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爱巧克力,也许没有哪一个地方的人比澳大利亚人“疯狂”。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耗32kg巧克力。同时,根据食品行业数据反映,过半澳大利亚人口平均四周消耗至少一个巧克力棒。而研究发现,大多数澳大利亚巧克力棒食用者同时每四周也会食用巧克力块和盒装巧克力……澳大利人对于巧克力热情可见一斑。
在世界知名巧克力充斥市场时,澳大利亚本土品牌巧克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衍生出了自己的风格,尤其带着时尚雅致包装的巧克力品牌活跃在市场上,赢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下面为吃货们盘点小众澳大利亚巧克力,也许你能找到巧克力让澳大利亚人“难以自拔”的原因。
The Ministry of Chocolate
坚持匠心取于自然
The Ministry of Chocolate是一家家族企业。他们坚持现场制作高品质的巧克力,并为很多企业供应产品:豪华酒店、酿酒厂和特色巧克力店。
从穿梭于墨尔本大小农夫市集开始,夫妻团队Drew和Karin Maddison在小家庭作坊打拼至今,拥有偌大的专业工场作为制作基地。丈夫Drew Maddison是糕点厨师和巧克力手艺人。The Ministry of Chocolate采用独特的方法,让顾客能够看到并感受与巧克力的更多联系 ——这是他们从欧洲传入的新概念。
The Ministry of Chocolate非常注重高质量的产品,并始终坚持采用从农场新鲜生产原料。Drew认为澳大利亚的优质食品资源是令他们的巧克力产品在其他国家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Pana Organic
有“环保意识”的素食巧克力
从玻利维亚手工采摘的可可豆荚、菲律宾的椰子、来自秘鲁的冷压可可脂到印度尼西亚椰子花蜜……这些都是Pana Organic巧克力的原料之一。Pana Organic巧克力是坚持纯素食的巧克力生产商。所有产品均不含防腐剂、无麸质、无乳制品和大豆,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巧克力。
品牌创始人Pana Barbounis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创造了Pana Chocolate品牌,他旨在建立一个全世界都可以享用的巧克力世界。Pana Barnounis从巧克力制作、包装和再骑上摩托车配送每一块巧克力开始,慢慢拓展出他今天的团队。如今,Pana Organic制作出成千上万块巧克力送到澳大利亚各地乃至全球。
同时,Pana Barbounis希望为地球带来更友好的影响。于是Pana Chocolate每年都在澳大利亚当地参与植树项目,到2017年底,Pana Barbounis已经种植了50,000棵树。
Bahen& Co. Chocolate
稀有可可豆从农场到货架
来自西澳州的Bahen&Co总部位于玛格丽特河(Margaret River),坚持用石磨工艺将可可豆制作成巧克力块。
Bahen & Co采用优质的可可豆并与产地农民建立长期关系。他们的可可豆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和巴西,通过直接支付来削减中间商差额,并支付尊重农民努力的价格来以支持公平贸易。在这过程中他们与许多稀有品种的可可豆农场建立联系,力求百分百直接交易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质素。
Noosa Chocolate Factory
意想不到的巧克力搭配
Noosa巧克力工厂于2008年在昆士兰州创立,最初专注在巧克力涂层业务。随后工厂开始了自己的零售系列,Noosa现在手工制作了一些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产品。
创始人Chris和Amy与优质的澳大利亚农场合作,并使用尖端技术创造巧克力涂层美食:如瓦伦西亚橙啫喱板、冰维多利亚巧克力草莓、Kingaroy可可粉花生等等。当中最出名的要数Rocky Road 岩石路——将柔软的手工制作的棉花糖与Noosa的秘方配方草莓果冻相结合,并用Noosa巧克力工厂小批量新鲜巧克力包裹,在店里新鲜分装享用。
店里产品从黑巧克力到牛奶白巧克力均不含棕榈油和麸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产品新鲜质素Noosa并未设立网上商店。
Koko Black
有自己独特性格的巧克力
Koko Black每一款巧克力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故事,目前已拥有超过100产品。每款巧克力均采用最优质的比利时巧克力原料手工制作。Koko Black坚持使用澳大利亚当地种植优质原材料,例如塔斯马尼亚leatherwood 蜂蜜和坚果。
自2001年,Koko Black开始他们的发现巧克力精髓之旅。他们认为当时澳大利亚的巧克力产品并未完美体现澳大利亚精神,于是Koko Black的创始人们前往德国学习从豆制作巧克力的艺术。然后在比利时他们找到了富有才华的巧克力制造商并在那里创造了Koko Black的经典系列。
2003年,Koko Black的旗舰店在墨尔本著名的皇家拱廊开业,如今消费者可在澳大利亚各大城市找到他们的身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