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里没有家,有的只是暴力与控制

2018年12月06日 UKEC海外区




1993年11月25日,联合国发布了“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言”。

该宣言把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定义为:在公共场所或私人生活中,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或性行为上的伤害和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

也是在1993年,联合国大会正式把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家庭暴力是一个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重视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随着许多社会曝光度较高的人接连与家暴这个字眼扯上关系,家暴问题也成为日前热议的话题之一。


上上周末——11月25日,就是全球“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言”,微博很多人把中国的反家暴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实》以及讲述家暴的影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重新提起来了,述说着揭露家暴事实,避免长期被伤害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重被提起进入人们视线中的影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指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有很多家庭关系中施暴方往往在外是以一副成功,专业的模样伪装自己。而存在家暴现象的家庭对外却常表现的是如何恩爱和睦,相敬如宾。


小编日前看到一组让人不寒而栗的数据: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在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当天发布最新报告,2017年全球因凶杀案而失去生命的女性中,58%是被伴侣或家人所杀。其中,在所有因亲密关系产生的凶杀案中,女性受害者占82%。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虽说女性受害者占了绝大多数,但也不能排除男性成为关系中弱势方的可能性。


家暴事件中的弱势方常年遭受着来自强势方的精神或肢体上,又或是两者兼有的折磨——不同的人的经历不一样,但感受到的无助与绝望又是如此的相似。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2011年的时候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疯狂英语”李阳家暴案。


李阳在前妻曝光家暴事实后,一味狡辩,甚至说出“家暴在中国很普遍”的话,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图片来源:虎嗅新闻)


如果说当初看到这句话心里是气愤的话,现在恰逢家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再来回顾,感觉到的更多是后背生寒的感觉——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



家暴事件中的施暴者,并不知道悔改。



家暴案例的频发性让人讶异,不仅在国内,在英国也颇为常见。


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得不提英国政客杀妻案——前Ukip(英国独立党)委员在把自己62岁的妻子杀死后拨打999报警自首:



“我刚刚把我的妻子杀了。我想这是你今晚意料之外的事情了。新年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该委员还再三和电话这头的接警员强调说警员们可以安全进入他家,“我并不暴力”


这一切反映出一个非常危险而在施暴方心中又非常常见的观点——当暴力是实施在亲密的另一半身上时,他们的暴力行径的严重性就大大减弱了,变成了“家事”。


同样的,这个观点也能在成都法官不允许出现家暴事件的家庭离婚,给予冷静期的事件上反映出来。



但其实,这种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径,往往给弱势一方身上的影响更为严重——在一些极端例子中,有些弱势方百般隐忍,最后致死;而有些弱势方在沉默中爆发,杀害了施暴者。


无论如何,都是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最后,小编想再次重申下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定义:在公共场所或私人生活中,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或性行为上的伤害和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


不管是男女朋友关系或是家庭伴侣关系,只要是动用了暴力,就是暴力行为——一经发现,要尽早远离,尽早揭发,保护自己。


在英留学,你还需要了解这些👇




如果你想要来到英国留学、或者是了解更多关于留

学生活的种种,

又或者是人在英国,想要找在英的工作机会和实习项目来提升自己的背景?

那就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吧!

更多有关留学生活的福利和干货攻略各种送给你们


想加入留学生大家庭的你就更不能犹豫了,小u哥身后的大大大团队毫无悬念的可以帮你解决出国留学的一切烦恼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