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中国留学生两年败光200万,和同学吵架辍学回国,吃饭还要奶奶喂!

2018年12月18日 澳洲微报


正文共:2507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前言//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愿意把孩子们送出国深造,在享受国外良好教育资源的同时, 这些孩子们也在接受不一样的考验和磨练。

 

正值毕业季,学子们学有所成,有的留在海外体验成熟市场,有的回国闯荡中国的大好形势。


 (图片来源:网络)


对父母来说,他们往往不求子女大富大贵,但求其自食其力,好好生活。

 

但这个愿望到了刘女士这里,却变成了一种奢望。




1. 他的名字叫小晨



刘女士是一名公司的高管,小晨的父亲是一名国企职员。由于三观不合,夫妻两人和平分手,小晨分派给父亲生活,因为父亲是随遇而安的性格,而刘女士则是一名事业心很重,是一名女强人,但就是这个决定,让刘女士后悔不已。


 (图片来源:网络)


小晨是家里的独苗,奶奶得知小晨父母离异,心疼的哭了好几天,从此便对小晨有应必答,“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要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不让她再受半点委屈”。

 


01
“孙子的东西,谁都不许碰”




一年之后,刘女士和前夫都分别组建了家庭,但他们都对小晨更好了,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奶奶,对于小晨都是有求必应。奶奶也不放心把小晨交给后妈,于是就留小晨在身边继续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有一次,因为看到外孙女吃了小晨的一片面包,犯着老寒腿的奶奶不顾户外的鹅毛大雪,毅然起身出门为小晨买了三袋新的面包。



02
出国的决定



但这种畸形的爱,让小晨在班级里变得越来越不合群,成绩处于中下游,虽然班主任有和刘女士以及前夫交流过,而并没有引起二人的注意。


 (图片来源:网络)


2014年,小晨在一所私立高中读高二,在看过孩子成绩单之后,事业有成的刘女士决定让孩子出国留学,去新西兰读预科,希望他继续在那里读大学。

 

但是,这个决定在小晨的身上被证明是错误的。

 

小晨不但在新西兰找不到朋友,18岁的他成天与游戏相伴,并且疑似患上了忧郁症,两年下来,都没有取得预科的毕业证。


 

他没有一个成熟的价值观,想回国就回国,光路费一年就要花费十万余元,再加上昂贵的生活费以及学费,两年期间就花费了200万元,事业上一事无成。

 


03
故事还没有结局,但毫无疑问是个悲伤的故事




在意识到留学不适合孩子之后,2016年刘让小晨回国休整,小晨依旧窝在小小的卧室里,一动不动地打游戏,连饭都是奶奶一口一口喂。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父母送小晨到一所专科学校就读,两个月就因为与同学的矛盾执意回家休学,继续窝在卧室里,打游戏荒废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和父母唯一的交流是“给我一万,换电脑。”

 

一年过去了,刘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可怜的小晨什么时候才会惊醒。

 


2. 这个事件,在各地都有上演



尼特族,NEET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不上学,不就业,不接受职业培训),专门指代那些19-25岁之间的“啃老族”。


(图片来源:网络)


在澳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工作,他们成年后依旧于父母同住,而且不做任何家务,父母不得不为他们付出一定的房租。


(图片来源:OECD数据网)

 

之前澳洲微报曾经报道过一名被亲生父母告到美国最高法院的“巨婴” Michael Rotondo:


 

三十岁的他成天游手好闲,不工作,甚至还要向家里要零花钱。


 

在法庭上,他甚至与法官争吵:“他们(父母)有房有车还有钱,我却没有工作,没能力养活自己,他们生了我,就必须养我对我负责。”

 

中国上海,丁阿婆的儿子David本科毕业之后前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深造,并顺利取得工程学硕士的学位。


 

丁阿婆逢人便夸自己家儿子的优秀,但是本是前途一片光明的David,却在家一直无业呆到了48岁,成天守着自己凌乱不堪的房间,打游戏睡觉虚度光阴。


 

