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熹文
来源: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ID:neversaynever30)
我今年29岁,住在新西兰的陶朗加,算下来已有近四年之久。
我先后住过几个城市,唯陶朗加住得尤其踏实,它占着依山傍水的位置,又有恰到好处的热闹,在多风多雨的季节,Maunganui山挡住了四面八方的坏天气,只剩这一处给太阳躲雨,这儿的人因此受了长久的照耀,皮骨肉干干净净,都有副健康的好脾气。
这有点像被上帝宠坏了的城市,人们伴着面包的香气醒来,伴着海浪声睡去,冬天去公园里拾斐济果吃,夏天到海边晒日光浴。游客们浩浩荡荡地来,相机里随便抽出一张照片,就是我小时候在童话书里看到的画面。
我很努力地很努力地才来到了这个城市。
但我从来没想过在这个城市住下一辈子。
2018的下半年,我去了三个地方,澳大利亚,斐济和祖国。
悉尼是繁华的,灯火霓虹让人舍不得睡去,墨尔本是艺术的,一首首街头艺人的歌被我揣进心窝里,斐济小岛上的生活淳朴而简单,慢下来的日子使人内心纯粹,家乡则依旧安逸,熟悉的风光给了我安全感。
我从不阻止自己的想象,我在旅途中寻寻觅觅着,也许世界上还有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地方,是曾驻留过的某个地方,还是未探索过的欧洲小城?是哪个世界级的繁华都市,还是某个小桥流水人家的镇子?
经历过数个城市的人和事,快到30岁的我始终把旅行当作人生的必修课,走过越多的城市,便越觉得再多去看看的必要。
同恋爱一样,年轻的时候,爱的范围那么小,一点点糊涂的喜欢就能把两个人栓在一起,越长大越爱得挑剔,是因为见到的人多起来,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其间冷静地看着、仔细地想着、等待着缘分,最后才摸清了自己的心愿。
我告诉自己,35岁前,千万别决心在一个城市住一辈子。
在英国读了几年书的读者,在微信上急急找到我,“我的签证快要到期,如果不能留在伦敦,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毕业后随男友去北京闯荡的朋友,分手几年后依旧在那里生活,她一直抱怨在北京生存的代价,却迟迟不敢搬到心心念念的杭州。
旅途中遇到的朋友,坦诚说这是她第一次出门旅行,人生二十几年全部在家乡生活,出了门才第一次发现比家乡更好的地方。
人要多经历才有得比较,要多努力才有能力选择,既要有勇气决定去哪里生活,还要看开一个城市和自己之间的缘分。
有时城市不留人,那就尊重缘分,世界上一定还有属于你的地方;在一个城市里住得不开心,就赚足底气,一刻不耽搁地去你想生活的地方;踏上了远方的路,才发现家乡不是世界的中心,要提醒自己去更多的地方,才不会封锁思考的边疆。
我对在英国读书的读者说,“有时候我们爱上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城市亦如此。”
我规劝在北京生活的朋友,“如果现在不去杭州,便永远没有杭州。”
我告诉旅途中结识的朋友,“是的,我有个信条,千万别决心在一个城市住一辈子。”
我相信一个人会被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影响甚至塑造。适合你的城市滋养生命,不适合你的城市拖拽梦想,一个人在不同城市生活的结果,就是不同的人生。
我始终记得自己在二十岁出头离开家乡的场面,那时一心远走高飞,是年轻时的无畏无惧。而之后的每一次迁徙,是不断挣得的底气,我感激曾经给我养分的城市,也总是期待去探索更好的远方。人生几十载,我想象不到自己把人生耗在同一个地方。
我遇到过太多的年轻人,在北京上海喘不过气,却认定别处无路可走,有人心向远方,却迟迟不敢从家乡出发。这是从争抢铁饭碗到鼓励创业的年代,我们在谈论着跳出舒适圈的必要,可是城市呢,你又想过没有,是什么让你不敢跳出这个地方?
去一个新的城市需要什么?需要一张机票帮你探索,需要很大的勇气迈出舒适圈,需要足够的积蓄安家落户。
为什么把这个年龄定为三十五?
因为在三十五岁之前,只要肯努力,机票,勇气,积蓄,这些你一定都会有。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把这个年龄再延长一点。
人生任何时候都不该为自己设限。
明年还要去哪个地方,我不知道,今后会住在哪座城市,我还在期待。
没有在年轻时就能够被定义的人生。我只是希望自己从不会因为惰性,而在一个城市住上一辈子,不会因为不敢,而束缚住生命。
35岁前,千万别决心在一个城市住一辈子。
不要甘心当下的生活,就是自己的一辈子。
作者简介:杨熹文,常驻新西兰,青年作家,已出版《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微信号:neversaynever30,微博@杨熹文
相关阅读: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