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澳洲红领巾 ID:honglingjinau
初到澳洲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由衷觉得:澳大利亚真干净啊!
宽敞的马路上看不到任何垃圾,而就算人群拥挤的city,也看不到乱扔垃圾的现象。
除此以外,还有每家每户分类明确的垃圾桶。
红色:普通垃圾,剩饭剩菜等不可回收的垃圾。
黄色:可回收垃圾,塑料、金属、废纸、玻璃、布料等。
绿色:绿色垃圾,杂草、树枝树叶等。
但事实上
澳大利亚的人均产垃圾量,
高居世界第二!
澳洲每人每年平均产生1.1吨垃圾!
相当于每人每天3.4公斤!
这些垃圾大部分都是固体垃圾,其中包括极难处理的塑料垃圾和电子垃圾。
就在去年7月份,澳洲媒体一片哀嚎:澳洲将要被垃圾填满了,因为中国拒绝接收我们的垃圾...
人们这才知道,澳洲能够一直保持环境,愿意在于他们将垃圾转移了...
在澳洲,每个地区一般都设有垃圾回收部,每天都会有卡车将垃圾送进流水线。
然后就会有分拣工人对着装满垃圾的流水线工作,挑出值得回收利用的废品。
最终,废弃的垃圾就会被装箱打包,送到中国。
是的,这些国外生产出来的巨量垃圾,最后污染的是中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每天都有装满垃圾的巨轮,行驶在海上或停靠在码头。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发达国家而来,目的地则是像中国、印度、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当然,中国是最大的接收国。
有报道称,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去年接收了全球56%的垃圾,进口超过730万吨废塑料,总值达37亿美元。
上一次洋垃圾被人关注,还是在几年前。因《垃圾围城》系列纪录片引发关注的摄影师王久良,花了三年时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塑料王国》。
这部纪录片披露了各国废旧塑料进口到中国后,被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继而引发了部分地方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
在向媒体公开的26分钟剪辑版中,镜头从美国东岸的垃圾回收垃圾分类中心出发,跟随洋废塑料穿越大洋,走过海关,进入中国的废塑料回收利用集散地,被挑拣、分解、处理再利用。
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二十世纪末。199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野蛮扩张的阶段。洋垃圾就是这个时候悄悄进入中国的。
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翻了十倍,从450万吨增长到4500万吨,已经成为了一项大宗交易品。
在全国各地,都开设有专门的洋垃圾回收机构和场地,为西方人民改善生存环境做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
欧盟27国同样依赖中国接收废弃物,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而根据英国《卫报》的统计,英国每年有270万吨废塑料流向中国,占到该国塑料垃圾产量的2/3。
洋垃圾利益环节:
美国的垃圾回收企业摆脱了难以处理的塑料;
中国小厂收获了中间利润和废塑料与新塑料之间的差价;
欧洲消费者得到了廉价的打火机;
就连帮助转运这些材料的物流企业也收到了运输费——如果是非法夹带的话收益则更高。
正是因为这个链条运转流畅,在中国低端制造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盈利模式,才让所谓的“洋垃圾”进口屡禁不止。在支持者的眼里看来,这个收益链条的最优美之处在于,在这个垃圾循环的逻辑之中,没有人受到了损失。
看似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呢?洋垃圾对于中国的危害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在庞大的利益链条之下,唯有环境和环境污染中的中国百姓在哭泣。洋垃圾当中隐藏的致命因子对环境和附近人员造成的杀伤几乎无人关心。
▼很多时候却是这样的
洋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不够完全的分拣。当这些洋垃圾流入中国,为了使原材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回收机构通常会雇佣大量人员进行手工分拣。
▼《塑料王国》中出镜的分拣工大姐
分类失效的洋垃圾有可能被有害物质污染,对于分拣人员的身体健康是致命的伤害。
1996年,新疆某工厂无意中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了100多吨放射性金属。次年,一名美国商人被判刑,原因是走私200多吨未标记为废纸的未分类垃圾。
▼《垃圾围城》中的拾荒者
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会进入焚化炉——最终变成飞灰和有机废气飘散入空气。如果温度控制不当,有机废气会含有致癌物质如二噁英、飞灰会吸附着汞镉等重金属,结伴钻进附近居民的肺里……
纪录片《塑料王国》中有一个场景让人深思...
