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读文学翻译课程时,我在学什么 | MA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课程分享

2018年12月21日 英国华威大学


duang!duang!duang!本期主页菌邀请到了华威大学MA文学翻译专业毕业生—姚学姐来分享设立在华威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学院下的MA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感兴趣的旁友也可以邮件Dr Chantal Wright<[email protected]>进行咨询哦。


PS: 华威大学的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也开设了MA Translation and Cultures课程,感兴趣的旁友可以浏览官网仔细了解哦


英语与比较文学系简介

Department of English and Comparative Literary Studies作为全球top20的英语系,在英国大学卫报学科排名、英国大学完全指南学科排名和Times英国大学学科排名中,均排在前十。其在诗歌、戏剧和小说的文学研究实力享誉世界,创意写作在2018年Times英国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一名。

此院系目前下设的授课型硕士课程有:

MA in English Literature

MA in World Literature

MA in Writing

MA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MA in Critical and Cultural Theory

MA in English and Drama

目前总计有110名学生在英语与比较文学系就读硕士或博士课程。


↓ 姚学姐就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几个方面来谈下MA文学翻译研究课程

Q1 什么样的背景可以申请?

对于文学、翻译感兴趣,有志于从事翻译相关职业的本科毕业生。


我们那年班上两学期都能在核心课程上见到的一共九位同学。其中两个人来自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 and Cultures。其余都是我们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的同学, 这七人中,有三人本科读的是翻译,三人读的是英国文学。我本科专业比较离题,读的是对外汉语,记得在PS中特别强调了对于翻译的兴趣,对于中国文学英译兴趣尤深,希望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外译blabla……



当时,申请过程中还有笔试,要求将一段中国文学的文字英译,译文在250词就可以。我那时(2014年)翻译了张岱《项脊轩志》的末尾几段,宣称自己十分希望将丰富的中国古外文学外译,但现在做的却是当代中国文学英译。想到自己4年间的变化,也是有些感慨。好在我还走在翻译的路上,并且决定要继续走下去。


Q2 我在MA文学翻译研究学习了什么?

我的专业名称其实是MA翻译与跨文化研究(MA in Translation and Transcultural Studies),如今这门课的名称改成了MA文学翻译研究(MA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可以说对于课程内容概括得更为精准了。毕竟在这个机器与AI正在逐渐取代翻译的时代,可能只有文学翻译是很难被取代的东西了吧。


秋季和春季学期我们一共上了五门课,其中两门为“core”(必修课), 一门为可选必修课,两门为选修课。必修课第一学期授课内容以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的翻译理论为主。比较文学界的大拿Susan Bassnett 曾经是华威大学的副校长,并且建立了华威的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


翻译理论看起来会有些枯燥,有些理论很难梳理清楚它们的差别。但是越接近当代,理论越有趣。比如九十年代末时出现的翻译目的理论(Skopos theory),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这样一来,译者就有了一定的自由,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译文的形式和内容。译者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与创造力对于接受较为传统教育的中国学生(我)和西班牙学生的震动比较大。我们对于翻译的认识还停留在“译文必须遵循原文”的基础阶段。


下学期的必修课程文学翻译与创意(再)写作工作坊要轻松并且有趣很多。因为导师Chantal会介绍翻译界中关于翻译最前沿的观点,并且将理论与实际翻译相结合。比如说,诗歌的翻译可以是创造性的,甚至可以用图形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说第二外语,那么她在表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翻译自己。总之,“翻译”在这门课程里已经成为了非常抽象的一种行为。 Chantal在这门课中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鼓励我们去寻找一个文本在英文中的最佳对等形式。


我们在课上也会讨论“loss and gain in translation”的问题。但是Chantal鼓励我们多去注意一个翻译文本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更多去相信译者的选择 ,而不是所有译文出现问题都要责怪译者错译、漏译。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译者需要对自己的译文负责,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对于用语反复衡量,之后再作出自己可以找到的最优选择。


华威翻译课程的精华正在这里:它要求译者成长为有责任感的译者,并且鼓励他们站在创作的角度看自己的作品。


Q3课程优势有哪些?会遇到哪些挑战?

首先放上课程介绍的链接:

https://warwick.ac.uk/fac/arts/english/currentstudents/pg/masters/malts


MA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是English and Comparative Literary Studies 下面的Taught MA课程,因此借English Department的光,我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英语专业的创意写作课与其他文学相关的课程, 英语专业的课程会出现在课程介绍页面中的Elective Course下面。开学后即可根据兴趣选择。


个人非常推荐创意写作课程,而且虚构写作可能是比非虚构写作更好的选择。我们那一年授课老师是美国作家David Vann。写作是非常奇妙的过程。写,改写,再改写。几次下来,你发现自己可能有些远离最初的起点,又可能发现自己还是在原点,可是心里对于一个事情的看法再也不一样。


因为选修了英国文学课,其中必然会涉及的文学理论是我遇到的挑战之一。我本科接触过英国文学课,但是真的是total disaster 啊,那个文学理论我其实就算是到了研究生时期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写完的。如何在学术写作中结合文学套用文学理论的方式是一大难点。


第二个挑战就是语言。当写的或翻译的东西被拿到课堂上给大家一起读的时候,我就开始发现自己总会有一点点心虚,总会觉得写得东西不完美,可以再改一改。但是英语不管怎样都是第二外语,所以总是会这里、那里觉得不对劲。学院有可以帮助你修改语言的专业人员,建议大家安排好时间,尽早完成写作可以较早预约。


第三个挑战就是拖延症。讲真,这是每个读书的人需要克服的一个坏毛病。在此不再赘述。多多参与PG Hub组织的社交活动可以将你从床上拉起来,有些基础社交,也有助于改善这个毛病。


Q4 从华威毕业之后……

2018年年初,参加完毕业典礼回到北京,正式开始考虑找一份工作。终于到了这个阶段,开始从各个渠道投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不断经受面试的洗礼。在国内的大环境下,互联网行业是香饽饽,一入行起薪就很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是选择了进入出版行业——离内容更近,离书更近。我相信无论这个行业怎样“夕阳”,书籍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可否认的。出版可能是喜欢文字的人都会考虑的选择吧。


现在我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为纸托邦(@PaperRepublic)工作。除却做项目的时间,我是个自由职业者,刚刚完成自己第一本书的翻译。职业规划上,我目前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出版业有一些作为,目标是做第一流的内容提供者。我想我会继续走在文学翻译、做书出版的“康庄”大道上。


而我们专业的其他同学,有的继续读博,有的留校做学生工作,有的在英国做汽车售后服务……笔译(以及包括口译的翻译)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谋生的职业,目前也没有很清晰的认知。很多人告诉我,语言只是辅助;很多学翻译的人感慨翻译仅仅是“语言外壳”,为了长远的考虑,结合自身的兴趣我有朋友放弃了翻译,选择做内容至上的咨询分析。


其实无论做何样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要不抱偏见得,不断去寻找,不断争取,不断尝试。我想,这是华威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课。

胖胖主页菌这波干货忒给力了!感谢学霸学姐这期和我们一起分享MA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课程!值得敲黑板的是,这门课程对雅思要求很高呦,有意2019年秋季就读此课程的童鞋可在官网浏览更多详细信息,录取要求部分截图给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专业信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