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连载移民故事:讲述一个移民在加拿大亲身经历的酸甜苦辣
枫叶情深(四)
当时Mark已有三个儿子,老大Aaron五岁,温文尔雅,比较听话。老二Mathew三岁,活泼爱动,比较淘气。老三Joshua刚刚八个月,经常躺在篮子里倾听教堂的声音,不久便会不甘寂寞地抽泣起来,于是Kally或Mark就抱出去晃一晃,老婆也经常帮帮忙,所以我们讨论老三Joshua的时候也最多。
第一次见面后的两周,Mark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吃饭,出发前我们寻思了半天,带什么礼物呢?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习惯,只是听说他们送礼物都比较简单,可万一不是那样呢?最后决定还是按照中国的传统吧,反正他们在中国也呆过,应该了解一些我们的情况。所以我们决定带上一瓶朋友给的茅台,礼多人不怪嘛!
后来慢慢熟了才了解到,Mark根本不喝酒,并且白酒在这边都叫Alchohol(酒精),好像是一般爱酗酒的人才常喝这个,和红酒、啤酒做为普通饮品不同。现在见了Mark我总想开个玩笑问一问那瓶酒他还放着没有。当天晚上他还叫了另外一对年轻夫妇,女孩子是出生在萨斯卡通的加拿大人,在中国我们省的师范大学读了四年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毕业,中文说得很流利,行为和举止已经和中国人很像了。
小伙子是青岛人,黝黑健壮。两人说是在健身房认识的,也是刚刚移居过来。后来我听说撒贝宁也是萨斯卡通的女婿,看来这个小地方和中国还挺有缘分。吃完饭聊了一会儿,Joshua就困了,Mark说:“抱歉,我们必须安顿孩子们睡觉了。”西方人就是比较实际,没有那些客套和谦让,甚至连送客人也都是到屋门口说再见,从不出门。后来我们到了Kelowna,一个朋友请了一大堆人,当有人提前离开时,大家依然各聊各的,最多说声再见,主人也只是送到屋门口握手道别,绝没有屋内让半天、出门聊半天、车前寒暄几句、最后还要目送你离开的热闹场面。
由于我一周只工作四天,起薪也比较低,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的费用支出,再加上2014年萨省突然收紧移民政策,公司的业务量也下降很多。因此,我就跟素姐商量说,想找份Part time的工作,以补贴家用,素姐倒也爽快答应。
找第二份工作,Shelly又帮了不少忙,因我有机场工作经验,她就带我去机场相关部门咨询,但也一直没有结果,有的是岗位不合适,有的是因我的语言还达不到要求。其实通过后来几年的观察,我认为国内的工作经验在加拿大根本不管用,甚至专业的工作你也只有取得加拿大的资格证书才能入门,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和文化体系不同的缘故吧。
在这边找工作也都是在网上搜索招聘信息,投简历,很少有递简历到办公室的,当然有时候当面递一下也可能有帮助。我们刚刚登陆,一切还是中国的思维和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做比较好,所以只有请人帮忙了。幸亏Shelly也很给力,她找到了一家咨询服务公司,专门负责帮助人们找工作并进行简历撰写和面试培训,一切都是免费的,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公司是靠什么来运营的,也许是靠捐款或政府资助吧。过了大概两周的时间,这个公司发现了机场一家地服公司的招聘信息,于是就推荐给我并帮我投了简历。有些事就是得水到才能渠成。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也很顺利。并且面试时一并跟你说清了公司的待遇和福利,除了定时涨薪之外,还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加拿大的养老保险只是你退休后收入的一部分,另外政府还会给老年金,低收入的还会给低收入补贴,都不多,但会够用。像这些大一些的公司一般都有牙医保险、眼睛检查和眼镜报销费用,还可以报销一定数额的身体按摩费用。
2014年4月28日,我又回到了似曾相识的机场,开始了加国的民航生涯。素姐对我也很是照顾,同意我周一至周三在公司上班,周四至周日在机场上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六月底。
上岗前需要进行两天的业务培训,负责培训的是Supervisor John,这儿的Supervisor相当于我们国内的科长,但Supervisor是按业务来划分职责的,员工他都可以管,不像我们国内,科长按部门各负其责,这里只有领班是分班组带自己的队伍。幸亏我多少有点飞机保障的基本常识,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也基本明白了,考试也通过。
从后来的工作中我逐渐发现,除了需要实际操作的测评项目外,他们的培训大部分都是在网上进行的。每人分发或注册一个帐号,然后登录阅读材料,最后有一个Quiz,就是小测,一般答对80%通过,有的必须是100%,答错没关系,重新答,直至通过,答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纠正的过程,有些题你必须真正理解才能答对,非常实用,工作效率也很高。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安排时间去完成,没有人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也没有那样的场地可利用。
和我一起报到的是一名白人小伙子,他叫Kallen,他的父亲祖籍德国,母亲是加拿大原住民,在刚开始工作的期间,他帮了我很多。我们的领班是Cory,头几天,我一直是晕头转向。Cory每次在航班到达前安排工作,总是语速很快,声音也很小,有些词我根本没听说过,最后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工作安排完,大家呼啦一声直奔机坪,我于是赶紧问Kallen:“我们干什么工作?”Kallen就再跟我解释一下,我才能明白。涉及到具体的工作,很多词汇在学校你是学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获取,并且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单位或不同的职业叫法也不同,比如飞机的货舱,在地服叫front pit(前舱)和back pit(后舱),但到了机务维修,好像就更书面一些了,叫Forward compartment(前舱)和Aft compartment(后舱),语言之学习,漫漫之长路!