这只是不适当的垃圾回收流程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更多情况下,垃圾只是稍有毒性。饮料瓶中可能留存着腐烂的食物和纸巾,电子垃圾的塑料板上则有重金属元器件,废报纸上的油墨在再生过程中会污染河流……
长期累积对生命质量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无论垃圾出口国的环保主义者和大企业如何标榜自己已经在环保方面做到仁至义尽,垃圾在利用过程中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仍然现实存在。
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洋垃圾中的电子垃圾和废塑料垃圾等是不可降解的,尤其电子垃圾包含1000多种不同成分,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存在潜在的、长期性的影响。
污染环境
洋垃圾加工利用产业,主要依靠人工分拣、手工拆解。在广东省贵屿等地,以原始落后“酸洗”“烧板”的方法拆解电子废弃物,废气废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河水被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还应注意到,处理洋垃圾大都以粗放的小作坊为加工点,耗费大量能源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后,环境治理成本非常高,是其产生利润的成百上千倍。
抽查进口洋垃圾环保不合格原因如下:
危害健康
洋垃圾携带的病毒、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直接感染从业人员,加工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会损害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
集贸市场销售的非法入境旧服装也是典型的洋垃圾,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严令禁止进口及销售。旧服装的来源广泛,但主要出自国外的垃圾场和太平间,服装上沾满大量细菌,如结核杆菌、鼠疫、霍乱等各种疾病传染源。穿着后,会使人感染各种皮肤疾病或其他疾病,有些病菌存在引发大面积疫情的严重危害,危及身体健康。在市场上偷偷销售的旧服装虽经洗涤熨烫加工,但仍是传染疾病的污染源。
中国为何全面禁止洋垃圾?
中国在送交WTO中的文件表示,一般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垃圾中,常掺杂有为数不少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污染中国环境,为了保护环境与人民的健康,中国要调整垃圾进口法规,拒收高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禁令将于2017年年底生效。
北京周边,来自城市的垃圾,用卡车倒在这里
把北京垃圾堆放场在地图上标记一下,就是这效果
而在中国某小镇,充满着垃圾处理作坊,而这些垃圾都是进口的。
非法垃圾处理作坊,工人用手分拣垃圾
太小的孩子,妈妈工作时只能背背上,脸上爬满苍蝇
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会被扔在路边,就地焚烧,黑烟笼罩整个小镇
一家垃圾厂每小时可以抽取50吨地下水,大概是200多人每日生活用水量
洗完之后水的去向......
除了河流,洗完垃圾的水,还能去哪里?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2016年中国接收全球56%的垃圾,进口超过730万吨废塑料,总值达37亿美元。我国进口“洋垃圾”问题屡禁不止,而这其中,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
有专家表示:“走私‘洋垃圾’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存在暴利。国外一包数百件的旧衣物,可能不值几个钱,但偷运到中国后,经过分拣整理,每件能以几十甚至数百元价格出售。”非法倒卖“洋垃圾”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
《金融时报》称,中国垃圾进口禁令的影响已开始显现。迄今中国内地有数十人因试图进口非法垃圾被捕;在中国香港,废纸堆积在街头,因为这些垃圾无法再进入中国内地。
已经被毒害的中国
接受了这么多年垃圾,再加上高速发展,代价就是污染严重。
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雾霾!
这已经是困扰大部分中国城市的严肃问题。
尤其是到了冬天,天地之间迷迷蒙蒙...能见度不足3米。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京因为雾霾问题频频登上外媒的版面。
《时代》:从视频中能看到北京的空气污染有多么严重。
《财富》:北京雾霾拉响红色警报,一位路人表示,自己看不清信号灯,已经连闯了6个红灯了。
说来可笑,这些国家的媒体疯狂的抨击中国的污染问题,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中国接受洋垃圾,他们还能沾沾自喜的表示自己国家环境一流吗?
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拒绝接收洋垃圾之后,各个国家一阵哀嚎。
甚至还有人撰文攻击中国这样的决定不合理...
原来不去牺牲自己国家环境接收垃圾,在这些人看来是一种错误。
在最近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美国代表对中国的禁令表示反对,声称这样做将会导致世界环境恶化,持续下去的话世界资源垃圾循环利用系统会陷入混乱,海洋垃圾将会持续增加。
美国代表反对中国禁令的理由,也就获得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支持。
为什么这些国家如此紧张,没了中国的回收,他们自己的垃圾处理机制完全宕机,垃圾处理厂堆积了大量无法处理的废品。
比利时电视台亲赴垃圾场,背朝身后成千吨的垃圾,无奈地自问:我们该怎么办?
或许他们在攻击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中国会放弃这个大蛋糕。
是的,中国多年以来一直在执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
终于到了对世界垃圾说不的时候。
如今他们只能病急乱投医地奔向东南亚,急切地找到下一个垃圾场,即使那里还不具备完全安排的处理方式。
如今的中国经济,与几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深受洋垃圾之害,民众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觉醒,对洋垃圾说“不“,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中国的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寄希望于禁止令一出,洋垃圾能够彻底根治,显然有些过于乐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洋垃圾之所以大肆登陆,暴利驱使下的黑灰色产业链条是根本原因。
垃圾分类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可能也和这么多年喝惯了洋垃圾这口“毒奶“有关系。
跟洋垃圾说“不”,中国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但彻底告别洋垃圾,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
想移民澳洲看这里
澳大利亚移民干货精选
澳洲身份又升值了! 成了澳洲人, 英国, 美国, 新西兰, 想去就去!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诚意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热门国家移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