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新闻刷爆了我们的微博:哈尔滨刘女士与丈夫离婚,儿子与奶奶一起生活,从小性格孤僻。高中时,刘女士将其送到国外,两年最少花了200万,却连预科毕业证都无法取得。回国后也天天在家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新晚报)
22岁的他,逆生长为一个“巨婴”,成了所有留学生的反面教材!
从意气风发的学子,到眼前这个22岁却怎么也长不大的“孩子”,一家人都无法接受。
长不大的“小孩”背后,都有个过分溺爱的家庭作支撑
现年22岁的男孩晨宇(化名)18岁时被父母送到新西兰留学,希望先读预科进而读本科,没想到两年的时间里晨宇不仅连预科毕业证都没拿下来,学费和各项花费加起来至少花了200万。
父母无奈之下决定让孩子回国调整,送到一所专科学校就读,然而上学不到两个月,晨宇就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执意回家,从此开始了“宅在家打游戏”、“靠父母给钱奶奶喂饭”的生活。
孩子变成这样了,父母都在干什么呢?
晨宇母亲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事业心很强,父亲是一家国企的职员,比较随遇而安。2006年春天,夫妻俩因三观不合和平分手,晨宇从此随父亲一起生活。
父母离异后,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晨宇是奶奶家的“独苗”,更是奶奶的命根子,奶奶每次都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对晨宇照顾得无微不至。
晨宇是奶奶的命根子,觉得父母的离婚给孙子造成了莫大的委屈,从此以后她决心要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来弥补孙子所受的一切。
奶奶对晨宇照顾的无微不至,父母也对晨宇有求必应。
凡是晨宇想要的,不管是父亲、母亲、还是奶奶,都是无条件满足。
惯子如杀子
十年间,晨宇母亲一心扑到工作上,从年薪几万元到年薪七八十万元,但也因此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常年的物质取代陪伴,由此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使得儿子就像一个“巨婴”,不具有任何生活能力。
其实晨宇这样的征兆完全可以很早纠正,避免悲剧。
老师曾经因为晨宇的表现联系过父母双方,但是没有人对此重视。
晨宇在学校里并没有什么朋友,成绩一直出于中下游。
2014年,晨宇在哈尔滨一所私立高中读高二,晨宇的妈妈分析了儿子的成绩,提议让儿子出国读书。
晨宇妈妈将晨宇送到新西兰读预科,希望他在新西兰继续读大学。然而,晨宇在国外的发展与妈妈的设想相差甚远:依然没有朋友,几乎不与人交流,玩游戏是他打发时间的主要途径。
在经济方面,晨宇更是毫不懂得量入为出,身处国外,一不顺心就回家,光是花在机票路费上的钱,就是10多万元。
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晨宇两年最少花费了200万元。
全家人都在咬紧牙关,满足晨宇的需求,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一事无成,甚至最后连毕业证都没拿到。
更糟糕的是,在国外,晨宇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疑似患上了抑郁症。
2016年7月,父母决定让晨宇放弃留学生活,回家进行调整。
然而晨宇回家之后,终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天天猫在卧室里上网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一口喂。
2017年9月父母把晨宇到一所专科院校就读,希望他能学到一技之长。
然而,上学还不到两个月,晨宇就与同学发生矛盾,执意回家,再次开启宅在家里玩网游的生活。
打开了母子俩的聊天记录,里面除了转账记录其他信息寥寥无几。对晨宇而言,基本上没有“钱”的概念。他玩游戏因为电脑配置不够导致不能过关,会立即给妈妈发微信:“给我1万元,换电脑。”
1年多过去了,画面还定格在晨宇玩游戏,奶奶不厌其烦地喂饭。
现在,晨宇的妈妈虽然挣着高薪,过着金领的生活,但是,儿子却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父母包办一切,是孩子沦为“巨婴”的根源
其实这是中国式家庭的一个经典侧影:
有无数的家庭,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他们凡事亲力亲为,觉得无限制的爱才是对孩子好,对于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学习好。
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造就了中国家庭无数的“巨婴”。
所谓“巨婴”,常被用来指没有顺利长大的成年人。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里提出了“巨婴”的概念:
一个婴儿由于家庭环境的畸形,导致其在适龄的时候没能发展出与之相对应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于是这个孩子会一直维持在婴儿的反应和行为模式上。
每个无法独立的巨婴,后面都站着包办一切的父母。父母给孩子无限制的爱,同时也是在限制孩子的发展。
成熟的亲情,应该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
朋友的孩子岱岱(化名)出国留学前很叛逆,不希望按照父母安排好的轨迹前进,后通过斯隆申请出国留学。斯隆教育作为一站式留学服务机构,在岱岱出国后帮助岱岱适应留学生活及学习。长周末,斯隆教育会组织留学生们一起参加周末文化体验活动,帮助小留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加拿大生活。
相比在国内的时间安排,加拿大的上课时长少很多,每天四节课,早上8点10分到校,每节课75分钟,而课间只有5分钟,孩子们还得跑教室,10点45到11点30是午饭时间,下午2点10分放学。之后就是各种社团活动时间,篮球、羽毛球、橄榄球、网球、越野、计算机俱乐部、喜剧俱乐部、数学俱乐部、美术俱乐部等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创建俱乐部。这是加拿大高中学习的很重要的一环,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你的心智快速成长,可以扩大朋友圈,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从中岱岱学会了如何领导及如何辅助团队取得成绩。
岱岱刚决定出国时,岱岱妈妈犹豫、彷徨,对自己是否应该陪同孩子一起到加拿大学习,孩子能否适应在加拿大的生活,忐忑不安;一个多月过去,岱岱妈妈体会到孩子在加的学习,感受岱岱在加拿大生活的点点滴滴,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让孩子到加拿大留学这个重大决策的意义所在——“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了自己的事,把他的人生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在经验中为他找寻最佳的途径,以当下约定俗成的成功与幸福观来影响他。成长本是一件多么自然的事情,却被硬生生的贴上了标签。大人和孩子在不断的内耗中蚕食着情感,伤害着彼此。无视当下的‘快乐’,永远企及最后的‘幸福’。”回想给儿子办理留学手续的这一年里,种种的担心,莫名的不安,就缘于此。
然而来加的一个多月,一切都是在岱岱的引领下进行,岱岱妈妈看到了岱岱的成长,不再有那么多的担忧,相信他可以在这样的自我成长中生活的很好。
最后放一则留学妈妈对斯隆的感受:
去年8月1日,孩子第一次迈出国门,万里远航,加拿大斯隆公司的园丁老师提前赶赴机场,组建微信小群及时反馈接机消息,还把孩子接到家中吃饭休息。夏令营结束后,孩子继续留在多伦多学习,沈建山博士一方面快速帮办插班注册手续,一方面挑选寄宿家庭,并主动垫付了首月的寄宿费用……这些“家人式”的细节化管顾,对“小留”及其父母来说,无疑是最有安全感的增值体验。
——留学家长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