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自律的孩子,都有一个能“忍”的妈妈

2018年12月23日 侨居AU


作者 | 若杉


01

妈妈们在聊天时,总会谈到孩子的各种小毛病,

比如,磨蹭、不按时起床、不按时完成作业、

丢三落四等小毛病

但我的一朋友,总是非常优雅淡定。

 

朋友的女儿7岁,

早已经习惯了晚上睡前

准备好第二天上用的书本;

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整整齐齐叠在枕边;

还渐渐懂得给妈妈列清单,

比如,妈妈去超市,她写好自己需要的东西,

让妈妈帮忙采购;

幼儿园组织郊游,

也能一项项列好自己需要准备的东西。

 

许多妈妈跟朋友讨教经验,

她总是笑笑说:

“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忍得住。”

朋友说,她也曾经大清早起来,

眼看着时间来不及,急得跳脚,

小朋友不紧不慢地洗脸、吃饭,

一副漫不经心、时间于我无关的样子。

 

被催急了,小朋友悠悠地吐出一句:

“我们小朋友啊,做事就是慢吞吞的,

你越催,我们就越慢。”

 

弄得她哭笑不得。

 

后来,她检讨自己,

觉得这样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跟孩子谈判:

“以后我们早上7:10出门,

你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妈妈只会提醒你,

不会催你,如果你做不到,后果自己承担哦。

 

一开始,小朋友似懂非懂,也没太当回事。

依然赖床,依然慢慢地刷牙洗脸吃早餐。

朋友在一旁看着,愣是忍着没出声,

等到孩子收拾好东西出门时,

离上课时间只剩下10分钟。

 

毫无疑问,孩子上课迟到,挨了老师的批评。

 

放学后,小朋友满脸委屈,怪妈妈送她晚了

接下来的几天,闹钟响后,

小朋友依旧翻身睡过去了,依旧迟到。

这样过了几次后,

当闹铃响起,妈妈再次提醒时,

小朋友已经开始乖乖起床了

 

在起床“战役”胜利后,

朋友开始渐渐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比如,一周早餐吃什么,会让小朋友自己安排,

而她自己则负责采购;

再比如,小朋友爱美,

她把每天穿衣搭配的权利也交给了孩子。

慢慢地,

孩子会的越来越多,

现在几乎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了。

 

因此,当你希望孩子自律、

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时,不妨多忍一忍,

看着孩子犯错不去插手,

看着孩子慢吞吞的不去帮忙

甚至明知孩子会承受教训,也放手让他去尝试。

我们要做一个陪练而不是比赛的主导者,

唯有此,才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02

 

但“忍”这件事,并不容易。

也不是每个为人父母的,都忍得下去的。

 

前两天,有一则新闻:

 一个来自福建,11岁的小朋友亮亮,

带着父亲洪舒靖环游世界。

一路上,钱包由儿子掌握,路线由儿子规划,

吃住行全由儿子来定主意,

自己则负责骑摩托车带着他完成旅游。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父亲说:

“第二天的目的地都是让孩子定的,

住宿的地点也让他自己选择,

连吃饭都让他做决定。

我想让他学会生活中的事情都自己做决定,

以及面对自己的决定带来的任何后果。”

 

他们一路向北,

经过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山东、

河北、抵达北京;

然后再从北京一路向南,经过河北、陕西、

山西、重庆、湖北、湖南、广东,再回到福建。

 

一路上,亮亮不仅坚持利用晚上的时间写作业,

还自己整理行李、录视屏日记、

制定第二天的旅行计划,

父亲则负责为儿子洗衣服。

 

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他所能想到的,

陪伴儿子成长、培养独立和自律最好的方式。

我们可以想象,这一路,

父亲需要眼睁睁看着孩子犯多少错,

可一旦“忍”住了,孩子自然会看到,

自己的决定会取得怎样的后果,

从而,更好的去做下一次这样的决策。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

但是,当我们成为父母,

便不由地想节省孩子成长的成本,

不由自主地去为孩子做各种决定。


眼看着孩子犯错不插手,

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只要你忍得住,

孩子的收获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自律、独立,

但是,你不肯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又如何独立?

 

而只有当孩子能感受到

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自律,

而不是把生活的责任

都寄托在父母或者别人身上。

 

03

我们本能地想竭尽所能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所以,当孩子有一点点不好的时候,

我们会怀着焦急的心告诉他怎样更好;

当孩子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

我们又心疼的想要插手,帮他度过难关。

 

但是,我们始终要明白的是,

我们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导师,成长的陪伴者,

唯独不能成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

我们得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长大。

 

想要做一个能“忍“的妈妈,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你得学会缓解自己的焦虑

其实,大多数的情况下,父母忍不住的控制,

源自于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焦虑。

 

这个时候,

采用“最糟情境预测”的方法会非常有效。

比如,孩子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

最糟的情况是,以后孩子出国,英语成绩受限。

但是,我们同时会有一个解决方案:

第一,不考虑出国留学这条路;

第二,孩子坚持出国留学,这个时候,

当他自己做出了选择,

学英语的动力会自然增强。

当这样考虑的时候,焦虑会少很多,

也不会在此刻就急切地强迫孩子

一定要把英文学好。

其次,学会倾听孩子的自我期许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对于孩子过高的要求,

来自于我们尚且没有搞清楚

自己希望孩子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于是,拼命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

这么做的初衷,

无非是希望孩子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能懂得十八班武艺,在任何场合,

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这个时候,请试着去倾听孩子自己的选择,

问问他究竟喜欢什么,愿意学习什么,

跟着孩子的步伐走,

而不是武断的做一个发号施令者。

 

最后,放弃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也便没有完美的妈妈,

即使我们真的成为了完美的妈妈,

那也一定是剥夺了孩子的另一种能力。

比如,自我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挫折、在逆境中扭转局面、

赢取良好结果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

都是我们成长、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所以,请放弃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一个快乐、不焦虑的妈妈

远比一个完美的妈妈重要得多!


作者:若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家媒体平台签约作者。新书《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近期上市。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