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就是Boxing Day了,
又到了“柜姐”“柜哥”们
一年一度最忙碌的时候!
你是否注意到他们当中,
出现了越来越多华人面孔,
对你用中文say hi~
标准普通话服务格外亲切,
将悉尼零售业格局大洗牌!
他们当中有名校高材生,
有海外企业高管,
个个卧虎藏龙!
逐年增多的华人店长
Lili正在化妆台的镜子前,精心整理着仪容,这是开工前最后一道准备。
高跟鞋一定3厘米,口红、眼影有固定颜色,头发一律扎起梳理整齐。
(Lili正在整理着仪容 / 昆西 摄)
在化妆品牌工作,对员工仪容的要求都细致入微。
悉尼妈妈Lili,从事retail(零售业)已经8年多了。
推广
入行时,她还是一名20个小时零食销售员,如今在Lancôme(兰蔻)做一名店长,已有5年。
她说:“现在的亚裔脸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Lili正为一位客人结帐 / 昆西 摄)
10多年前,Lili刚来澳洲留学时,因为爱上了一个护肤品牌,踏入了这个行业。
“觉得它家制服挺好看的,就去打打工。”Lili回忆道。
“以前,会说中文是个benefit(优势),现在说中文是必须的了。”
Lili说,华人店长的增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迅速成长的华人购买力。
(图片来源:ABC)
据澳洲数据统计局ABS显示,截止今年2月份,上一年度共有近140万中国游客来澳,同比增长13%。
中国首超新西兰,成为来澳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
不仅如此,他们也是零售行业的消费主力军。
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额高出平均水平60%,共计消费109亿澳元。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Lili说,悉尼市中心的商店,每年会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前来购物。
“本地人消费其实不高,city店多靠游客。”
(图片来源:Sauce Communications)
“这两年,代购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很多中国客人觉得我们这边服务好,这是一个吸引他们的原因吧。”
除了悉尼的CBD,在郊区的零售行业,近年来也陆陆续续看到越来越多华人店长的身影。
Arisa是Jurlique(茱莉蔻)的一名店长,她管理的店位于悉尼北部的Chatswood区。
虽然,这里并不是海外游客消费首选地,但也有许多华人顾客。
(Chatswood是著名的华人区,离市中心12公里 / 昆西 摄)
Arisa说,虽然她的店里不会有太多游客,但是华人顾客占多数。
“Chatswood是个发展比较早的华人区,华人或者亚洲顾客占比还是挺高的。”
她也认为,光靠本地人消费是不能完全支撑零售业的增长。
(Chatswood是著名的华人区,离市中心12公里 / 昆西 摄)
“每个行业都很平等”
Arisa曾是上海一家奢侈品牌公司的HR,工作3年后,遇到了职业的瓶颈期。
“在这样的公司,想要升职做高级经理,都需要海外的学历背景。”
(图片来源:InterNations)
为了职业前景,4年前,她来澳深造,攻读MBA。
毕业后,她先后在护肤品牌、珠宝店工作过。
她说,对retail这个行业,国内似乎有一个阶级性的想法。
“但在澳洲,每个行业都很平等。”
“和office工作相比,薪水上没有很大差异,甚至更高,时间相对也灵活。”
(Arisa正与同事为客人预备美容室 / 昆西 摄)
因为爱上了这里的工作氛围,她最终放弃了回国升职加薪的机会,选择留下。
她说,自己十分享受现在工作和生活完美平衡带来的舒适感。
“一周上班就38小时,下班后的时间都是你的。工作和兴趣两不误,你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和国内相比,是两种工作状态。”
(Arisa对服务顾客细致入微 / 昆西 摄)
她说,在家乡上海,大家都挺拼的,加班在国内是种常态。
“如果在职业前景上,要有一个长远规划,就得有更多的表现。”
(配图来源:forexspace.cn)
“国内灵活多变,上海发展得快,时常冒出新点子,就会被加入工作计划里。”
“澳洲这边很少有变化,每年年初有一个plan,不会说临时加进去,都是可以提前安排好的。”
她说,实其回国也蛮好,但她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慢节奏。
一个包容的行业
对于澳洲的留学生而言,毕业后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George H Lilley)