这边的招聘,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不问健康,有一些关于体力需求方面的说明,只要你确定自己能干这个工作就行。毫无疑问,我算是年龄偏大的,但没有人问及,所以就经常忘我地和年轻人们一同玩耍,只有大家都熟悉了以后,他们才会好奇地问一下你多大了,我告诉他们后,他们通常会比较吃惊,说看我像30岁左右的。即使他们之间知道年龄,也看不出他们性格的差别,好像西方人年轻人比较成熟,年长后依然比较活泼,所以不像中国人那样有年龄感。
没有年龄差别,自然安排工作也不会有人照顾你,活儿都是轮着干,大家都熟了以后,工作也基本熟悉了,你一言我一语,到也快活。甚至有时候会想,就这么混下去好像也凑合,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不应该是我人生故事的结尾,计划不能半途而废。地服的工作对新手最大的挑战就是“钻舱”装卸行李,这个任务在国内都是由专门的装卸队伍完成的,但加拿大的机场,空侧的工作除了机务以外,全部由一班人马负责。
航班到达后,六、七个人放下耙子就是扫帚,从行李的分拣到行李货物的装卸,以及各种保障车辆设备的运行,飞机的导入、推出和除冰雪,都得干,甚至还要帮助做机上清洁的工作。好的一点是我公司只负责Westjet(西捷航空),航班间隔比较大,一天就七八个航班,每个航班忙活半个小时左右,其余的都是等待时间,休息室里打打牌听听音乐,或者到候机楼里吃点东西,到也算劳逸结合。
货舱的“绝望十分钟“,是我自己给它起的名字。因为从飞机到达至第一件行李上转盘都是有时间要求的,舱内最里边卸行李的人基本是一鼓作气地把整舱的行李扔到舱口,舱口有另外一人推上传送带,整个过程大概十多分钟。第一次钻舱,开始不到三分钟,我就上气不接下气了,但不得不咬牙坚持,卸到一半,感觉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正当我想喘口气歇会儿的时候,扭头看见舱口的家伙正眼巴巴地等着行李呢,想起下边还有人等着装板车,只好不得不再次伸出绝望的双手。大飞机都是集装箱也没关系,小飞机行李少更不是问题,最难的就是737,行李多货舱低,任何机械都帮不上忙,在里面只能90度弯腰,要么就蹲着或跪着,很是要命。这样的工作,开始时我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未完待续)
闲来一品,加拿大留学移民网专栏作者,业余写作爱好者,出国前从事机场管理工作,有十年文字工作经验。2013年移民加拿大,曾居住萨斯卡通四年,现居住Kelowna,从事航空机务维修工作。此文为连载移民亲身经历故事,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关注公众号阅读。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免费评估,寻找最适合您的正确移民方式就在本网!最新推出:阿省企业家移民,雇主担保移民,详情联系我们发简历评估!
* 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加拿大超越美国排第四,当看到中国排名我哭了!
*【惊艳】加拿大第一条自驾到北极的高速路今天正式通行!沿路风景美到让你无法呼吸!
*【最全】2018加拿大移民新政变化大盘点:九大福利开放,哪一项最令你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