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近日,由石之矛导演的动画短片《包宝宝》上映之后引起网友评论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从影片中看到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有很多人非常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及看法。
与此同时,广大网友还对“孝”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讨论,但由于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大多数人只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导致许多探讨最后都无疾而终……
《包宝宝》电影背后
在《包宝宝》中,以母亲捏制包子与她抚养它长大的方式比喻母亲生养儿子的过程。母亲对包子从小精心照料,生怕有一点磕磕碰碰。这种过度保护是中国家长常出现的情况,过度的保护无疑使小包子错失许多童年的快乐。但对于母亲来说,保护好小包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幼年时还好,当包子成长到青少年期时,过度保护导致了严重的反弹。叛逆的包子不能也不愿去理解母亲的关怀方式,母亲也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母子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
矛盾达到最高点,包子没有做任何铺垫,直接准备与结婚对象离开家。爱了一辈子、珍惜了一辈子、保护了一辈子的孩子即将离开。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母亲没能理性地分析问题,感性地选择了拒绝。她不允许包子离开。在愤然争吵中,母亲一气之下把包子吞入肚中。
这一幕正是引起网友争论的情节,甚至有人认为她“怒食其子”。笔者认为,这一幕虽然在批判母亲对儿子感情的不理性、对儿子的掌控欲太强。但实际上想表达的是母亲对于突然“失去”孩子的悲愤心情。吞掉包子只是比喻她对儿子离去的失望而导致不想再理儿子的冲动心情。母亲在吞掉包子后的悲痛表现已经可以解释一切。
然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羁绊不是轻易就彻底破裂的。长大成人的儿子脱离了包子的比喻,以真人的形象回到母亲身边修复关系。母亲几乎瞬间就接受了他,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包包子。
中国式孝心?
“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也是儒家思想最中心的概念之一。孟子对孔子的“爱”的阐释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第一层“亲亲”就是讲对亲人的爱。所以,儒家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石。
“爱”是人类最伟大、最高贵的情感。很多还未成熟的人们一直在纠结什么是爱、怎么去爱、爱又有什么意义。但实际上,爱很简单。无论是友爱、情爱还是父母之爱,只要做到一点就可以算是爱;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算爱。这一点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真正的父母之爱的无私伟大是无可匹敌的。《国学六法》中引用了这么一个寓言故事:有个怕老婆的人什么都听老婆的。这个老婆是个恶妇,命令丈夫杀掉他的母亲并把心脏掏出来。丈夫真的这么做了,捧着母亲的心脏拿去给老婆看,跑着跑着摔了个跟头。母亲的心脏居然说了话:“儿子,摔疼了吗?”
对这样至高至贵的爱的反馈就是孝。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父母对孩子的恩情也是无以回报的。孩子只能以同样最纯净的爱与孝心反馈给父母。所谓“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孩子对父母的孝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不是外在的行为。孝“敬”远比孝“养”重要。
在《包宝宝》的故事中,母亲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掌控是不对的,是最终导致母子矛盾的起因。但出发点实际上还是母爱,不是占有欲。儿子不带理解的举动是矛盾的激发点。儿子从小接受父母那么多爱与关怀,以孝为出发点、以爱自己父母为出发点,反馈一些理解也不过分吧?故事中的母亲如果能多给孩子些自由,儿子能多理解些父母对自己的珍视,就不会产生矛盾了。
当然,以上的父母之爱与孝心是理想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要,有些父母的确会做出配不上“父母”之名的行为,比如重男轻女等等;有些儿女也会做出畜生不如的不孝行径。
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在批判“错”的同时,也要有追求“对”的动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阳子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