在金融、媒体等行业,许多应届毕业生工作项目(graduate program),会要求应聘者持有澳洲国籍、永居或新西兰国籍。
签证的问题,导致许多毕业生工作时,陷入一个窘境。
相比之下,retail行业没有专业性的要求,门槛不高,薪水同其他行业比也不低。
(图片来源:ABC)
外加各大品牌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增加,更是向中国留学生伸开了双臂。一大帮毕业生在这个行业找到了临时或长久的工作。
Arron就是其中之一。
(Arron正介绍着珠宝产品 / 昆西 摄)
18岁时,他来澳读预科,随后顺利考进悉尼大学土木工程系。Arron回忆道,土木工程专业强,难毕业。
“大学第一年500人,最后一年就剩100人了,挂科的、转系的、劝退的都有,因为难读。”
(Arron毕业照 / 供图)
好不容易拿到了毕业证书,可刚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永居签证,他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
“我给自己打了一个退堂鼓,想着等有签证了之后再找吧。”
凭着读书期间,在餐饮行业积攒的5年管理经验,他很快在一家护肤品牌,获得了一个副店长的职务。
他说,刚入行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英文不够好,没自信。
“刚进去的时候,特别自卑,我天天在家拿着培训资料读,练口语。”
(Arron今年首次参与公司的招聘环节 / 昆西 摄)
虽然入行刚过2年,凭着努力和勤恳,Arron如今已是珠宝店APM Monaco的店长,管理17名员工。
他认为,retail是一个特别包容的行业。
在今年的圣诞节招聘中,他面试了10余位应聘者。
“我们一直也都抱着公平的态度去招人,今年面试的Xmas casual(圣诞期间的临时工)里面一大半都是学生签证。”
华人大展拳脚
华人作为少数族裔,能在白人为主导的社会做管理层,实属不易。
(图片来源:1 Million Women)
在Lili带领的销售团队中,目前有2位澳洲人,1位中国人以及一名马来西亚人。
如何克服文化、语言上的障碍以及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对Lili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Lili说道,“其实心态很重要,不要觉得被人歧视或是觉得低人一等。”
“分歧是存在的,但这不是歧视,是人和人相处必然发生的。”
“坚持你的立场,不管什么人都不会欺负你。”
(Lili在管理她的团队时收放自如 / 昆西 摄)
与澳洲人共事多年后,Lili发现,中澳的工作文化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澳洲人交际能力特别好,即使能力略有欠缺,也能提拔的很快。”
“中国人特别勤奋,但在交际能力上有欠缺,别人也不会知道你的付出。”
“所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你要sell(推销)自己。”Lili说道。
在如今的retail界,也不乏做到Area Manager(区域经理)的华人,她们都是激励Lili继续前进的动力。
(Arron公司的澳洲区经理就是位华人 / 昆西 摄)
虽说入行门槛低,但是retail行业的辛苦也是众所周知。
尤其是在圣诞节、元旦节期间,大多数百货商场都会延长营业时间,也就意味着员工们要起早贪黑上下班。
在顾客量激增的情况下,也要保持服务质量,这对员工的体力是一大考验。
(Boxing Day天还没亮,客人就大排长龙,图片来源:ABC)
Lili已经连续八年没有休过Boxing Day了。
她回忆道:“平安夜当晚很晚才能下班,因为需要做前期布置,Boxing Day当天早上三点就得起床。”
(至少500份礼盒需要在圣诞之前完成精美包装 / 昆西 摄)
为了迎接Boxing Day,Arisa她要提前准备500份礼品盒。
即便辛苦,Arron说,他也从未后悔选择这条路,他的职业选择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Lili说,令她坚持这么多年的原因,只是因为爱一行干一行。
“主要还是喜欢,我有客人一直跟我到现在,其实是很有成就感的。”
据澳洲零售业协会(Australian Retailers Association)和Roy Morgan预测,从Boxing Day起至1月15日,今年圣诞促销将刺激消费183亿澳元,比去年增长3%,创历史新高。
(采访嘉宾:David Jones - Elizabeth St兰蔻店长Lili,Westfield Chatswood茱莉蔻店长Arisa,Pitt St Mall APM Monaco旗舰店店长Arron)
记者:昆西
责编: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