一个月只有3500块退休金的丁阿婆患有尿毒症,除去药费2000元,剩下的1500元还要供养两个人的伙食。


 

无奈之下,丁阿婆也去法院起诉了自己的儿子,但是律师告诉她,即使胜诉,只要David不愿意工作,法院也不能强行执行让他去工作。

 


3. 过度宠爱,是一种通病



过度宠爱有两种,一种是包办代替,一种是过度干涉;两种方式都会抑制下一代的独立发展,让孩子走向畸形。


 (图片来源:网络)


刘女士就是一种典型的包办代替教育的失败,一切都在老一辈的过分保护之下,让小晨丧失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在十几岁这个应该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候,小晨的成长机会被剥夺了。


 

受到过度宠爱的孩子,在各种经验上都会表现出不足,没有了长辈的呵护,他们会变得卑微,从而害怕挑战,拒绝去学习面对新的事物。


 (图片来源:网络)


在求知欲的形成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训和认知,在过度宠爱的环境下,很多孩子都没有经历过学习的挫折,导致他们求知欲低下,不愿意与同龄人交流,认为同龄人的一切做法都是危险的。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家长们过度的关注和保护已经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无能。”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副总编、“知心姐姐”卢勤在参加一次少儿教育专家论坛时说。

 


4. “从来如此,便对么?”



在当今社会,父母双方其实是很难意识到自己在“过度宠爱”,认为“别人也这样做”所以我这么做也是在保护我的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越来越多的人送孩子出来留学,很多家长的原因就是“别人都送孩子出去留学了,我也得送出去”。刘女士包办了孩子的前半生,让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路到底在哪里,因为看到身边的出国案例之后,就让孩子出去留学,其实是让孩子去接触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孤独,很多人一生最为惧怕的东西。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很多毕业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被问起“未来的路”的时候,都会先说“我不知道”,因为家长们已经过度保护孩子们太久了,加上义务教育的九年制,如同在流水线上走,让孩子们基本认知能力的成长严重受限。


 (图片来源:网络)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曾经在狂人日记里发出这样的疑问,实则在鼓励当时的人们独立思考。这句话在当今教育问题中也是金钟一样的警句,对于孩子的关爱同时,一定要反问自己,是不是有必要随着其他人的脚步?在是不是留学这个问题上,也要尽量地去引导,让学生们自行思考得出结论,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让孩子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最后,


教育方法的失败可以影响孩子的一声,小晨的事件并不是个例,但这种过分宠爱往往都是可以避免的,适当的放手,反倒是对于孩子最好的关爱。


(图片来源:网站)


我们经常会说“别把我们当小孩子”这种话,往往是对于父母不尊重自己身为一个自然人这件事的反抗。


虽然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这是个恒定的回答。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年龄的上升,而是对于责任的认知。适当的放手,其实是对孩子的最高的尊重和爱。



重大变革!澳洲投资移民申请模式发生彻底改变!不成功再也无须额外花钱啦!

无英语要求,也不用找工作,澳洲PR可飞速下签!配偶移民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突发!父母移民再传噩耗,担保金暴涨50%,难度全面升高!

为什么要到澳洲留学?这十大理由告诉你

更多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


昨晚墨尔本华人区9秒视频:大爷大妈用身体扑倒补货车,两手抱满奶粉,老外全懵了!


D&G打折促销,中国人又去排队买,连周杰伦都看不下去了!


中国女留学生相信天上掉馅饼,机场被捕!圣诞节将狱中度过,大好前途断送!


刚刚,墨大学生跳楼身亡,校方立刻发邮件警示全体学生:这种疾病离我们很近!


大轰动!澳洲高考放榜,华人学生状元人数破纪录!横扫本地学生,华人移民孩子比其他国家更优秀!


被特朗普坑惨了,加拿大人怒了干脆要放人!孟晚舟温哥华豪宅首次露面


孟晚舟获保释,擦泪向丈夫微笑!特朗普首次发声,这事儿还没完


当华为走向世界,他们怕了!孟晚舟二次保释1500万美元无果,苹果被禁,加拿大鹅股价暴跌




为微报点赞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