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元旦起个人交易5万,转账20万将受中国央行可疑监控 四类交易必报

2018年12月27日 加拿大房产投资


原本就已经十分严格的外汇管制法规明年要变本加厉啦。2019年1月1日起,央行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交易开始进行强行监控管理。这意味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出现5万元以上的交易或20万元以上的转账都有可能被列入大额可疑交易,成为央行监控的对象。这对于出国买买团来讲,可能很受伤……



除了银行账户收支情况、网络银行收支记录外,这些非银行的个人账户也被监管。国人几乎一切经济动作都被盯住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新法规主要针对网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无需履行上报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网络金融机构对于用户涉及大额交易的案例,必须上报央行。所以说,央行并非直接监控国人,而是要求微信、支付宝等机构替央行监管。且新规的目的是为了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并非刻意限制个人和企业的正常交易。



根据新法规要求,以下四类交易必须上报

1.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

2.非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含20万美元)的款项划转。

3.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含10万美元)的境内款项划转。

4.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


对符合以上标准的大额交易,金融机构必须在交易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具体案例实情将由央行负责分析。如为可疑交易,则及时进行管控。


对可疑交易的界定如下

1.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集中转入、分散转出;

2.资金收付频率及金额与企业经营规模明显不符;

3.资金收付流向与企业经营范围明显不符;

4.企业日常收付与企业经营特点明显不符;

5.周期性发生大量资金收付与企业性质、业务特点明显不符;

6.相同收付款人之间短期内频繁发生资金收付;

7.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8.短期内频繁地收取来自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个人汇款;

9.存取现金的数额、频率及用途与其正常现金收付明显不符;

10.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短期内累计100万元以上现金收付;

11.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严重地区的客户之间的商业往来活动明显增多,短期内频繁发生资金支付;

12.频繁开户、销户,且销户前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13.有意化整为零,逃避大额支付交易监测;

14.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可疑支付交易行为;

15.金融机构经判断认为的其他可疑支付交易行为。注意:实际中金融机构按自己规定的情形或标准来判断。


如发现或怀疑可疑交易,金融机构同样要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及时提醒央行进行调查与管控。


实际上,类似的监管法规早已实行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监管深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扩大了范围。那些指望第三方支付能悄悄挪钱出去的土豪们,可得悠着点了

有关专家说,大家普通消费,大可不必担忧进黑名单。但是对于部分消费群体来说,5万元人民币,有时候可能还抵不上一个限量版的奢侈包包。尤其是现在国外,越来越多地区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这项监控政策一开始实施,先别说买买团还能不能愉快地买买买,那些悄悄透过第三方“操作”资金的群体,
首先就得哭出来!


本文来源网络,文章的版权和观点归原作者所属,我们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留言!

收藏 已赞