙到晚,哪有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孩子?

送孩子升班

躲不开的自省文:我在海外幼教专业学到的好东西,竟然跟咪蒙推崇的东西一样?

新西兰幼儿园的课程实例(2-3岁班)

两岁孩子给我们的视觉盛宴 ||  幼儿艺术展

新西兰的幼儿园怎么过儿童节?

在新西兰做幼教:如何用1个月时间改造一个乱班

快速解决幼儿纠纷的“非政治正确”方法


授权转载自槭树街艾林



新西兰微财经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新西兰核心消息推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